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青春与诚信同行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青春与诚信同行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让青春与诚信同行作文1
诚信乃立身之本,如果失去诚信,那就等于失去一切。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是视诚信为至高无上的瑰宝。在我们身边讲诚信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寒假时,我去买报纸。那天,冬日暖阳难得露了个头,让走到外面的我感到很愉快。可是,我走到报亭时,发现里面没人,再转头,瞧见了一块板子,上面用端正的楷体写着:“每份1.5元,自己付钱。”旁边的一个小盒子中已有了一些硬币,反射着阳光。顿时,我的心像被点亮了一样,周围买报人都用自己的诚信报答了报亭主人的信任,诚信让报亭这个小世界变得如此美好。的确,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友爱,才能清除假意、欺骗、失信,一切黑暗的人性。那小盒子里的硬币不算太多,但每一枚硬币都可以折射出耀眼的诚信之光,它们的内涵与深度是无穷的,它们讲述了中国人最美好的一面,我感动万分。随后我郑重地拿出所带的1.5元硬币,放入小盒中,让这诚信之盒多了一份光彩,再取了一份报纸离开。
还有一次,我去乘公交车,车票一元。对许多人来说,这一元钱根本无关痛痒,非常普通。可是,后来上车的一位姐姐让自己手里的`那一元钱变得无比珍贵。当时,这位姐姐上车时不知怎么忘了付钱,由于那站上车人数较多,人们也似乎没有察觉。但一会儿,这位姐姐突然记起要付钱,于是她十分抱歉地用常熟话说:“啊呀,忙记付铜钿哉!”说罢就起身,忙着去付钱。前面站着的两排人马上让开一条道,让步子有些摇晃的姐姐去付了一元钱。看来,诚信的温度与力量在点滴小事中便可以体现。
虽然我们身边的诚信有时很小,但他们足够温暖人心,他们是世界上最感动人,最美好的举动。
让青春与诚信同行作文2
“母子上车处”的几个人急急忙忙从汽车前门上车,我和儿子在一旁被挤得东倒西歪。已经上幼稚园的儿子不解地问我:“妈妈,您为什么不去那个牌子下?那里不挤,不难受。”我望着满脸天真的孩子,不知该如何回答他的问题。
一个月前的一天,每次都要接儿子回家的我和往常一样,抱着体重日益增加的儿子缓慢地向汽车站走去。“妈妈,你看!”儿子大声叫喊着,我顺着儿子指的方向看去,昔日的汽车站不复存在。两道程亮的护栏围成一个通道,通道顶端的右上方有个红色的牌子,凛冽的寒风里,似乎只有它才是热的。通道里站着几个抱小孩的`女同志,沐浴着初春的阳光,她们的轻松与快乐感染了周围的人,人们面带微笑地看着她。
“母子上车处”我一字一顿地念着,“儿子,以后我们回家,就再也不用挤车了。”他从我的手中挣脱出来,跑到护栏旁,摸着光滑的金属漆:“妈妈,真漂亮!”我也轻快地进了这个温暖的车站。那一天,我第一次和儿子轻松地上了公共汽车。儿子第一次没有“哇哇”大叫。
可是,不知从哪一天起,这个特殊的通道里悄然加入了几个不抱孩子的男乘客,一直发展到今天。对那个醒目的标志牌,他们熟视无睹。看,那几个男人穿着厚重的大衣,有的还捂着厚实的口罩,漠然地将手插在口袋里,对于应该站在通道里的人,视而不见。
“儿子,这几个叔叔不认识字。他们想早点回家,早点回家。”寒风影响着我的情绪,我把自己内心的不满变成了对儿子的解释,而且是言不由衷。什么时候,这些文明的盲人能少一些,什么时候,文明之花才能开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让青春与诚信同行作文3
刚刚,看了则漫画。
图中,有一个写着“特价品”的柜台,柜台旁,站着两个女人。一个女人穿着围裙,靠在柜台的左壁上,她便是卖家。只见她双手拿着一张百元整钞,用手举起,左看看,右瞧瞧,想从钞票上看出水印,以此来辩别这张钞票的真伪;而右边,则站着买家,另一位女人。她将包置于柜台之上,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刚买来的“特价品”,脸上写满了对“特价品”与商家的不信任!此时,两位女人的脑袋里都浮现出了同一个疑惑:是真的吗?
是真的吗?钞票是真得吗?“特价品”又是真的吗?谁,都不知道。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发人深思的,是她们为什么都不相信对方。
如今的社会,信任感,巳极度缺失。一些不法分子,在私下制造假钞,用那些假钞来“骗取”商家手中的`物品,不花一分钱,渔翁得利。卖家,必是亏的。所以,图中的女人才会在那儿仔细地验钞。
货呢?假货,次品,过期货……有时,商家只要换个包装,或粘上假的生产日期,再打着“特价品”的樽樱涂梢陨卖了。即使是降价处理,卖家也能有个好收成。假货充斥着整个市场,这无疑成为了买家的一块“心病”。
记得和妈妈去买菜,卖家们接过钱总会甩几下,再用手将钞票摸了个遍,确定是真钞后,才把钱找给我们。妈妈去买东西时,一些三无产品,哪怕包装有多么华丽,哪怕价格有多么诱人,哪怕有卖家信誓旦旦的保证,妈妈也都不会去买。他们,妈妈,不都和漫画中的两个女人一样,不相信对方的诚信吗?
这个社会,到底还能相信谁?
这则漫画,名为《诚信的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