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的重要一课。教材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才使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勃兴局面,才能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教材的内容: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件进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由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和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并认识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解改革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受后世景仰。
三维目标:
改变过去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情况,教会学生使用历史规律和历史方法指导学习,由学会到会学;
改变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单纯学习历史知识的情况,注重让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自身发展,从会学习到会做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它也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本课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学目标不作要求,因而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这样的历史转变概念很抽象,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应给学生理出一条转变脉络。
三、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层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潜能无限,发展空间大。
2.不利因素:
他们学习中学历史课程时间很短,认知活动自觉性较差,认知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看问题时往往重表象、轻本质。
四、教学方法:
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主要教学方法有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演示讲授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相对较少,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主要可使用的学习方法有分组讨论法,课堂辩论法,角色扮演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战国兼并战争的基本情况,请学生简单讲述三次战争(特别是长平之战)。设疑: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全国?引出本课重点。因为秦国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并进行了相应的政治变革,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这个重要的变革是怎样开始的?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2.讲授新课
先给学生一个学习线索,建立知识框架,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线索注重知识的联系,并为知识的外延做铺垫。
讲述本课教学内容。
教材把铁器牛耕以及都江堰列为标题,学生不明白这两个概念的所属范畴,应教育他们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一、铁器和牛耕的广泛应用
通过图片展示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学生感受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具体表现。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使用分析、比较、数据说明等形式来说明铁器相对石器、青铜器等来说进步许多;讲述牛耕的优越性时,可以通过畜力与人力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使用材料证明当时牛耕的应用。
二、都江堰的修建及其作用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一个特点,仅凭听和看无法完全理解教学内容,需要让他们发挥主体的作用,进行自主式学习。在讲述生产力进步的另一个表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时,可以实践这一点。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课件演示的题目。
启发学生思考都江堰的历史作用,利于后面重点内容商鞅变法的讲述。
通过图片直观展示,帮助学生了解都江堰工程原理和今貌。用后人评价李冰的'话,引导学生思考,体会都江堰的双重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以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解答本课开始留下的疑问。重点讲述秦国发展强大的关键因素:商鞅变法。
三、商鞅变法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各国变法的原因,由于教材讲述过于简单,学生不易理解,教师给出一条脉络,得出变法原因。指出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效果最显著。
变法背景可安排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浅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参与教学。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感受到变法存在重重阻力,而变法的最大目的在于“便国”。
将本课重点知识点列为框架,包括变法的原因、内容和作用。使学生迅速形成知识体系。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通过图片展示、分析讲解来说明。通过对比,指导学生用归纳法得出变法的历史作用。完成知识目标。
四、封建制度的确立
讲这部分时先给出发展脉络。讲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最后讲述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封建社会形成,因为之前已经介绍了相关规律的概念,学生理解相对容易,由此突破本课难点。
3.思维拓展
指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的成败,进行课堂辩论。完成能力与方法目标。
给出正确评价并分析:
从“对国家”和“对个人”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教育学生评价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是否适应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向学生指出商鞅(个人)虽死,变法成功。因为经过变法达到使秦(集体)国富兵强的目的。
说明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是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所致。教育学生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而需要一点的勇气与毅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指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的启示,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4.巩固小结
利用板书进行复习归纳,强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最终掌握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板书——学生按纲复习的依据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板书】,下面,我主要从从教学目标、教材地位、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
2、掌握: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来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运用: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请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图片和历史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2、通过学生自编自演的历史剧“立木为信”,充分凸显新课改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
3、通过我校“三——162高效课堂模式”以小组形式展开竞赛并进行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通过资料的查找、筛选、归类和分析、讨论、比较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的学习,倡导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二、教材地位
第七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这个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的重要一课,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因此本课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我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2、不利因素:
七年级学生毕竟只经历过短期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对他们的积极引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变法的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七年级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转变感到很抽象,理解有些困难。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设计思想: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结合我校实际,运用“三——162高效课堂模式” 凸显“五让” :教材让学生阅读、问题让学生探讨、结论让学生归纳、规律让学生总结、体系让学生构建!留给每个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时间和空间,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正确的历史观,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1导入新课;2我探究,我展示;3我分析,我总结;4我反思,我提高。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充分凸显了新课改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
1、导入新课
通过指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及兼并战争的基本情况,设疑:哪个国家能在战国后期脱颖而出?学生探讨出是秦国后,进一步设疑:为什么秦国由西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乃至打败东方六国,最后统一全国?
在小组探究后,学生自己归纳出:
因为秦国能够抓住时代跳动的脉搏,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并进行政治变革,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变法得以实现的背景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铁农具和牛耕【板书】
2、我探究,我展示
(1)铁农具和牛耕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铁农具的优越性,我使用了图片展示、分析、比较等形式来说明铁器相对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等来说进步许多。
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请学生讲述他们搜集的《吕氏春秋》上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大力士将牛的尾巴都拉断了,可是牛纹丝不动;一个小孩儿轻轻的拉着牛的鼻环,牛就乖乖的耕田了!学生生动有趣的讲解配合幽默的动作,使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结合图片展示和分析比较,同学们充分体会到: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同样推动了当时农业的发展的,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板书】
(2)著名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仍在造福人类。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它的构造原理,我设计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请学生扮演小导游,为大家介绍李冰是怎样修筑都江堰、把成都平原改造为“天府之国”的?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当小导游,在边玩边学中了解了都江堰。
同时,通过请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李冰修堰的感人事迹和后人对他的敬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充分了解了商鞅变法的生产力背景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板书】
(3)商鞅变法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能力,我请同学们上台表演自编自演的历史剧《立木为信》:(播放课堂实录)
通过精彩的历史剧,学生了解了商鞅“立木为信”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威信,为变法做准备;我和同学们又满怀兴趣的探究商鞅变法的生产关系背景:我们强调了一个“变”字,通过“土地国有——土地私有;奴隶主——地主;奴隶、战俘、平民等——农民”这样的一系列转变,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接下来,我又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环节: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
通过本环节,同学们不仅更好的理解了商鞅变法的内容,而且展示了自己的口才,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时候,我提议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背诵商鞅变法的内容,让学生一鼓作气、争先恐后的掌握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本课的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3、我分析,我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经过以商鞅变法为典型的一系列的变法,土地制度改变了、社会阶级改变了、社会矛盾改变了、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奴隶社会转变成了封建社会,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最后,我引导学生进入“我反思,我提高”环节:
4、我反思,我提高:
比一比:本课讲述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看谁找的多?
议一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说一说,商鞅变法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在学生充分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并进行课堂辩论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对本课的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进行了反思,使学生认识到:变革是曲折的,是充满阻力的,但历史要向前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变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和学生的思想一起得到了提高:青年一代应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至此,我的教学过程结束。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知识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顾本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
1、我是这样设想的:一、每个问题提出后,让每个学生都有独学、对学、群学的时间和空间。二、凸显新课改的理念: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三、以学生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本课三维目标完全达到!
2、引导学生对李冰、商鞅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结合他们各自的事迹:李冰为修筑都江堰劳累而死,商鞅为秦国富强而变法献出生命。我们大家在评价反思中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专家指导!谢谢!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变革的时代的教案08-26
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03-21
初中作文:共享时代03-13
以时代为话题的作文03-22
小学时代作文05-08
运气时代小学作文04-26
悲伤时代小学作文05-01
冰时代小学作文04-21
糖果时代小学作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