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四边形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97—98页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行四边形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中采用观察、操作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和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习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形活动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老师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变魔术,拉一拉:
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木框的变化。老师向学生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再到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长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铁拉门,伸缩衣架等。
(2)画一画,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老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老师问:画的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们画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一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种四边形的对边的特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告诉学生,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来画平行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设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的长短又怎样呢?它的四个内角又有什么特征呢?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内角进行测量。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大小关系。进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1)不稳定性,易变形
(2)对边互相平行的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5)四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发现老师一一板书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等。
(出示课件)
练习: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从本质方面去描述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课件演示
小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高。高与上下两条对边是相互垂直的。
还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判断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老师问:你还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折出另一条不同的高吗?
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97—98页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行四边形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中采用观察、操作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和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习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形活动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老师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变魔术,拉一拉:
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木框的变化。老师向学生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再到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长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铁拉门,伸缩衣架等。
(2)、画一画,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老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老师问:画的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们画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一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种四边形的对边的特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告诉学生,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来画平行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设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的长短又怎样呢?它的四个内角又有什么特征呢?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内角进行测量。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大小关系。进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1)不稳定性,易变形
(2)对边互相平行的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5)四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发现老师一一板书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等。
(出示课件)
练习: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从本质方面去描述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课件演示
小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高。高与上下两条对边是相互垂直的。
还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判断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老师问:你还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折出另一条不同的高吗?
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97—98页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行四边形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中采用观察、操作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和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习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形活动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老师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变魔术,拉一拉:
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木框的变化。老师向学生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再到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长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铁拉门,伸缩衣架等。
(2)、画一画,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老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老师问:画的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们画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一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种四边形的对边的特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告诉学生,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来画平行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设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的长短又怎样呢?它的四个内角又有什么特征呢?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内角进行测量。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大小关系。进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1)不稳定性,易变形
(2)对边互相平行的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5)四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发现老师一一板书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等。
(出示课件)
练习: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从本质方面去描述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课件演示
小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高。高与上下两条对边是相互垂直的。
还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判断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老师问:你还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折出另一条不同的高吗?
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自主的学习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
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园场景图,图上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接下来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涂颜色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特点。例2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安排遵循了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活动化的方式呈现是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的。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课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A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四边形的特点,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B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四边形的特点,并对不同的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四边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题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说教法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形式的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我将运用直观的教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将情景教学法、实验操作法、直观演示法等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三、说学法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通过师生交流、合作探究、生生交流等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指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法、观察比较的方法来学习知识,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哪项运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并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3、仔细观察,看看操场上有你认识的图形吗?(学生自由畅言)
4、同学们,这些图形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可不可以给它们分类呢(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得出圆是没有角的图形,三角形是三个角、三条边的图形,而其它的是有四个角、四条边的图形。)那我们可不可以给第三类图形取一个统一的`名字呢?(生回答:四边形)。于是分类的结果是:
第一类:圆
第二类:三角形
第三类:四边形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找一找,涂一涂:让学生在课文35页中找出四边形并涂上颜色。学生涂完后,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
四个角
3、巩固运用:在教室里找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是为了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二)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动手实践:让学生拿出学具盒,给四边形分类。
2、小组合作:给找出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可温馨提示:用三角板量角,用尺子量边。)
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第一种:按有没有四个直角的标准,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把其它分为一类。
第二种:按对边相等的标准,把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把其它分为一类。
第三种:按四条边有没有相等的标准,把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把其它分为一类。
提问:你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你能说出你的理由吗?对于学生的不同分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并表扬。
(三)小结: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通过刚才的分类,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通过分类,很容易观察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课文第36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开放提高:剪一刀,使长方形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四边形。(这题我会让学生上台操作,预计可能出现:两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两个梯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总结收获,反思提升
让学生自由说: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表所感,从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本节课的得失。】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练习九的第1题。
2、思考:将一个四边形剪去一角,会变成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四边形
第一类:圆
第二类:三角形四条直的边
第三类:四边形四个角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5
大家好,我是11231号江沿小学王颖,下面我就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进行反思性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作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也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只是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件出示不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设计理念及实施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类出不同的四边形。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图形,找出四边形,再通过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知识,体验了学习乐趣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是否部署得科学合理,关系教学的成败,因此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
上课前,与学生交流你们喜欢那些体育运动?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课件主题图》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情境中发现的图形,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活与数学的外延重合,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从整体上感知了生活的几何图形,而且产生了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四边形作为几何图形之一,又渗透了集合的数学思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课件》
在这一环节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四边形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题卡上找出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再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四边形的特征,《师课件在课件上展示四边形的特征。
在学生找出的四边形的基础上,给这些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教材上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在教学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给图形的分类中,大部分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边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对折的方法主动去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用课件展示出它们的特点,《课件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过程学生选择的方法是多样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尽情发挥,尽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老师的赏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课件上出示练习题。《课件题》让学生找出四边形,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画出自己的四边形。用这些方法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练习,《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也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处处皆学问。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手段,我用课件展示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整个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出示不读》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几次的试教和网上交流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再加上团体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完善,基本达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强部分潜能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谢谢大家!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四边形》。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空间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园场景图,图上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接下来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本单元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同时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都不要求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因此,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为: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难点是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重生活经验,让学生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数学。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重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图形,找出四边形,再通过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动手操作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概括法:在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这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卡、直尺三角板、学具袋、图形纸一张。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数学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兴趣与欲望。上课开始我邀请同学们在主题图这一现实情景中寻找躲藏在我们校园和教室里的图形宝宝,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确实到处都有图形存在,接着老师把它们都展示出来,你们看!出示例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
接着我让学生再仔细观察所有的图形,把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学生独立完成)进而进入环节二: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
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概括出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先让大家观察涂好的四边形,接着提出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一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形说一说哪些不是四边形,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四边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2、动手分类,加深认识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以"温馨提示"、"建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和分工,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我首先出示任务:小组合作把纸袋里的四边形分类,同时出示老师的建议:
(1)定好分类的标准。
(2)两人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分类的理由。
(3)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接着让学生进行分类并展示学习成果。
分类结果可能出现书中的分法: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整个环节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生生之间通过互动的方式,取长补短,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合作的意识。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P79-82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反馈教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分别从四个方面说一说: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新课开始,我先通过算学校花坛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我提出疑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数方格,引发猜想
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从表格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很大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就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2,学生独立思考猜想,动手操作,尝试用剪拼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验证猜想。
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
(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一练习:基本练习
二、综合练习:
1、你会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通过不同的高引起学生的混淆,在计算中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底要找出与它相对应的高,这样才能准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根据已求的面积和另一条高,求出与这条高相对应的底。
三、扩展练习:
1、82页第2题,不同的量法,不同的算法,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强调底和高相对应。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四、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并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来验证结论,这使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学法,为学习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教学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虽然我也很努力地想上好这节课,但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以后在教学中不断改进。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入册掌握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平行四边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二说教法
整个教学由复习引入、探究体验、实践应用几个环节组成。在复习引入阶段,使学生感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内在的联系,并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后面的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探究与体验阶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数方格。让学生体验光靠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必须寻求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更简便的方法。由“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面积却相等?”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等于什么?第二个层次,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布置了两项任务: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填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一些。然后,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巡视学生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引导,把典型的方法几下来,我提前考虑到有这么几种情况,接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多注意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强调“平移”。最后,有老师的一个问题:“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结合报告单得出:面积没变,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很顺畅的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亲身经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三个层次是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应用阶段,分为基础联系和拓展练习。在基础练习里,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计算面积,然后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动手测量,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计算面积所必须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去求面积。最后把平行四边形变换姿势,让学生准确的找到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完成做一做1、2题。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在拓展练习里,首先安排了判断题,选择题。通过辨析、选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两个因素有关,求面积用面积单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等知识。接着出现了一道开放性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如果不限制小数呢?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最后出现了一道思考题”长方形框架,长15厘米,高10厘米,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通过这一部分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9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掌握公式。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我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推导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了“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面积转化。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设定了以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感知了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质疑自探数学课堂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情境,校门口的三位同学想要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的什么?让学生帮助想办法,学生想到了比面积,长方形面积是学生学过的,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还不会,这时就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这一环节我分四步份完成,它们分别是:
1、质疑自探首先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可能有用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相乘,也有可能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老师提出,猜测并不代表结论。这个时候老师提示:三年级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从而引出数方格的方法。课件出示方格图并说明要求,学生独立数方格填空。这样设计,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图形转换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在这一环节,首先提出一个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小组合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全过程,为下一个环节建立联系,推导公式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3、小组讨论三个问题:
a.你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
b.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c.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到台前合作投影展示剪、移、拼的过程并叙述出自己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等积转化的思想渗透开来,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然后,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显示平移的过程。
4、推导公式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最后,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师生共同概括小结,这样会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进一步深化了新知。
七、说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10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四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图中观察到很多四边形。在你们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观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观察图形。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验证结论。
(1)验证结论(出示课件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2)练习题。(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体验成功之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生活中的应用。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6、通过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的练习过渡到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老师和学生讨论并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7、练习题(1)填空,(2)判断,(3)猜图形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三、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浓,2、上课的语言不够精炼。3、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总之,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玩一个猜图形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游戏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特点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为后继环节的学习作铺垫。)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1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一幅教学场景图,图上有许多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信息。要求从主题图中找出四边形,进而探讨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已经会认识一些图形。进入三年级后,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了,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也逐步呈现多样化,但是,对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和教材的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够从众多的图形中找出四边形,并能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堂课我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相应地在教学中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调动各种感官,合作中探讨学习内容。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是否部署得科学合理,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因此,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前,先和学生交流:你们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好,下面我们就到运动场上去,利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形象地再现主题图中的各种图形,其中四边形是用得最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四边形。这样导入,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这个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抓住教学例1和例2来进行的。
首先,通过我的引导,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四边形的特征。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题卡上找出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我再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四边形的特征,并在课件上展示四边形的特征。
在学生找出的四边形的基础上,给这些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教材上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在教学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其次,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给图形的分类中,大部分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边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对折的方法主动去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用课件展示出它们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过程学生选择的方法是多样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尽情发挥,在老师的赏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三)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课件上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四边形,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画出自己的四边形。用这些方法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手段,我用课件展示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整个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强部分潜能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我相信,这节课,学生初步明白:
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处处皆学问。
谢谢大家!
(四)总结升华
好了,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去探索四边形其他的特点,也许你还能用四边形设计出新发明呢!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13
大家好,我是11231号江沿小学王颖,下面我就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进行反思性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作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也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只是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件出示不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设计理念及实施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类出不同的四边形。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图形,找出四边形,再通过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知识,体验了学习乐趣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是否部署得科学合理,关系教学的成败,因此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
上课前,与学生交流你们喜欢那些体育运动?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课件主题图》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情境中发现的图形,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活与数学的外延重合,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从整体上感知了生活的几何图形,而且产生了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四边形作为几何图形之一,又渗透了集合的数学思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课件》
在这一环节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四边形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题卡上找出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再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四边形的特征,《师课件在课件上展示四边形的特征。
在学生找出的四边形的基础上,给这些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教材上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在教学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给图形的分类中,大部分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边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对折的方法主动去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用课件展示出它们的特点,《课件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过程学生选择的方法是多样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尽情发挥,尽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老师的赏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课件上出示练习题。《课件题》让学生找出四边形,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画出自己的四边形。用这些方法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练习,《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也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处处皆学问。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手段,我用课件展示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整个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几次的试教和网上交流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再加上团体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完善,基本达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强部分潜能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谢谢大家!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玩一个猜图形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游戏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特点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为后继环节的学习作铺垫。)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三)、学生自主探究
1、利用手中材料制作平行四边形。
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用小棒摆,沿直尺的边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制作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判断。提问:为什么第2个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选择感兴趣的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四)、巩固练习
(一)巩固基础简单运用
(二)例题讲解活用知识
(三)综合训练提高能力
(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五)、阅读“你知道吗”
这里向学生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以及这种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
六)、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七)、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平行与相交,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认识梯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本课包括两个例题、1道试一试、6题想想做做以及“你知道吗?”。
例1呈现了三幅生活场景图,通过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找一找、说一说哪里有平行四边形使之充分地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教材要求学生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在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或沿着直尺边画平行四边形这些具体操作及交流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教材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的活动自主发现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点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2通过让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揭示底和高的含义。
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此体会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此外,“想想做做”安排了实践性很强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最后,“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应用,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能正确画出或测量它的的高。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在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学生学习地难易程度,我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作为教学重点。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与学法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谈话法、讲解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不止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认真听讲、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
按小组准备小棒、钉子板、方格纸、直尺、三角尺、七巧板、吸管等,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课标和本课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课一开始,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三幅生活场景,并说:“同学们,请先欣赏几幅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到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吗?”引导学生找出每幅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说:“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了解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结果,也要理解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将这个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动手操作,感知特征。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活动中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沿直尺边画四种做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逐一隐藏小棒、钉子板、方格纸和直尺,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第二层次:猜想验证,总结特征。教师根据刚才抽象出来平行四边形图形,板演一个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图形,并提问:“你能结合之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能会有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平行等猜想。接着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测量、比较等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共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之后,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利用这一基本特征判断平行四边形,其中说说第二个四边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反例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三、四两个图形改变平行四边形的位置,通过变式图形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
<<<123>>>
第三层次: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能量一量吗?请学生板演如何量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并画出相应的线段。教师相机告诉学生,像这样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进行板书,并标出底和高) 随后教学“试一试”,指导学生在图中指一指需要测量的线段后再分别测量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后就其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追问:“如果把另一条边看作底,你还会测量出它的高吗?你认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最多有几个不同的数值?”让学生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同时体会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出示“想想做做” 第五题让学生画出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指导画法,并提醒学生把高画成虚线并标上直角标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新课标强调,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因此,我通过“想想做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提高。
第2题让学生探索用两块以及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拼法。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全班汇报不同的拼法,进一步内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第3题是动手操作题。先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完成,再汇报方法,最后教师课件演示改拼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第4题要求学生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是怎么剪拼的,使学生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一条高剪开,再把其中的一个图形沿合适的方向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为以后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作孕伏。
第6题可以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再请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最后总结归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将饮料管做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角变,边没变,所以周长没变)。进而引出平行四边形有易变形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阅读“你知道吗?”,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来感知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末尾,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引导他们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培养概括与评价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本课采用的是纲要式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突出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相关文章: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07-06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5篇02-16
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2-21
《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稿12-2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12-18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说课稿03-08
比的认识说课稿11-30
认识比说课稿11-08
四边形分类说课稿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