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龟兔赛跑》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知道做事情只有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喜欢欣赏童话故事,在倾听与欣赏中体会出人预料的故事结尾。
2、理解乌龟和兔子不同性格特点,懂得故事所表达的骄傲使人落后的寓意。
3、能大胆连贯的讲述。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幼儿大胆连贯的讲述。因为中班幼儿的语言还很不丰富,所以要教师引导和教授幼儿用艺术的语言表述故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引起幼儿注意,训练听说能力。主要采取直观法、练习法和游戏法(小品)。根据幼儿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直观看图(有条件时看光盘)引起幼儿注意,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练习法可以刺激幼儿的表达欲望。(有时间全让幼儿参加小品演出和说图片意思,没时间就用活动区的语言区让幼儿练习)又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对话能力。
三、说学法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与听说能力贯穿始终。逐句学习打到连贯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四、活动准备
示范挂图、头饰、小旗、花环、录音机(或光盘)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示范法: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直观法:看图,说图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记忆。
(三)(重点)说动物的话。
(四)分角色几人一组合作,表演故事。小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改正了错误还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朋友们要是做错事要知道错了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看又一次龟兔赛跑。(结合实际进行教育)
(五)准备延伸故事《好朋友》引起幼儿兴趣。
(六)布置作业,回家讲给家长听。用激励的语言让幼儿举手动起来符合幼儿好动特点。用奖励小红花引起幼儿兴趣和高兴地心理,有益幼儿健康。
(七)小结:今天我很高兴,小朋友们也很高兴。我们知道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并且你们会讲故事了。如果还想表演小品老师就把头饰和小电视放到语言区供小朋友继续演出和讲述。丰富了语言区,有利于幼儿练习。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2
一、活动内容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二、具体活动目标确定
冬天里,围巾是每天都能用到,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了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作用,为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围巾,这也是对幼儿观察能力一种培养。
三、教材分析及幼儿分析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了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是围巾也包括冬季保暖围巾和秋冬防风沙、打扮自己纱巾,幼儿自备了各种各样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选择适合大班幼儿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幼儿。
四、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重点是观察不同形状围巾。通过与同伴选围巾对比观察,教师细心引导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动难点在于尝试打围巾结,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想想妈妈平常怎样系围巾或妈妈怎样给你系围巾,再动手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围巾系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更漂亮围巾系法,从而突破难点。
五、准备工作
根据活动需要,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幼儿带了各种各样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幻灯片及舒缓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音乐作为围巾展示音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奖状,为了烘托颁奖时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音乐。
六、过程及相关策略
开始由班级前面展示围巾,直接引出举办围巾展览会,请幼儿参加。选择自己满意围巾进行观察、与同伴围巾进行对比,幼儿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围巾花纹、形状、颜色、质地、款式、厚薄等方面不同,既然有这么多围巾,就给幼儿一个表述自己喜爱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围巾及其原因,幼儿有说到暖和,自然引到,围巾用途,幼儿有说到打扮自己,自然导入到幼儿练习打围巾结,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打围巾结方法,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把围巾系在头上、脖子上、腰上等,为了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机会,我设计了一个围巾展示表演,请每一名幼儿都做小模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了分组,我也融入到幼儿中间去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兴趣。为了对小朋友表演进行肯定,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最佳奖和优秀奖奖状,以幼儿提名,老师记录形式进行,为了保护幼儿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最后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
七、活动反思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一些优点或闪光之处:
1、从幼儿身边选材,离幼儿生活很近,符合季节特点。
2、我为活动做了充分准备,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幼儿带了各种各样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幻灯片及舒缓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音乐作为围巾展示音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单项奖奖状,为了保护幼儿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为了烘托颁奖时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音乐。
3、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对活动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儿中间去了,活动目标还是完成得很好。
4、我觉得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很好,这样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园长给我颁奖了"有自豪感。
5、大多数幼儿都愿意动手系围巾,并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
6、在围巾展示表演时候,整个活动掀起了一个高潮,幼儿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大部分幼儿音乐表现力都很好。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各种各样围巾时,是不是先请幼儿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不拿围巾回座位更利于幼儿观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儿把围巾取回去之后,大多数幼儿都是把自己围巾和身边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有局限性,本来很明显不同之处,需要老师引导才能发现,而且有围巾在手里,他们更关注是手里围巾本身而不是表达发现。
2、在说围巾有什么用时候,教师有些拖,在张硕研说好看时候,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不必非说出毛线织围巾是保暖,纱巾可以挡风沙、打扮自己。
3、整个活动时间长了,以至于后来颁奖时候很匆忙,教师都把小组奖给落下了。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3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小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小孩子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说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激发小孩子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说活动重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小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小孩子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小孩子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说活动难点:
引导小孩子通过老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从中找到空气,我班小孩子年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说教具和学具:皮球、透明玻璃杯、粉笔、透明盛水容器、蜡烛、打火机、碎纸屑、卡纸
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使小孩子感受空气的存在
2、学法:小孩子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猜谜,实验操作、观察获得认知能力的。
说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小孩子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谁?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空气)
出示皮球,让小孩子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二)提出问题,小孩子猜想。
1、寻找空气:
小孩子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出示皮球,让小孩子说出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2、小孩子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请小孩子伸出一只手,嘴对着手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或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粉笔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小孩子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容器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
(四)做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小孩子,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五)倒不出来的水。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一名代表来演示。通过对比,小孩子知道只有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小孩子再次进行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2、是谁在帮忙。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倒出来?究竟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引导小孩子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3、将蜡烛点燃请一小孩子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小孩子作答,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小孩子分组:用手在周围煽动,观察纸屑的变化。让小孩子感受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它。
反思:
本活动让小孩子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小孩子反复玩,使小孩子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把水压入杯中卡纸就被吸住,水不会倒出来。同时我在这课添加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小孩子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小孩子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
小孩子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小孩子通过猜谜语——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小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小孩子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小孩子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也培养了小孩子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操作、讨论中,了解4、5、6、各数的分合方法,学习口述这些数的组成。感知数越大,分合的方法越多的规律。
2、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解决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分合符号、双色雪花片积木若干。写有数字的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砖”。
2、幼儿用书《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介绍幼儿已玩过的组合游戏及记录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
2、操作中,总结4、5、6、7各数的分合方法:介绍翻雪花片的玩具:
——“用数字记录你和同伴玩雪花片的情况。”幼儿操作,记录结果。(记录纸见图示)交流操作的结果。仔细观察,发现分合数字之间的交换规律。
3、“造房子”游戏,巩固4、5、6、7各数的.分合方法:
介绍游戏名称、玩法。
——“用三角形的‘砖’早屋顶,用长方形的‘砖’造墙。要根据屋顶上的数字来找砖造墙。每层楼的两块砖不能重复。”(见图示)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生活着新奇的生物。它同样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孩子们往往会被这种神秘与新奇所吸引。而作为美术教学,今天要挖掘的是它的绚丽斑斓的色彩。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孩子好奇心强,对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和向往。而且大班小孩子在绘画、泥工、剪贴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对各种形式的美术教学特别爱好。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教学《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贴和绘画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教学,引导小孩子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小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小孩子通过剪贴、绘画的学习教学,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二、说教学目标
这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激发小孩子对海底探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挥小孩子的想像大胆绘画,同时形成良好的.美工教学习惯和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三、说教学准备
首先是材料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小孩子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教学中,我除了供给彩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小孩子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其次经验准备,在教学前让小孩子知道大海里也生活着鱼,而且是色彩斑斓的鱼,而且掌握了画鱼的基本技能。
四、说教法:
在此次教学中,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
1、引导发现法:在教学的开始,老师引导小孩子欣赏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发现法,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孩子的引领者,要引领孩子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
2、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小孩子观察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3、个别指导法:在小孩子进行创作的时候,老师个别指导一些美工基础较差的小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多种颜色,达到有层次的教学的目的。
4、情景法:教室布置就是一个海洋世界的背景,还有海底世界的大背景图,让孩子置身于海底的感觉。
五、说学法:
1、观察法
2、尝试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我首先出示光碟,引起小孩子的兴趣。然后播放光碟,让小孩子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通过提问和观察图片,引导小孩子想像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几个提问:刚才小孩子在画面里都看到了那些鱼?它们是一样的吗?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在小孩子回答后让小孩子观察各种鱼的图片,了解鱼的种类很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是不对称的。
3、在小孩子了解到鱼的一些外部特征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可以让小孩子大胆发挥想像的问题:海底里除了鱼还有什么?让小孩子说一说海底的各种各样海洋生物。
4、隐性示范,小孩子思考
海底这么美,那把我们的教室也布置成美丽的海底怎么样?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小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在次过程中让小孩子思考怎么布局?颜色怎么搭配?海底有哪些海洋生物?
5、介绍操作材料,小孩子动手操作
带领小孩子参观教学室的四面墙,介绍每一面墙旁准备的不同材料,简要讲解不同材料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请小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操作,通过剪贴、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丰富海底世界。老师巡视整个操作情况,适当进行提醒。由于准备充分,材料选择得当,小孩子美术功底较好,又是小孩子自由选材,充分考虑到小孩子的自主性的发挥,所以每个小孩子表现都很出色,特别是集体作画的小孩子,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气。
6、小孩子欣赏自己创作的海底世界,互相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五)延伸活动:
1、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2、让幼儿为鞋垫寻找朋友并粘帖在墙上为其配对,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7
一 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 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 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 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 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它是空气科学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子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离不开空气,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大班幼儿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后,我选择了将空气流动产生风作为本次活动的感知探究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究体验如何产生风,引发幼儿对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空气的利用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针对我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①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
②运用所获得的体验探索怎样让水上的风车转动起来;
③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3、活动的重难点:
空气虽无所不在,但它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知与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难点为迁移经验解决让水上风车转动起来的问题。
4、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一是经验准备:玩过魔术不湿的报纸,开展过与空气有关的活动。
二是物质准备:
①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有洞与没洞的)
②风车(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倍)
③报纸若干
④擦手布人手一块
⑤塑料盆4个(四个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两种,一种为高水位,水面与杯子的高度一样,可以发现水泡的现象;另一种是低水位,水面低于杯子,易感知气流的现象。)
三是空间准备:幼儿半圆型集中;分组操作采用五张桌子,分5组进行操作。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法有:操作法、设疑法、经验迁移法、猜想验证法。
1、首先是操作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是幼儿建构经验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动,从而保证了幼儿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
2、其次是设疑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通过提问,会提示幼儿探究的线索,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对所感知的经验进行整理。本活动大量运用了设疑法,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的纸都湿了呢?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支持着幼儿的探究逐步深入。
3、再次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经验迁移法,经验迁移能够帮助幼儿在新经验与旧经验间架起桥梁,使新经验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环节、第三环节分别运用了经验迁移的方法。
4、此外我还将采用猜想验证法,这是法国做中学教育模式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设想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案,然后实施方案,验证其可行性。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一种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态度,体现了新《纲要》中终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动在解决怎样让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中运用了该方法。
三、说学法
我们总是说教学方法,可见学法与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参与探究,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试一试等方法,在与材料、同伴、老师的互动中,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善于学习同伴经验的能力。
四、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设计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与投入,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发现和探究的过程,真正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此,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
1、第一环节:魔术导入,激发兴趣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活动,我将采用问题前几天我们一起玩了魔术不湿的报纸,谁记得是怎么做的?,引发幼儿回忆变魔术的操作要求。此环节重在激活幼儿有关的经验和技能储备,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本环节预计时间为3分钟。考试大整理
2、第二环节:动手探索,感知现象我出示纸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请你们按上次的方法再变一次魔术,看看把纸放在杯子里是不是一定不会湿,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在操作中将发现纸湿了,引发与原有经验的冲突,产生疑问: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纸都湿了呢?这时我会适时地引导幼儿将纸杯与上次魔术用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有孔和没孔。接着,我将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启发幼儿将两个杯子倒扣水中,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发现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时,会有气流从孔里出来,还会冒出气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请幼儿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同时,还要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经验,通过是什么从孔里跑出来了?这些气泡是怎么来的?等问题,让幼儿明确从孔里出来的是空气,空气流动会产生风,从而顺利进入下一环节。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因此本环节我预计的时间是10分钟。
3、第三环节:迁移经验,解决问题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将科学带到生活中和用科学的意识。
因此,我设置了怎样让小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情境,让幼儿运用感知体验的科学现象来解决具体问题。教师出示泡沫小风车,鼓励幼儿猜想: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动、用水流等,个别幼儿会运用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理让风车转起来,对于幼儿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由于上述活动将使孩子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得以调动,玩一玩、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猜想也就会水到渠成。操作之后我将请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让风车转起来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引发幼儿关注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鼓励幼儿选择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纸杯,在水中以振动的方式,使空气从小孔中挤压出来产生风,带动纸杯顶上的风车转动,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本环节是难点,注重师幼互动,预计时间为12分钟。
4、第四环节:引发新的探究点,延伸探究活动的最后,让幼儿自由地围在我的身边,抛出问题:刚才你们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试过了吗?有什么感觉?那杯子的大小和风车转得快慢有没有关系呢?我们下次再试试吧。我预计这个环节时间为5分钟。
五、精彩片段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随处可见,我们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蔬菜的营养价值也非常的丰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汤、可以凉拌、还可以腌着吃,总之,我们的生活里离不开蔬菜。然而,幼儿虽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对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营养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观察、讨论、猜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特性的同时, 加深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又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知道蔬菜好吃有营养,养成多吃蔬菜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明确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在活动中我主要是通过观看多媒体演示,在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分一分等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学具准备:胡萝卜、番茄、白菜、土豆等实物若干、蔬菜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创设法:利用"大头儿子"这个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欲望。
2、课件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让幼儿对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组成部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四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蔬菜图片找朋友,同时加入《找朋友》的音乐,让幼儿边唱边找,共同体验分类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分一分、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蔬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第二个环节操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对蔬菜进行分类,引导幼儿按蔬菜的是食用部分进行分类。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蔬菜的食用部分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利用了轻松、活泼的音乐《找朋友》,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找找中引导幼儿体验蔬菜分类的快乐。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猜谜游戏--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制作延伸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情境创设)(课件演示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大头儿子和蔬菜宝宝来做客,引起幼儿兴趣。
1、大头儿子带着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了。(PPT)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PPT)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吗?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3、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 ?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PPT)
以上我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蔬菜特征的兴趣,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
(二)猜谜游戏: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PPT)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胡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胡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吃胡萝卜可以补充维生素。
提问:我们吃的是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青菜、卷心菜)
4、提问:这是什么?(土豆也叫洋芋或马铃薯)。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游戏体验:分类游戏"找朋友"(PPT图片,背景音乐)
每个幼儿手拿一张蔬菜图片,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听音乐唱着歌去找朋友。
利用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找朋友的过程中能正确地对蔬菜进行归类,更加深了对蔬菜的认识。
(五)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胡萝卜做的蔬菜沙拉,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逐步意识到多吃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
(六)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蔬菜沙拉,巩固对蔬菜的认识。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
一、说教材:
《萝卜回来了》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相互关心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以“萝卜”为线索,将小动物们把萝卜送给朋友分享的一个个情节,串联成一篇充满爱心和喜剧特色的故事。故事采用反复式的结构,类似情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中描述小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既有重复,又有不一样的内容,既易于为幼儿掌握复述,又对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的为幼儿接受。
故事中所反映的“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主题,正是当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种美好情感,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以及充斥利益因素的快节奏社会生活,让现在大多数幼儿都缺乏“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体验,进而造成了孩子的“霸道”、“自私”,这和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宗旨是背道而行的。新《纲要》中也提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可见向孩子进行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中班孩子,他们的交往热情日趋高涨,并已逐渐学会了交往,这时候,给他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态度,对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都将起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
结合故事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因此我选择了《萝卜回来了》这个故事为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故事中善良、生动地人物形象来激发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由于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还处在初级水平,倾听能力还需加强,加上本故事内容是很长的,所以我从故事的线索出发,让幼儿来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复述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技能的培养维度出发的,中班的孩子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因此,我以语句的复述学习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讲述能力。同时我们也知道“行动和言语是相互强化的”,因此,我把这句心理描述的关键语句提炼出来,语句的复述也是增进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关爱他人”、“与人分享”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因为故事是语言技能锻炼、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故事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作为活动的教育重点。
难点: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因为情感的体验是抽象的,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内容、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移情至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起孩子对“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为我的活动难点。
三、说教学准备: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以下几样物品: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故事中所涉及的动物以及食物。
物质准备:雪天背景图一幅,大萝卜图片一张,故事录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图片各一张,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打x的嘴巴图片各4个;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角色图,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大萝卜图片和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清晰地表现出了送萝卜的过程,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自己舍不得吃,要和朋友分享”的爱的传递过程。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景促情,丰富孩子的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诱导法:利用背景图片(大雪天),烘托出“萝卜”的珍贵,这一情景也让孩子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体验“关爱他人、与人分享”增加了感情砝码。
另外,在幼儿情感迁移部分,我也运用了“创设情境诱导法”,以孩子平时和同伴交往的情境照片,来唤起孩子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经验。这是因为中班孩子的记忆是无目的的,因而容易遗忘,所以需要一定的情境来激起他的回忆,促进孩子的情感体验。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孩子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模型等,这个故事虽然内容重复,但是涉及的人物众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孩子对人物形象以及“送萝卜”的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为什么萝卜又回来了?”、“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吃萝卜?”来引导孩子萌发“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意识。
(二)、学法:
依据“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孩子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大雪天)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孩子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孩子抓住故事线索,了解故事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孩子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孩子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送萝卜”过程图的环节中,孩子们在明晰角色间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故事内容、语言的学习。
模仿扮演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描述”语句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模仿角色的心理对话,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愿意与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情境体验法:情感的激发是需要介质的,特别是中班孩子,孩子处在具体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记忆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他们不能把曾今发生的事情带着感情完整讲述出来,所以运用情境体验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图片帮助下,孩子才有话说,有情抒。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重复、语言通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激趣导入,引发疑问。——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1、激趣导入,引发疑问。
师出示背景图,展开谈话:“这是什么季节?”“雪地里有什么?”“这么冷的天,小兔子出来找东西吃,它看到萝卜会怎么样?”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了解,突出了萝卜的珍贵。同时,在讨论中可能有的孩子会说出“把萝卜吃掉”、“拔萝卜藏起来”等想法,幼儿讨论得出的结论能让孩子在故事倾听过程中产生情感冲突,利于幼儿对故事主题的把握。
2、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设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小动物有没有把萝卜吃掉?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角色图。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提问法、演示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萝卜”这一线索的发展情况。
3、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
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萝卜是从哪里来的?”,“小兔子把萝卜送给了谁?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顺序摆放角色图和箭头和打x的嘴巴图片,并鼓励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模仿小动物的心理描述语句。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幼儿观察“送萝卜”路线图,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言来集体介绍送萝卜的过程。
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教师通过提问法、直观演示法的教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情节的发展顺序,幼儿通过视、听、讲结合法,模仿扮演法来学习重复的语句,增进对故事情感的理解,“送萝卜”路线图的运用帮助孩子清楚了解了故事发展的顺序,解决了本环节的重点。
4、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教师提问:“萝卜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最后又回到了谁的手里?小动物为什么都不吃萝卜?”“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通过孩子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知道要关心朋友,有好东西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并顺势介绍本故事的名称。
接下来是迁移故事主题,通过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是怎么样来关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么样来关心你的?”等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若孩子讲述有困难,教师则可以播放幼儿生活中相互帮忙的情境图片,帮助孩子讲述。最后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愿意与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此环节的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即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教师运用讨论交流法、情境体验法来激发孩子对故事情感的把握和迁移,因为孩子的记忆是无意识的,同时孩子情感表达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体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达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决了本环节的难点。
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
1、故事表演;
2、自制礼物送给朋友。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孩子参与的形式能让孩子较深刻地感悟到这个“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并把情感的理解上升到实际行动中。
六、说活动反思:
1、给孩子一颗“质疑”的心。每个环节中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产生冲突中,把握故事内容。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个故事都蕴含一个美好的情感,要让故事唤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应用故事本身的情景创设外,还应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体验过的情感,才能给孩子内心产生共鸣。
以上是我对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的说课稿,谢谢各位老师!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9
一、 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
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 ,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
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 (6分钟)
问题:
1、这两盆豆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有水的那盆豆子发芽,豆子发芽需要水
这一环节,幼儿在活动前就参与实验,有些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观察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的豆芽 (6分钟)
问题:
1、纸盒的豆芽长的怎么样?为什么?
2、阳台上的豆芽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3、这两盆豆芽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结论: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三)、带幼儿一起分析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 (5分钟)
问题:
1、豆子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2、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观看课件:生豆芽 (8分钟)
问题:豆子生根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环节,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系统的了解了豆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对这一科学知识有个全面感性了解,幼儿再结合自己动手泡豆子,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还能直观形象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五、说活动延伸
1、幼儿把自己泡的豆芽放在阳光下,继续观察,会发现豆芽变绿,了解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把豆芽置于真空中,继续观察,发现豆芽枯萎致死,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内容并未结束。幼儿会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颜色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辨别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
2.增进对3以内数的认识。
3.幼儿喜欢参与游戏并体验母子间的亲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辨别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准备三棵树,树叶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
2.准备两只篮子,里面放上绿色、黄色、红色三种颜色的树叶。
3.树叶挂饰每人一个。
知识准备: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捡落叶,认识树叶的各种颜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方法: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与幼儿一起表演唱《秋天》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辨认树叶颜色的基础上,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颜色。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送树叶宝宝回家”游戏中渗透了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树叶宝宝找妈妈,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认一认、粘一粘来学习找相同物品。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引题激趣。
(1)播放录音,师幼一起表演唱《秋天》。
(2)提问:秋天到了,小树叶哪里去呢?(秋天到了,树叶宝宝被秋风姐姐吹走了,小树叶一片片地往下掉,离开了妈妈。
2.观察墙面,学习颜色。
引导幼儿观察:瞧,公园里有几棵大树?每一棵大树身上有几片叶子?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游戏,学会辨色。
(1)教师扮演小树叶的角色引入游戏:“呜呜呜,呜呜呜,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2)指导游戏《送树叶宝宝回家》:引导幼儿把篮子里不同颜色的树叶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分别贴在树上,比一比哪个幼儿最棒。
4.情境游戏,巩固复习。
(1)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分别扮演红、黄、绿树叶宝宝。风轻轻吹时,“树叶宝宝”在场地上做摇晃动作。当听到“大风来了”,“树叶宝宝”迅速跑到三颜色“树妈妈”身边。
(2)师幼一起游戏。
(3)围绕课题,小结游戏。
师:“今天,树妈妈真高兴,红、黄、绿树叶宝宝学会找妈妈了。”
师:“现在,树叶宝宝跟着树妈妈到操场上玩小叶子在空中飞舞的游戏。”
5.活动延伸
(1)欣赏歌曲《小叶子》,并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2)在美工区提供印有各种树叶轮廓的图画,供幼儿涂色。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辨认绿色、黄色、红色,而且能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从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并体验妈妈与孩子间的亲情。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社会《祖国在我心》,热爱祖国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传统而又经典的教学内容,《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与各项活动之中。"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我教学的重点。研究表明,3~6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我园现在使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台湾信宜基金出版社合作开发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由于教材来源于台湾,在小、中、大班的教材中都没有关于"热爱祖国"方面的主题内容。但这个关于民族灵魂的教育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的,金秋十月,人们将迎来最为盛大、喜庆的节日--祖国母亲六十周岁生日。"十月一日是谁的生日?""中国到底有多大?""我们中国有什么?"……这些都是孩子们想了解的。于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以及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班内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娃,知道中国娃的特征;了解我们祖国的全称;认识祖国的国旗、国歌、国徽;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弘扬祖国的正气,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基于此,我精心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就本活动我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2、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于: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讲述巩固幼儿对祖国的认识,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幼儿能够理解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较为抽象的"祖国"这一概念。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景游戏之中,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序。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参加过幼儿园的升旗仪式、看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电视等。
2、教具准备:《祖国在我心》课件一套。
3、心理和环境准备:
培养爱祖国的情感,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不可忽视,注重创设教育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在活动室的四周张贴中国地图;贴上国旗、国徽和各种抗日英雄故事的图片以及天安门、长城等有代表性标志的图片;做到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以"动情"到"晓理"过渡,使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步产生爱祖国的情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活动中我较多地采用直观教学法,结合本园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具有网络探索室后幼儿会操作电脑的有利因素,综合考虑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及认知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并有效落实于实践中。为幼儿理解抽象的内容展示一种情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有效辅助教学过程,将重点、难点内容巧妙突破,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还结合运用交流讨论法、审美熏陶法、游戏法、多种教法加以整合、层层深入。
三、说学法:
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幼儿都受益,让每个幼儿都发展。从而促进学习方法的落实,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想一想、认一认,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认知的过程和结果,了解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此外,活动中我还采用了体验法,让幼儿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由于幼儿亲身体验了升旗敬礼的情节,有直接的经验,当以后再听到国歌、再看到国旗国徽时会有一种神圣的特殊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科技,是"以人为本"的,人,终究是科技的灵魂!我这次说课时演示的课件,不是图教学使用时的方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做的话,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幼儿的思路引到电脑既定的流程上来,这样太程序化,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我选择的是多个按钮式组合课件,幼儿想到什么可以随时点击使用的单个独立小课件,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教学时会更加游刃有余。同时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教育环境,灵活运用体验感受、信息交流、自主活动、积极表现等多种教育方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一)开始部分:听听、寻寻,激发幼儿的兴趣。本环节预设用时5分钟。
1、听一听,知道祖国的全称。(播放课件《大中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请幼儿边倾听热烈激昂的歌曲《大中国》边欣赏与歌曲内容匹配的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初步了解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它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国家。
2、寻一寻,我们的祖国在哪里?(播放课件《祖国在哪里》)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在动手过程中不仅易于引发兴趣,拓展思维,也有利于每一位幼儿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由于我园具有网络探索室,大班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技能,于是我让幼儿观察电子地图的各个版面,并请幼儿逐一点击画面倾听电脑中提示的国家名称,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形成表象、建立概念。幼儿在点击画面、倾听声音、寻找自己国家的游戏中了解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二)基本部分:国歌声声、国旗飘飘、国徽闪闪。本环节预设用时20分钟。
1、想一想,中国地图像什么?(播放课件《祖国像什么》)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中国地图,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自由交流和表达,说说我国的地图像什么?待幼儿自由交流后演示课件,让幼儿明白中国的地图像只大公鸡。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找一找,首都北京在哪里?(播放课件《祖国首都》)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幼儿充分领略视听效果,积极主动地学习。于是我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点击地图中的圆点,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所在地,并逐一认识北京首都的着名建筑物--天安门、长城、天坛以及聆听讲解员的讲解。
3、辨一辨,雄壮的国歌。(播放课件《国歌声声》)在这个环节中,播放三种不同类型的乐曲,请幼儿辨别哪一首是我国的国歌,音乐鉴赏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围下感受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幼儿通过辨别,知道这首乐曲叫《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高唱的战歌,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听到这首歌,都会热血沸腾,充满希望,心中升起对祖国的崇高敬畏与仰望。
4、认一认,鲜艳的国旗。(播放课件《国旗飘飘》)
(1)出示众多的国旗,请幼儿自由谈谈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并指认出我国的国旗。并讲解国旗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祖国大地似红霞一片。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幼儿提供知识素材,使每个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2)动手操作可以让幼儿经历、感受、体验全部过程。于是组织幼儿开展电脑操作游戏--制作国旗。运用电脑给国旗填上合适的颜色--红色,添上一个大五星和四个小五星。
(3)启发幼儿谈谈在哪些地方见过国旗,在什么场合看到过升旗活动。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设计这样的即时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4)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我播放国歌,学习向国旗行注目礼,培养幼儿尊敬国旗、国歌的情感。
5、看一看,庄严的国徽。(播放课件《国徽闪闪》)演示课件,老师介绍国徽的组成部分以及象征意义。知道国徽、国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尊重国旗、国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通过音乐鉴赏、动手操作、口语交际、亲身体验等多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结束部分:共庆国庆节,将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本环节预设用时5分钟。
1、想一想,庆祝国庆节。
讨论:你们知道哪一天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呢?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呢?大家为什么这样热情地开展庆祝活动?我们怎样庆贺我们国家的生日呢?
自主讨论交流,让每个幼儿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自己表达和倾听别人的阐述中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2、庆一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
在《大中国》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结伴载歌载舞,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这样,首尾呼应将本次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结束本次活动。
(四)活动延伸: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应该留给幼儿更多活动的余地。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就是依据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优化幼儿的活动空间,以吸引幼儿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为次,安排了教师和幼儿一起装扮教室,营造欢庆气氛,迎接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全园教师在升旗活动时,以身作则,表现出对国旗和升旗仪式的崇敬来感染幼儿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
(五)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经,它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手段。于是我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区域游戏有机整合。在建构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积木,让幼儿自己去建造天安门、长城等祖国名胜。在美术区中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材料,画画天安门、制作五星红旗等。
(六)家长工作:
陈鹤琴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而且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开展家园合作的内容有: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时间带幼儿出去旅游,领略祖国的美好风光;家长和幼儿共同玩中国地图的拼板游戏;带领幼儿观看能理解的时事新闻,通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活动。
幼儿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把"祖国妈妈"铭刻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幼儿爱祖国情感的形成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只有课内与课外相通,教学与活动结合,幼儿园与社会携手,让幼儿听得见,看得懂,摸得着,做得到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持之以恒,为幼儿从小爱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洒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我愿在幼儿的心里及早地播下闪烁着爱祖国光辉思想的种子,让他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2
一、设计意图
3-4岁幼儿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在瓜果飘香的秋季,幼儿看到丰收的水果兴趣很高,此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在活动中感受韵律。
二、说教材
儿歌《水果歌》选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幼儿园小班教材,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3-4岁幼儿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水果歌》是一首问答式的儿歌,韵律感和节奏感都比较强,相同结构的句式,一问一答,幼儿较为感兴趣。水果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幼儿对水果的颜色已有了知识经验准备。但是,小班的幼儿节奏感和韵律感较弱,因此,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我定为了:体验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说活动目标
依据《指南》语言领域中3-4岁幼儿的年龄段目标: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结合儿歌的特点制定了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的节奏与韵律;2、感受问答式儿歌的乐趣。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口齿清楚的说出儿歌,在此基础上稍高于幼儿的实际水平。在学习儿歌中,体验儿歌的节奏与韵律,让幼儿在节奏中愿意学习儿歌,从中获得乐趣。
五、说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交流互动法、讨论法、观察法、倾听法、游戏法等。
导入部分运用了谈话法,通过出示图片,运用观察法让幼儿直观感觉水果的轮廓和颜色。
交流互动法:是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交流,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大胆表达。交流互动结合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讨论法:幼儿在讨论中能无拘无束地表达,是幼儿练习表达的.好机会。
观察法:主要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师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的教具,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倾听法:是教师示范朗读,让幼儿认真倾听中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从而刺激幼儿喜欢去学习儿歌的目的。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因此,在活动中采用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的理解儿歌内容。
六、活动总结
此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能根据儿歌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发展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七、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内容。
游戏法: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加强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八、说活动过程
本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为导入部分,幼儿观察图片、轮廓,运用已有经验,讨论水果的颜色,为展开部分做了铺垫。幼儿知道了苹果、香蕉、西瓜的颜色。为避免教学过程中幼儿对水果颜色的争执,我出示的是儿歌中水果的颜色,拿出魔术袋增加神秘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了目标1的“理解儿歌内容”。
展开部分划分为4个学习儿歌的环节。第1环节为教师有节奏的朗诵儿歌,幼儿整体感知儿歌,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初步感知了儿歌的节奏和韵律。第2环节借助图片,运用问答式学习儿歌,教师一边拍手提问,一边引导幼儿用拍手的方式回答问题,感知、体验儿歌的节奏和韵律,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第3环节分组学习儿歌,男女小朋友面对面互问互学,再次熟练一问一答的句式,感受儿歌一问一答的乐趣,此环节完成了目标2。第4环节为游戏环节,突破重难点。考虑到小班幼儿对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展开部分采用了多种活动方式练习幼儿的节奏感。在师幼互动、幼儿互动及游戏活动中,多方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来设计了问答、游戏等教学环节,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我会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活动设计。把活动的主体交给幼儿,注重师幼互动。
九、说活动延伸
在结束部分运用了谈话法,激发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把更多的水果编入儿歌中的意愿,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3
大班的孩子经过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在身体发育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动作技能上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潜能,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体力明显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尝试一些新奇、富有挑战性的动作、玩法的活动。与同伴也开始出现一些合作关系,来获得对身体运动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跳跃是大班孩子较喜欢做的动作,助跑跨跳过一定障碍物能使他们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因此,我们借由大班孩子对解放军的崇拜,设计了“勇敢的小兵”体育活动,让孩子在挑战自我中,发展跨跳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该年龄段的.动作发展目标,我们制定了三个目标:
1.学习助跑屈膝跳垂直障碍的动作,能跨过高40cm,宽15cm的障碍物,发展动作的协调能力。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目标一的提出是本次活动的教学重难点,与《纲要》中“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理念相吻合,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目标二的提出弥补了体育活动功能的局限性,在切实落实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培养体育兴趣、发展基本动作的前提下,将整合教育的成分有机而自然的体现,体现了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性。
二、选择自制多功能的材料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材料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次活动,我采用了板凳和自制的梅花桩,这些材料给了幼儿一个丰富的发展空间。板凳的宽度16cm,基本符合大班幼儿助跑屈膝跳垂直障碍的动作要求,翻一面又可以作为平衡木进行游戏。还有梅花桩,它给了幼儿很大的自主空间,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高低,使得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基础上,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更高层次。这些材料的选择,体现了“给幼儿的活动内容应具有挑战性”的教育理念。
三、体现活动的一贯性
作为体育活动,我们在将队列队形也渗透在其中,不仅让孩子在活动中复习学过的队列队形,同时也让整个活动看起来井然有序。这也是我们体育活动开展的学科整合性的体现。
四、活动环节的科学合理
本次体育活动的整个过程设计,遵循了动静交替、循序渐进、适量性、面向全体、关注个别的原则,根据幼儿身体适应性规律及生理技能变化规律,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一)准备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由一路纵队变成圆圈,围着操场做一些将腿部肌肉放松、拉伸的动作,都已经在为活动的主要动作做准备。
(二)基本活动。小朋友尝试各种方法过战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自由练习中,学习助跑屈膝跳垂直障碍的动作。通过同伴相互学习、挑战自我和游戏比赛等环节,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跳的动作,特别是在“挑战自我”和游戏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勇敢、坚强、挑战自我的品质被激发出来。
活动中,我们使用了30cm和40cm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使整个练习活动层层递进,对幼儿来说更有挑战性,更有参与的热情。
此次活动的运动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活动中,每一次的练习后,我们都进行了小结和提炼,既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又让幼儿调整呼吸,得到充分的休息。
(三)整理活动。随着轻缓的音乐调整呼吸,放松腿部肌肉,自然地让幼儿得到放松与休息,最后又带领幼儿一起将活动中所用到的材料一起进行了收拾整理。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以 “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五、重难点的克服
这一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学习“助跑屈膝跳垂直障碍”动作,难点在于掌握“腾空”的方法。我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克服重难点:
第一,讲解示范的深入浅出:示范教学法在幼儿学习新授动作的体育活动中是经常运用的。为了让孩子了解“助跑屈膝跳垂直障碍”这一动作要领,教师将学术性的书面语,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说明:快速助跑,一只脚蹬地,另一脚向前伸出,让整个身体向上向前,一只脚落地,并向前跑。
第二,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练习这个动作时,先让个别幼儿自由尝试各种跳,然后请一名用了“助跑屈膝跳垂直障碍”这个方法的幼儿展示,请幼儿仔细观察。继而教师边做动作边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请幼儿一起学一学。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教师采用了同伴比较、幼儿发现的方法,教师帮助总结提炼进行纠正。整个过程都将幼儿推在前面,老师在后,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有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4
一、学生情况
我班是4岁左右的幼儿,喜欢唱歌活动。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与交流,喜欢尝试用动作和声音表现自己的感受。所以特选取了《小雨沙沙沙》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从歌曲的角度来感受春天。从当前的季节来感受歌曲。
二、教材
1. 歌曲〈小雨沙沙沙〉曲调优美,音域适合中班幼儿。歌词用词简洁,用排比句描绘出春天的.景象,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调动起孩子的情感。
2. 活动目标:
能够感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表现的内容。
学唱歌曲,能够正确的再现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基本达到人声和谐,情感和谐。
在快乐的情景中自由表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活动准备:
歌曲动画课件
歌曲录音。(演唱5遍,伴奏1遍)
歌曲图谱
洒水壶
4.活动重难点:
能够正确的再现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自然,
投入的歌唱,和谐的歌唱。
三、教法
听唱法 图谱记忆法 游戏法 整体教学法
四、学法
体验法 直观记忆
五、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 律动 2 练声
二、学习歌曲
1 导入歌曲
2 熟悉旋律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歌曲,边听边想,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请小朋友仔细听,仔细感受,把你听到的节奏用手拍出来。
请小朋友用手拍腿,随音乐旋律拍出节奏来。
3 熟悉歌词
老师清唱歌曲,幼儿听后讲述歌曲的内容
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唱一次,听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看动画,记忆歌词
(请小朋友看《小雨沙沙沙》的动画片,请你仔细的听歌词)
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沙
小雨在哪里?————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
花儿快乐得怎么样?——-张嘴巴(摇尾巴,向上爬)
看图谱
师:最开始是小雨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然后是小雨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最后是是小雨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爬。
出示图谱,按歌曲图谱练唱歌词,(放伴奏录音)老师示范,幼儿唱。
“请小朋友看图谱,一起来唱这首歌。”
4 幼儿练唱歌曲
播放动画,集体演唱。
随录音演唱
请小朋友一边唱,一边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演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5
意图:让幼儿自己走进画里,欣赏美丽的树林。激发幼儿想自己动手把春天美丽的树林画出来,用什么方法画最好又最有趣呢?然后根据美术教案引用出试试用布拓印的方法,也许能画出更加迷人的树林。
教案目标:
1、初步学习用布拓印的方法作画,体验不同工具材料绘画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爱好。
2、引导幼儿欣赏布拓印画《春天的树林》,感受绿色树林的美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案准备:
1、幼儿绘画纸、废报纸(垫在绘画纸下)、油画棒、水粉颜料(柠檬黄、草绿、翠绿)、拓印用布团、抹布等。
2、布拓印画《春天的树林》。
3、录音机、配乐散文磁带(音乐选用《爱琴海》)。
教案过程:
一、师生共同创作,体验不同工具材料绘画的乐趣。
1、示范布拓印的绘画方法:
①用棕色(或深色)油画棒画树干、树枝,要用力一点,尽量画浓一点。
②用布团蘸水粉颜料拓印,轻轻拍在树干和树枝周围。先用柠檬黄,再用草绿色,最后用翠绿。每种颜色要集中一点。印的时候要拍(不能拖),颜料印完后再蘸色继续印,直到画纸印满。
2、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①先用油画棒画树干、树枝,要尽量用力画浓些。
②蘸色时先浅后深(柠檬黄——草绿——翠绿)。
二、感受作品的美,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1、展示作品《春天的树林》,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①画上有什么?看上去怎样?你觉得画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呢?
②这幅画上的`树林用了哪些颜色?什么颜色用得最多?
③这幅画上的树杆是怎么画的?看上去觉得怎么样?
④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
⑤小结:这是一幅春天树林的画,看上去很宁静、很美。树杆的线条比较直、有力,看上去像人一样很有精神。春天,树木都长出了新叶,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也长出来了,一片嫩绿。整幅画用了很多的绿色,有的绿色较深,看起来像老树叶;有的绿色浅一些,像长出不久的新叶;有的还是柠檬黄色的,像刚长出的嫩芽。树林好像很深,可以一直走进去,给我们一种想象:这美丽的树林深处还会有什么呢?……春天的树林是多么的迷人。
这一环节通过展示作品,引导欣赏。老师以提问启发幼儿思考、议论,让幼儿对这幅画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的小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更深地理解作品的美。在思考和议论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智能。同时通过欣赏《春天的树林》的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发展自然观察者智能。
⑥配乐散文欣赏《春天的树林》: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真地欣赏了这幅画,现在请闭上眼睛,让自己走进画里,边听边用心去感受一下春天树林的美(播放配乐散文《春天的树林》录音)(附配乐散文)。
通过配乐散文所创设的意境美:舒缓优美的音乐,如诗如画般美丽的树林,为幼儿创设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作品的宁静和谐美。同时还给幼儿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树林里还会有什么?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欣赏完配乐散文时,孩子们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啊!太美了!”通过配乐欣赏优美的音乐,不仅让幼儿心情愉悦,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智能。
三、展示幼儿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展出幼儿作品,组成大幅《春天的树林》。以游戏“去树林散步”,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及同伴的作品,说说春天树林的美丽和迷人,体验成功的喜悦。
分析:本活动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予幼儿以线索的启迪,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让幼儿看、想、说《春天的树林》,听舒缓优美、引人入胜的配乐散文。让幼儿眼观、耳听和心领神会地去理解作品、感受作品,发现美、欣赏美,身临其境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孩子们在欣赏时表情是陶醉、神往,欣赏结束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一切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绘画材料的选用,非常适合表现:利用油画棒、水粉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和布团印画产生的油画感觉,增添了画面效果,让幼儿产生极大的兴趣。绘画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运动智能。当大幅《春天树林》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让身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让人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
小编总结:
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时,幼儿一定会被那生机勃勃的春景所吸引。瞧,那片树林多美丽啊!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那些白云一会儿变成绵羊,一会儿变成白兔,多可爱呀!桃花开得多么灿烂,花儿三朵一组,五个一群,在桃树上竞相开放。一条清澈的小河穿过树林,河畔的柳树吐出了密密麻麻的嫩芽,垂柳在风中摆动,好像仙女在梳洗自己的长发。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01-20
优秀的幼儿园说课稿06-27
优秀幼儿园说课稿11-05
幼儿园美术优秀说课稿02-05
幼儿园优秀获奖说课稿04-27
幼儿园中班优秀说课稿04-27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04-27
幼儿园大班优秀说课稿03-12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