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模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说课稿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说课稿模板1
一、教材地位作用与结构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本课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本节内容是上承《影响价格的因素》下接《多彩的消费》的部分,因此,在本单元内容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本节结构内容简析:本节课在结构上有两个目题:“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在第一个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要让学生清楚:一般性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须品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是怎样的;在互为互补品与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外一种商品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在对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阐明理解透价格变动的影响不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对于个人的生活、民族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运用价格与供求的曲线图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2)运用嘉祥县20xx年---20xx年蒜薹价格的变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有关价格的知识,与案例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理解和分析问题。(3)结合三鹿集团破产倒闭的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尤其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了解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学习了这些理论,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还是本课的难点,这里要讲清楚价格的变动究竟是怎么样来调节生产、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以及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的。
四、 教法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具体采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在总体上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参与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并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五、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对于本课我认为依然要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是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除了自主学习以外还要学会合作探究,
确定探究主题:①嘉祥县服务行业的价格变动状况及影响;
②嘉祥镇五千亩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及效益状况调查。
分组合作探究
得出探究结论
六、 课后作业的布置
对于作业的布置我认为既要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最好是出一个材料而有多个设问。
我为本节课出的作业是: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商品,汽车价格的下降对汽油会有什么影响?请你举一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的例子,并分析其中一中商品的价格上升,另外一中商品的需求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关于说课稿模板2
我说课的内容,《找规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生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通过发现具体现象中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继发展现象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综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的重点是: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一探索过程。
教学的难点是: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算理的理解。
二、教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特点,采取以下方法:
(一)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便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分享思维成果,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探索生活问题中,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用多媒体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的学习素材,化解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有:多媒体课件,学生同桌一组准备黑白棋子若干。
三、我分如下七个主要环节完成本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三)初步运用,优化策略(四)提高练习,加深理解。(五)生活万像,再现规律。(六)生活问题,挑战智慧。(七)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说:“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更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接着问:“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提炼,如:盆花2盆为一组,每组都是一蓝一红,情况完全相同。使学生对周期问题有本质上的把握。
(这一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教师适当指导,深化学生认识,为下一环节的探索作好准备。)
第二部分:自主探索,交流策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我提问: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自己试一试。让学生独立思考,给他们充足的时间。
等大多数学生解决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这时,我注意每个小组的情况,发现学生不同的策略,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小组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画图策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蓝花和红花,一直画到第15盆花,是蓝花。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也就是序号是奇数的)盆花都是蓝花,第2、4、6……(也就是序号是偶数的)盆花都是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3、计算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列式: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这里,方法3较抽象,不易理解,又是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所以要重点分析。我让学生说说算式里每一个数的意思,通过不断追问,使学生明白:因为每两盆花为一组,每组花情况完全相同,15盆花可以分为这样的7组,还余下1盆,是第8组的第一盆,和每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色的。配以课件,显示15盆花的分组情况,便于学生理解算理。
最后,让学生来比较这三种方法。“比较这三种方法,你想说什么?”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方法3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不要急于灌输给学生。
(以上环节,学生探索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相信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互相交流、学习,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解难点。)
第三部分:初步运用,优化策略。
这一环节,我先出示“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尝试解答。评价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重点理解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算式每一部分的含义。特别是18÷3=6,问:没有余数,说明什么?第18盏灯是什么颜色的?得出:每3盏灯为一组,正好6组,第18盏等正好是第6组的最后一盏,所以应该与每组的第三盏灯颜色一样是绿色的。
如果学生不赞成计算方法简便,可以提问:第38盏灯是什么颜色的?第100盏呢?让学生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练习“试一试”的第二题。评讲时,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和判断的结果。
(这个环节,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计算方法的简便,实现策略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现自主建构。通过几次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这一方法。)
第四部分:提高练习,加深理解。
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3,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这几小题中图形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是怎样确定每组中第32个图形的?
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带的围棋,同桌一组,有规律地摆一摆,说说第30粒是什么颜色的。集体交流时,请几组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说说是怎样判断的。我还可以对照实物,任报一个序号,让学生口答。
(这个环节,随着学生对算理的深入理解,技能逐渐熟练。可以让学生把计算的过程记在心里,直接根据余数判断,逐渐提高要求。本环节的第二题,是开放性问题,学生自己参与提出问题,边活动边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部分:生活万像,再现规律。
“大自然中有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媒体播放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月圆月缺等现象。“我们对规律的认识、发现也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媒体播放霓虹灯、花布、地砖等图片。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有这样规律的现象。
(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规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数学之美,规律之美,秩序之美。)
第六部分:生活问题,挑战智慧。
从上一环节自然过度到对十二生肖现象的探讨。媒体出示如书上练习十,第一题的十二生肖图,简单介绍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解答这道题,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如:“小明是小学生,他和爸爸都属牛的,他和爸爸可能各是几岁呢?”等问题。
(提供给学生更富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也更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七部分: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我与学生一起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让学生勤于反思,学会反思。
板书设计:找规律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关于说课稿模板3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花瓣诉风情。”——有一些人,见过就忘记,有一些事,经过就结束。然而,也有一些小小的事,却能让人终身难忘!窗外雪花飞舞,我的思绪也飘回了那次说课。
说课这个词在农村幼儿园普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记得第一次接触是在XX年初吧,记得是镇教办组织全镇青年幼师进行一次说课比赛,幼儿园就我和另一位较年轻的老师参加。当时并不明白到底何为说课,因为在农村幼儿园信息比较闭塞,再加之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近乎为零,就经验主义认为,幼儿园的活动不外乎设计教案或上课展示吧,作为工作了十多年的我应该没啥问题。
比赛前一天在小吃店吃早饭遇到了小学老师。一贯好学的我就问了她关于说课的事。不问则已,一问倒吓了一跳。“说课不是简单的写教案或上课,说课要求你贯穿理论知识,你的教学方法……”那老师说了许多我都没听进去,唯一的感觉就是“快找一篇说课稿借鉴一下,拜托了。”我这个人的心理素质较差,那时的手忙脚乱就别提了。上完一天的课,我和另一老师去小学找说课稿,仔细研究说课稿的格式,自己揣摩幼儿园的说课稿该怎样写,决定晚上依葫芦画瓢学写一篇先练练手。
阴雨蒙蒙的天气使我的心情明朗不了。坐在比赛的教室里听其他老师的嘀咕使我的紧张缓解了不少,大家都对说课感到陌生,这个新鲜事物在幼儿园还没有发芽。当肖校长写下说课题目《发现》时,我没慌,我想到了前天给孩子们讲故事《三只蝴蝶》时孩子们的发现:课题来源于生活,我按照说课稿的格式设计了语言活动《三只蝴蝶》,写完我长长舒了口气。接下来还要表达自己的说课稿。这下我完全清楚了,说课说课就是先写后说。也许是自己发现的感触,我连说带比划,终于很有感情地结束了说课。猜猜比赛结果?哇!两名选手参加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我是其中一个。
高兴之余更多的是不轻松。说课到底说什么,我才感知了一个框架,她的灵魂到底如何把握?我不清楚。作为幼儿园的骨干,我只有领悟透了才能带动大家。谁来帮帮我?我常常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在幼儿园工作足够了,只要把我的爱给孩子,没什么难得倒的。每天尽心尽职地做好一切就够了。好象“学习”这个词在我的生活中已疏远了。在农村基层幼儿园没有专家引领,没有名家讲学,再不自我加压,勤奋学习人就会赶不上这个课程改革的趟了。没人能帮,只有自己帮自己!
因为小学里说课比较多,于是我请教了小学的业务校长。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他说:“说课并不是什么难事。怎样说好课,关键在于为什么。你为什么设计这节课?你为什么设计这个目标?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准备?你为什么要尝试这种教学方法?……解决了为什么,你的说课就成功了。”要解决这么多的为什么谈何容易!平时设计一节活动只是自己觉得这个环节好像孩子接受有困难就再改一下,没细想为什么开始孩子不能接受是因为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还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当?说课是用科学知识来诠释活动的环节,引领活动的成功。我恍然大悟。解决为什么的切入口就是理论知识充电。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义。”“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我首先阅读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但从没细细研读。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习的潮流中我能舍她而弃之吗?纲要中五大领域的内容、目标我烂熟于心,纲要中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能力,教师的教育策略、角色转换等我倒背如流。那时在课堂上为孩子们上课,不管是知识讲授还是指导操作,纲要中的经典都会在脑中闪现“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民主的氛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我重拾了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等等,我做了大量的理论卡片。专家的理念真的很好,能拓展我们的思路。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结合国情,结合本地、本校、本园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来了解每个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运用我们的所知所学来制定适合孩子的发展计划。这是我读书后的反思。我要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来思考课程问题。那段时间我激情澎湃,我每天翻阅幼教杂志,做笔记,写心得。我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一有什么所思所想就记下来。我并不光是为说课准备了,我觉得我是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了。这时的说课已经跟我毫无芥蒂,心中的理论知识的支撑,眼中孩子世界的缤纷足以让我游刃有余了。
县里的比赛有些威严,全县六十多名选手坐在一个很大的会议室里,包、手机都交上去,每隔十分钟进去一个选手。我记不请我的序号了,只记得上午没轮到我,下午比的。抽签拿题目,是《能干的小手》,很普遍的题目但要设计出新意还要动动脑筋噢。限时写完还要限时表达完。走进说课室时我发现前面坐了一长排的评委。我有些紧张,说课时话语有些颤,但一会就镇定了。我想自己的感觉还好,不能进入前列,也能在中游数数。比赛完我逛了商场,给自己轻松轻松。回到家就接到园长电话说课成绩进入前十名,准备一天去县里现场上课。……
忘不了这个故事,因为它锤炼了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功,记录着我——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之路上的足迹!老师是什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如果土壤营养丰富,你的庄稼就会长得茂盛;如果土壤贫瘠,庄稼就会颗粒无收。为了幼教田野的硕果累累,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敢于创新的自信,迎接新的挑战!坚信明天会更好!
关于说课稿模板4
一。说教材内容:篮球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
二。说教材分析:
此内容用一课讲授,占本学期36课时的2.8%,是考核项目。篮球教材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是小学、初中篮球教材的延续加深,更是高中、大学篮球教学内容的基础,甚至是学生终身从事篮球运动的基础。高中篮球教材不仅仅是对初中教材的重复,而是较好地处理从掌握技术到运用技术的过渡,落脚点是实践中的运用能力。本课重点是身体腾空时平衡的控制和投篮的出手动作。难点是较快速度运球投篮时的命中率。
三。说教学目标
学生积极探究动作方法,通过比较掌握正确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绝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完成快速运球跑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通过思维,提高投篮命中率。对动作理解、掌握上,学生能深刻思考,彻实探寻动作方法,求知欲、成功感得到满足。
四。说分析学生
我校采用男、女分班上课,每班男生数在40人左右。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男生,男同学普遍喜爱篮球运动,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篮球技术基础,甚至部分同学技术很娴熟。他们对篮球学习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掌握更高、更难技战术的欲望,从而提高个人的技、战术能力。想信他们会配合教师积极思索。小骨干能以身作则,组织协调本组队员。
五。说教学方法
围绕本教材的重、难点,结合我校的教学新模式"导学·讨论·点拔·训练",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角度出发。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激励式、评价式、念动训练法、目标导学等方法,真正发挥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课堂引导者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六。说教学过程
课的开始部分用时1分钟,教师用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身心俱佳投入课堂学习,明确本课内容,领悟教学目标。
准备部分用时9分钟,采用"四自"——"自编、自导、自练、自评"方式启发教学。根据本课教材分解"行进间—运球—接球—单手肩上投篮",结合以前学过的篮球技术。启发学生做相关的准备活动,这样就有可能分成四组分别做不同的游戏比赛。每组10人每人一球,利用两块篮球场。如:一组行进间传球接球比赛;二组运球比赛;三组圆形站立传接球抢断游戏;四组单手肩上投篮命中率比赛。教师每组必到参加游戏,并及时点拔,强调动作要领,如在一组示范,口号"一、二、三"和"接、迈、传"动作相结合;在二组引导怎样运球跑得快,点明手按压球的后上方;在三组引导学生传、接球手腕动作;在四组组织讨论提高命中率的捷径。这样既复习了以前教学内容,又为本课主教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基本部分用时31分钟,教师"导学"引导学生在刚才分组游戏基础上,把这几个动作整合在一起,综合成本课教学内容"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教师不急于示范讲解,而安排各组由小骨干带队分组讨论、探究、摸索动作方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动作,甚至有错误动作,同学之间为正误可能出现争议。经过一轮争辩,教师召集学生,观看慢动作过程完整播放,教师打开影像设备,在大屏幕上演示慢镜头动作,通过观察使学生建立正确视觉表象。和自己的动作相对照,动作正确的学生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呼,动作有误的同学会恍然大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闭眼念动默练动作,在思想上完成动作过程,发展思维表象,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相应变化,加深动作记忆,教师接着示范讲解动作方法要领。(以右手投篮为例)跨右脚同时双手拿球为"1、接",迈左脚蹬地起跳为"2、跳";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手肩上投篮为"3、投"让学生结合自己摸索动作联系正确动作方法,建立正确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表象。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与篮板成45°角,距篮5-6米,运一次球跨步碰板投篮。激励学生把正确视觉表象和自己的动作相结合,指导自己的'技术动作,使动作更完善精确,教师召集学生对此略作评价,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多进行相互评价。组织慢速运球跑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建立空间感、距离感,准确把握起跨拿球的最佳距离及空间最佳投篮距离,教师巡视,对优生给予鼓励,激励学生对本组队员进行赞叹如"好","漂亮","OK","高"等,对动作技能形成较慢的学生,给予点拔,可让其和教师一起"跟我学",如影相随,完成动作,强化动作记忆。激励学生动作中要思维,把思维与动作直接结合,提高动作质量,要求每位学生设立自己的投篮目标,每次投篮既要动作优美正确,又要有较高的命中率。启发学生思维,找出提高命中率的捷径,找准角度,反复投篮。通过命中率反馈动作掌握情况建构正确动作:篮下45°角擦板投篮最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功欲。
结束部分,播放3分钟强烈的"蹦、蹦、蹦"乐曲,让学生任意发挥,充分放松,再加1分钟自我暗示,促进肌肉放松,调节植物性神径机能消除心理紧张、消除疲劳。
七。说课的安排
在整体结构上,由于场地足,器材多,课的练习密度相对较大可达35%~40%,练习强度稍大,但学生可以自我调控、量力而行。准备部分因有比赛学生脉博和心率快速增高,但运动负荷并不太大。在基本部分快速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初期脉博可达最高峰,稍后下降将趋于平稳。
八。说教学效果
因采用"导学·讨论·点拔·训练"模式,学生是课堂主体,情感体验深刻,在技术上,人人有所获得,通过命中率学生可获得定量的达标目的,我相信学生学有所长,才有所用,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于说课稿模板5
一、说教材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主要安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前与基本路线相连,后与基本分配制度相衔接,又是第七课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二、说学情
知识基础:本节课所涉及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主干知识学生了解甚少,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对于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没有相应的知识做铺垫。
能力基础:九年级学生具已有观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结合教师创设的情境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领悟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认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
3、通过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的作用,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根据。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材内容的安排都应这样确立。教学难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这部分内容概念多,知识性强,学生又没有相应知识基础,所以学习起来困难比较大。
五、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调动学生激情。
2、阅读讨论法。
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比较法.
采用比较法教学,把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经济生活的变化,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六、说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
“改革开放富起来……”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人民的生活变化了……我们看几组图片来感受一下,转入下一环节
2、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身边的变化”
用多媒体展示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生活的变化,从而直接引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启下文。
l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①我们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②什么是“三步走”发展战略?
③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什么?
④“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填写图表)
⑤“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怎样发展的?l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3、学习第二部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由上述我们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导入。 l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②公有制包括那些经济形式?它们的含义、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填写表格)
③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④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⑤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l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尽快的形成知识体系: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是坚持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二是坚持了基本经济制度。
5、课堂练习
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再次巩固学到的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
以上是我课前设计,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于说课稿模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考生(不要说名字)。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以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小数加法与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版)五年级上册第++页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性质以及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后面的相关内容积累了知识经验,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数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教案 )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写一些关于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验证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其他的都差不多,就是说教法那里要加上学情的分析,还有就是有一些新理念好的,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有一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
归纳总结方面,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自己回答,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最后关于探索方面的,入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你可以借用这句话,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的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关于说课稿模板7
一、教材内容
1、复习: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2:新授:篮球行进间传接球上篮
3、素质练习:钻过障碍物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复习篮球行进间运球高(低)手上篮,学习行进间传接球上篮。篮球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而运球上篮和行进间传接球上篮是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是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和完成进攻战术的主要途径。行进间传接球是做好进攻战术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一个重点技术的教学,让学生尽快学习掌握行进间传接球上篮的技术动作。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主要教学对象为20xx年春季入学的高二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未参加中考,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掌握情况复杂、问题多,基础差,学生之间的水平层次不一样,存在差距;如果全部学生采用一样的教学内容,练习方法,难度和要求,将直接影响到中、后进生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也无法得到落实;且行进间传接球上篮对学生的球技、速度等综合素质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师要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四、教学目标
1、复习行进间运球高(低)手上篮的技术动作。
2、通过分层教学,让60%的学生学习掌握行进间传接球上篮的脚步动作,使40%的学生行进间运球上篮的动作得到巩固提高,并在练习中不断获得成功。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使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重、难点
1、不出现带球走步和掉球;2、掌握好传接球的时机。
六、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先分后合一次等时轮换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自主练习法、鼓励表扬法、小组合作和分层学习(教学)法。
七、教学特色
根据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将学生分为A、B两组实施分层教学。首先,两组虽然学习一样的内容,但练习的难度不一样,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篮球技能的掌握特点;其次,组织形式新颖,通过巧妙的运用闲置的篮球记分架,设计脚步移动与运球、传接球上篮的组合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在课的尾声增加了与篮球专项技术相关的身体素质练习;第五、通过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从篮球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有所得,在互帮互助中融入集体,增强了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八、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先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再组织学生绕篮球场的端线、边线、分位线、中线慢跑,通过改变跑的方式逐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统一口令下带领学生活动全身的关节、韧带、肌肉,跳、滑步的专项练习,使学生身体充分活动开,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基本部分(34’)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篮球技能的'情况,把全班学生分为A、B组,采用先分后合一次等时轮换的组织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先让A组复习运球上篮和B组学习行进间传接球上篮13′,又交换成A组学习行进间传接球和B组复习运球钻过障碍上篮13′,最后8′两组合并进行身体素质练习。见图(1)
在第一个13′,A组练习前先请B组的优生示范,再进行练习,重点练习运球绕过障碍上篮和左右手交换运球绕过障碍上篮,要求不走步带球,投篮至少能碰到篮圈;B组由教师示范再讲解,然后两人一组从端线出发行进间传接球到中线,再传接球返回限制区附近上篮,采用反复讲解示范、练习、对比,让学生掌握传球、接球和上篮的跨步动作,走步带球和失误一次各做5个俯卧撑。在第二个13′,A组练习行进间传接球时,先要求传球途中不掉球,后再要求脚步动作正确,直至投篮能碰到篮圈,整个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推进;而B组则运球钻过障碍时不能碰到障碍,上篮不进可补两次,如不进,则做5个俯卧撑。最后8′,把学生分成两组,依次钻过障碍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抓住了男生善于挑战的心理,发展了学生的下肢力量。整个教学过程都不停的在变换着练习的形式,运、传、投等组合练习,符合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结束部分(3’)
先组织学生从上到下放松全身的肌肉,再对学习的情况进行小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九、场地器材
1、场地:篮球场一块;2、篮球10个;3、障碍物3个。
十、预计教学效果
本课预计平均心率为135—140次/分,最高心率为160—180次/分,将出现在第十至三十四分钟之间,运动密度约为50--55%,属中等以上运动负荷。
注:请各位同仁多多指导。
关于说课稿模板8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识字1》。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看图学词识字。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用语文,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操。
(四)教具、学具:词卡、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因此,拟定了以下教法。
1、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独立识字能力。
三、教学程序
按照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
1、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4、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5、拓展延伸,交流积累。
(一)、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来了美丽的春姑娘(课件出示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你看,春姑娘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大自然打扮得多美呀!看,一群小朋友到田野找春天来啦!
1、结合课件画面,让学生找从什么地方发现了春天。
(引导学生,再仔细看图的基础上,把"春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根据学生说的话,相机出示有关词语,并引导读准生字的音,认记生字的形。)
①教师示范说话: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出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指导读准"苏".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万、复、苏".
③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出示"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等词语。"泉、百、鸣"可用熟字加一部分的办法记住字形,"柳、歌、舞"等字要认真指导,注意巩固。"柳"—"木"字旁,说说还认识哪些木字旁的字?"歌、舞"——为什么而又唱歌又跳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改动词语或调换词语顺序,让学生认读。如: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冰天雪地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齐鸣
(3)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生字的认读。也可以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结合图片,细细品读。力求达到熟练成诵。
朗读感悟
1.在初读本课词语时,允许学生速度稍慢,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应按正常速度朗读词语,不能太慢或太快。
2.本课词语排列整齐,具有韵律感。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在读熟之后,可让学生看着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或者让学生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
4."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等成语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字面意思,结合图画,或结合想象进行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成语的意思。"万物复苏"和"百花齐放"中的"万、百"表示很多,不是确指,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进行适当点拨。
(四)、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本课五个要写的字中,"万、丁、百、齐"四个字是要求既认又写的字,可以在识字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
"万"字的笔顺是"一、横折钩、丿",横要写长一些,笔画横折钩中的"横"比较特殊,应该写得向右下方斜一点。
"丁"字横要长一些,写在上半格的中间,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要写得挺直。
"齐"字上边的撇和捺要舒展开,下面的两画是竖撇和竖。
"冬"字的结构和"齐"相同,可以对比练写。"冬"字上面的折文,建议指导学生注意两点:(1)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撇;(2)书写时,上撇短小,下撇和捺要写长,舒展开。
五、拓展延伸,交流积累。
1、(出示课件:拓展延伸,交流积累)昨天预习时,同学们都有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吗?(有)请在小组里把你收集的成语告诉你的伙伴,并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来的。
2、小组交流,教师巡察。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把知识都掌握了。
七、布置作业。
1、下课后,跟你的好朋友交换成语卡片读读。
2、回家后,把你今天学到的成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收集其他成语。
关于说课稿模板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难点:
②重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4.教具与学具
电教器材:
教师演示用:
学生每组器材:
二.说学情
八年级上册
初三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八年级下册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九年级上册
初四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初四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三的学生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初四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分析和教条式的计算,但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了解与物理规律有关的图片。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事件。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九年级下册
经过之前三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四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我面对的是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三.说学法
1.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腾现象及规律”。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效果。
2.学法指导
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程序)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 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xx”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关于说课稿模板10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必修)的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七节内容.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波动知识时重要的是要会确定波的总的运动情况,即由波长,频率和波速等物理量来表征运动情况,而不是确定单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智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本节课教材大纲要求,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
征;了解机械波的种类及其传播特征;初步了解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及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
的时空观念.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 重点,难点分析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波动过程的细节不容易体现出来,教学过程通过课件模拟物理过程的方法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获得较直观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激发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教学必须让学生们参与以探究为目标的研究活动,使他们同老师和学生一起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
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法,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以期达到教学目标.有着丰富生活体会的学生往往对波动形成的物理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能认识机械波这一特殊的'运动形式,教学中可以渗透"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法指导,思维启发,和师生的情感交流.通过学生小实验和教师实验演示及课件模拟物理过程,逐层深入,让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创设的问题中进行分析探究,总结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去探究波动过程,进而搞清波动的成因.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互相问答或自问自答,进入思维的迁移,每观察到一个现象都去想想几个为什么.真正培养起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和经验都有所尊重.逐步把全班学生培养成科学探究推理严谨缜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科学学习的科学学习者.
三,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课件)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见过此现象——向一滴水滴入平静的水
面,会看到水面上荡起圈圈涟漪,起伏不平的波纹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课件)曾记否,当进球后球迷此起彼伏所形成的波浪 (让学生按顺序逐个相继站起,坐下,这时全班的同学都有机会亲身体会到作为波动中的一分子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波动的成因)
(课件)"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连绵起伏的山峦构筑了
华夏民族的脊梁……
(小实验:学生同桌两人用手抖动课前准备好的绳子,会看到凹凸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上述现象,都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波的情形,那么,波形成的条件
是什么呢 波是什么 前面我们学习过的机械振动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介质的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机械波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上述的
水波和绳波都是机械波.
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所观察的现象,归纳总结)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如果没有连续的振动,则质点很快停止下来.)
介质——传播振动的媒质,如绳子,水.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成
如右图所示.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由于相邻质点的力的作用,当介质中
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
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课件演示相邻质点的相互作用)
(实验和课件演示)绳波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质点间有弹力联系着.开始时刻(t = 0),各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个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将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简简谐运动,设振动周期为T,则经过T / 4,质点1已经达到最大位移,正要开始向下运动.质点2的振运动较质点1落后一些,仍向上运动;质点3更落后一些,此时振动刚传到了质点9.经过T / 2时,质点1回到了平衡位置,并继续向下运动,质点9刚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振动传到了质点17.依此推论,演示经3T / 4,T和5T / 4后各质点排列成的波形.
机械波的特点
1,介质中各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作往复运动——振动.
2,各质点并不随波向波的传播方向迁移.
3,各质点在振动时有时间上的先后.
4,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方式.
(小实验:学生用手抖动绳子,形成绳波.如果不再抖动,则原位的质点很快平静下来.它说明波动是伴随着能量传播的,要维持波的传播,必须不断地给振源提供能量.)
横波与纵波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
1,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凹凸相间的波形——波峰,波谷)
2,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疏密相间的波形——
疏部,密部)
例:声波是纵波.其中振源是声带,介质是空气,固体,液体等.
(课件演示两类波的形成及其波形)
说明: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拓展学生的认知层面)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关系
课件演示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图象,启发学生思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作为课后思考题.为下一节课作铺垫.
课堂小结
1,只有振动才有可能引起波动.
2,只有通过介质,才能由局部的振动引起全局的波动.
3,每一局部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住复运动——振动.
4,每一局部并不随波向波的传播方向迁移.
5,每一局部的振运动在时间上有先后.
6,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它是一种振动形式,又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对问题研究的方法做出评价,思考描述波动与振动的物理量有什么不同.)
关于说课稿模板11
近几年以来,各省以及全国举办的说课比赛越来越多,通过说课来反映教师口头表达,更加能显示出教师对课本内容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反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将与大家来探讨一下如何说好一堂物理课。首先,什么是说课%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
从说课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它同备课、上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其不同特色。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对于一堂物理说课来说也是一样的。如何去说好一堂物理课%我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子来浅谈一下如何说好一堂物理课。
一、 说教材
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我认为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 教材简析
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来说: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它属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它属运动学和力学的结合点:阐明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各自研究内容的不同,扼要地说明了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牛顿在总结了前人关于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研究而提出的三条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2. 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这课来说: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这课来说:牛顿第一定律这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从而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质惯性的概念。
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以知识本身为出发点,从而培养人的实际能力,最终升华出知识的价值——德育目标。
二、 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确切地道出了教学系统中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作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有效地对学生探索尝试活动进行诱导和评价。为此,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不应以教为中心,而应以学为主体进行设计。既把学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学生主体的根本保证。
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知识,以演示法、尝试法、实验法为主;理解新知识,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技能时,以练习法为主;从教学内容来看,物理教学,以演示法、实验法、推理法为主;教学起始概念,一般用实验法、探究研讨法。从学法指导来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教师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等。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三、 说教学
过程它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还是从《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来谈谈教学过程(列表附后):这样的教学过程显然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关于说课稿模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单元的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四个方面对这一课作一个简略的分析。
一、首先对教材的分析
《 …》单元… ,引领学生探究…,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再……,
本课是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材共2页,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研究…,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教科书设置了几个连续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后,进行思考与讨论,并进行科学的推测。第三部分…本课的教学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对教材研究,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对…实验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明白……
(2)在对…的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历…会…,掌握…
(3)在探究活动中,能积极提问、思考、阐述依据;乐于合作交流,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培养…意识。
本课的主要科学词汇有:数据测量、对比实验、…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等活动,理解…,
由于…,我将难点定为: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
二、对学情的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2年多的科学课学习,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他们已具有了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仍然需要直观形象作支撑。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持续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的探究能力。但学生常常急于动手,过多地沉溺于动手的快乐中,而缺少理性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要强调实验前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年级学生对于…是有一定认识的,生活中…,他们能够…;但缺乏系统的知识建构,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因此,以…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在…中理解本课知识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实验的方法,学生已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对于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等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他们还将学习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表格处理数据。
三、说教法与学法
科学课堂好比引导学生过河,教学中必须运用好恰当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但又不能越过这个度,教师只着重从内容、方法上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我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景,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同时综合运用讨论法、实验观察法,并结合多媒体来组织课堂教学。
与教法相适应,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科学教学的开放性,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思维互补,在课堂上"授以鱼",更"授之以渔".本课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教给学生观察、推测、探究、验证的科学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为了促进学生有更为丰富的观察手段,积极探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将在课前作如下充分的准备:首先我会精心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小组探究准备:实验记录表,…
为简约课堂教学,以平常心上好常态课,()落实科学作业进课堂,我会灵活运用省教研室与省教材中心合编的作业本。里面的活动记录作为课堂探究记录表使用,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里面的课堂练习作为教师和学生了解自己达到教学要求程度的练习题。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课我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展开: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3、设计实验、深入探究;
4、拓展延伸、深化认识。这四个环节的时间比预设为3、10、17、5分钟。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开始,我出示…,并提问:
当学生还在回味…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时,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自己的猜测。
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他们真正参与到科学探究中,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
在此引出今天的新课,并板书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
1、观察……
2、小组合作记录讨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学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推测。为下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真相的欲望)
第三个环节是设计实验、深入探究…
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关键就在与设计好实验,控制住变量,在学生掌握大量事实资料后,通过交流比较分析,抽象归纳形成新概念。
(1)小组汇报并确定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说出方案设计的理由)
(2)师指导: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
实验结束后,汇报实验现象,我在课件上展示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先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的发现和总结出来的结论。在他们原有的结论上加以指导和纠正。
这样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师生小结:
1、小组再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2、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3、归纳整理,对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馈,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也动脑,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巩固学生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体会反复实验的重要意义。)
课到此时,进入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多媒体展示几个常见而没有认真观察过的现象,学生解释。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进一步促使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精细观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课外坚持探究的好习惯)
最后2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巡回面批,对教学进行评价。
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本课我设计了动态的图文式板书,直观的图画,简洁的文字,结合课件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新概念的构建和理解。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突出了以下几点:
1、体现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课堂上,我充分让学生……;
2、注重材料的结构性。在某种程度上说,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被材料所控制,在我的教学中,这些教学材料在适当的时候分阶段地呈现或分发给学生,教师注意做好材料在实验前的保密工作。在学生实验完成后,准备反馈交流前及时提醒学生整理回收材料,完善科学记录单,使学生养成一心一意地倾听的习惯。
3、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评价机制的运用,本课我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指导学生实验及报告单填写等过程中,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运用激励性语言给予适当的鼓励,倡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关于说课稿模板1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 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 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 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关于说课稿模板1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一课《识字四》。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流程。
首先我来说教材,明确地位
本组课文围绕 "怎么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取了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四》是开篇的第一课,这课精选了三组成语,既是从《识字一》开始的成语系统积累的进一步延续,又对本组课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本课按"取长补短""看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有联系的排列,给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从涉及的思想内容看,《识字四》在全组课文中具有统领的作用,从呈现形式看,是帮助学生集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乐趣的好范本。
其次,说学情,预设难点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同时也具有了积累成语,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我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比如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把本课的9个生字分散认识,以多种形式再现生字,使学生既认识了生字,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既在文本中认识了生字,又让学生明白:识字不一定在课堂。本课的成语有的耳熟能详,像"拔苗助长,坐井观天"但有的又闻所未闻,像"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结合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里特征。所以我避免了枯燥的成语说教,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的'时候,采用故事引出---比较发现----直观试说的形式,以点带面,使学生对这些成语有初步的认识。课中又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韵律美,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确定如下目标: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并以多种形式再现生字,使学生灵活掌握词语中的9个字。
2、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读中体会成语的韵律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收集和积累成语的兴趣有阅读成语故事的愿望。
现在我说一下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先让学生交流最近读过的故事,再听老师讲故事,坐井观天,交流听懂了什么,引出成语坐井观天。也许有的孩子听过,也许有的孩子读过,但是无论怎样孩子都喜欢故事,这样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随文识字,感知成语
9个生字如果集中在一起学习,势必增加识字难度,也会让学生对识字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课时,把生字分散在每组成语中,一组成语认识三两个,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所以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以坐井观天带出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学生有预习读出成语不难,在把生字挑出来,放到词语里再置于句子中,这几个句子,既考察了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成语的意思。
接着以比较讲棍和粉笔的长短,讨论谁的用处大,引出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再让学生看书,找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寸益两个字,学生在读书时经常遇到,引导学生交流在哪见过并及时鼓励表扬,激发自主识字的愿望。彰和障很难区分,拿出来比较,引导学生编儿歌,"章家两兄弟,三撇章,耳刀彰"这样不但再现了生字,又分散识字,降低难度。
《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识字教学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所以识字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情景也不能是固定的,因此在学习第三组成语的字时,主要以自学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分享识字成果,展示识字收获。
几组成语学习完了,并没有按课文的顺序学习,我想要结合自己的设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也应尊重编者意图和学生识字的规律,所以再让学生整体读文,进一步感受成语的韵律。
三、复习巩固,积累背诵
识完字,读完文,相信学生对字词都有了一定的记忆,此时,以游戏的形式,再现生字,再读成语,又是一个提升儿童识字能力的过程,所以我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出字卡---读字----说成语,然后,看道具---想做动作---说成语。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巩固识字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此时学生已经有了积累背诵的欲望,所以让学生读文背诵并适当评价鼓励,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主要采用动口,动手的竞赛方法进行积累和延伸,我是这样处理的:
1、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交流
2、我也搜集了一些成语,展示阅读
3、提出希望:有许多成语都有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去阅读成语故事,下周的读书交流课开成语故事会,选出"成语故事大王".
让学生带着任务走出课堂,鼓励课下阅读,课下识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关于说课稿模板15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说课。那什么是说课呢?其实说法也很多,但我认为其中的一种说法是比较恰当的: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与理论依据。通俗的说法就是让听者知道你“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就行。说课通常分为二大类型.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
下面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怎样说课”。通过查找一些权威资料和专家撰写的材料,综合来说, 课前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它不同的要求和说法。说课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说课中通常以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为重点。教材分析中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为主。教学过程中以新课和练习设计为主。希望大家在说课时掌握一下侧重点。接下来我将一一和大家共同整理各部分的要点。
一、说教材,这里包括这样几点: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包括题目、在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节、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它的地位、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以少说,可以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以打乱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学情分析可以与教材分析合着说,也可以单独来说。说的时候主要围绕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处环境对知识的影响,简单的分析就可以。 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大领域目标予以整合,做到具
2、说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中倡导我们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
体全面。设计目标时就要围绕这三方面来来说。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让学生:了解什么、记忆什么、理解什么、应用什么。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中要培养学生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
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3 重点、难点,在说重难点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突破重、难点的
策略和方法简单的谈一谈。关于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的制定,我们只要
以课程标准为参考就可以。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本节课的讲解。这样我们就自然的过渡到教法和学法上。
二 、 说教法、学法
关于教法和学法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第二种是可以合在一起说,第三种教法和学法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这部分说明不宜太繁琐,只要说出你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就可以,最好是有特点的。在说课中,教师有必要把采用方法及相关的理论依据说出来。在这里也要把教具准备说一下。这里我也将二者合起来说了,所以直接进入第四个问题。
三、 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的过程,但不要流水账似地每一个细节都说,挑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说,这样在说
课的时候才不会引起听者的倦怠情绪,有重点,听着也轻松。为了使听者更清晰的了解本节课我们所设计的内容,建议大家可以采用先说整体设计,后具体细说。
1.整体设计
应该说一说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基本都是指我们所参考的课程标准,而不要说成以大纲为准,那是老的.说法了。我们要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应该以“创设情景——建立模型——实践运用”这样的一个结构来设计本节课的内容,创设情境其实就是我们导入部分,建立模型就是讲授新知部分,实践运用就是巩固练习部分等,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做数学的教学理念。也就是我们在设计每个环节的时候,都要考虑知识与生活要紧密连接,不要过于抽象,尤其低段教学。
2 环节设计
围绕你的整体思路,一一来说明主要教学环节,或者说是教学框架,着重阐述重难点的处理,说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比如在重难点的处理上,你设计了哪些问题,预测第一方案效果不好的话,第二方案又怎样设计呢?在练习中你安排了哪些练习,有没有体现出层次性等,另外一定要介绍自己有最特色的地方。在说教与学的内容时,不能照搬教案给学生上课那样详细讲解,而要力争做到详略得当,重点内容重点说,难点突破详细说,理论依据也就是设
计意图(包括教学方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要简单说。只要让听者知道“教什么了”、“怎样教了”、“为什么这样教”就行。整个导入、新授、练习说完之后别忘了说板书设计。
3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视具体说课的要求而定。一般地,若是教学研究活动中的说课,这一环节可以省略,但若作为业务评比,则可在说课的过程中直接在黑板上或课件中演示就行。最后还要说一说教学效果预测。
4 教学效果预测:将自己教学预案的设计,产生的效果简单的谈一谈。
最后 要有结尾提示语言 例如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 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到此一节完整的说课才算结束。下面给大家播放一个完整的说课稿模式。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课前说课的浅显理解,不是很完善,希望可以打开您的思路,创意出自己独特的说课风采。
【说课稿】相关文章:
颐和园说课稿圆明园说课稿03-25
生物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07-10
说课稿05-17
春酒说课稿 春酒说课稿最新08-13
麻雀说课稿11-19
英语说课稿12-01
舞蹈说课稿12-02
少先队说课稿11-27
春酒说课稿11-23
《社戏》的说课稿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