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话题作文(7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根话题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根话题作文1
根,树木生长之基础,故乡,我成长之摇篮。—题记
这是一个僻静幽深的小巷子,这是一条被人遗忘的弄堂口,它蜷缩在都市的角落里,无人问津,鲜为人知。它,很普通,却又很特殊,它就是我成长的根。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弄堂口的青石板上时,昏暗的小巷中就有了忙碌的身影,那是一群年过古稀的独居老人,他们纷纷推开自家古旧的红木门,迎接着新一天的晨曦。和蔼的笑容随着清晨的凉风充盈了整条巷子,古老的小巷也有了些许生机。
我不知道这条小巷的过往琐事,也不知为何小巷如此狭窄,如此古旧。两旁低矮的平房老屋,残缺的墙头木板,碎落的瓦砾石板和坑坑洼洼毫不平整的石子路,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我,小巷也是个孤寂的老人了。
老人最喜幽静,所以这鲜有人过往,偶尔几个疯玩迷路的孩童经过是这位老爷爷唯一的热闹光景了。而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搬出古屋,当无知的孩童长大成人,当世俗的忙碌代替了天真幼稚,老巷更孤寂了,这一条古老而又破旧的孤根,我却无法忘怀,可笑吗?
漫步于小巷深处,踏着深浅不一的小水坑,幽静得可以辨别出脚步声与水声,忽然闻到一阵花香,我惊奇的四处寻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色彩斑斓的野花吸引了我的注意,红如火,白如雪,绚烂夺目,随风摇曳,摆弄着种种风姿,似欢快的小女孩一般,倾心歌唱,顿时在这寒意凝重的小巷里有了一丝暖意。
回到自家院中,看着那陪伴了我多年的老树,我不禁伸手抚摸着它。我好想问一问老树,那种暖心的感触可否真实?老树啊,你有没有感受到那如同春日的暖意呢?老巷啊,你是否还孤独寂寞,心如寒冰呢?
巷子旁边有条河。虽是无名溪水,却是热闹非凡,与巷子的`寂静鲜明对比。每日清晨,守旧的老奶奶们总爱在河边浣衣,在河岸青石板上磋打,谈笑风生,讲着许多往昔琐事,不经意间,那笑声传到了小巷里,巷子却依旧平静,每日如一,反复如常,这便是那条巷子,我成长的根。
站在弄堂口,向前迈一步便是喧闹的城市,汽车鸣笛,行人匆匆,树木低头,没有花香与鸟鸣,只有小贩的吆喝声。退后一步便是小巷,安静平寂,鲜有过路人,平和中有着某种说不出的乐趣,我的家,我的根,在这小巷里,说不出为何喜爱,只是心中少不了那份牵挂罢了。
巷子很深,老人最爱,恬静淡雅,弄堂很旧,我挺喜爱,心灵归于此。站在弄堂口,身处大都市,得此一根脉,慰疗空乏心灵,身处世俗忙碌中,得此一根脉,悦心,暖心。
我的故乡,一条古旧小巷,我的根,它很重要。
根话题作文2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了无痕迹。我站在华夏这根参天大树下聆听抚摸着,一种广博和坚实在地上突兀回荡着,我想,那便是华夏文明的根。
我仿佛看见孔老夫子,满面红光地着一袭青衫,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略作一揖,便步入历史。
冯友兰先生说过,西方文明是海洋性文明,正如那爱琴海边的碧海长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活泼与灵动。而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则是大陆性文明,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他认为,从根本上讲,这是东方传统观念造就的,它的代表就是孔子。仁义、忠孝、中庸的观念已融入了炎黄民族之魂。
的确,孔子在两千年的时空里把中国变成了一棵沉稳牢固的大树,但这稳重而保守的背后是一种柔韧的弹性。他把'信而好古'作为对道德的理解,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他极为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招收弟子,因材施教,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灵魂工程师。他作为华夏文明之根的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心目中的发展,并非江河般恣肆的流动,而是如树木生长,是一种稳健的发展,一种悄无声息的过程,这无疑不是迂腐,而是智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掠去,孔子心目中的中国却并非完全如他所愿,在历代君主封建统治的无耻利用下,他被长久地供奉在祠堂中,日渐衰老,萎靡代替了当初的矍铄。中华民族迎来了黑暗的百年。风雨如磐过后,一场运动把孔子当作替罪羊,大殿被捣毁,柱间露出了鲜红的檀木。然而,历史是公证的,他证明了孔学之于中国,正如树木之于根。缺了这份人性,这份理智,中国就越发迷失。
百年的殖民统治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语言文字,更没有夺去文化,这一点,孔子居功至伟。当古埃及文明已成了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文明已成了地下尘封绝缘的印记,中国这棵参天大树,喷涌给世界的仍是生机和活力。今天的中国,枝干挺拔的仍是当初的潇洒,花和叶仍是当初的繁茂。我想,孔子不会惊讶,因为华夏民族已明白了自己的根源,也就明白了何去何从。
青苔斑驳的长城迎接着改革的春风,滚滚长江面向着世界的大海。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华夏子孙们不妨抚触一下已沉淀千年的树根,来感知自己血液中的精华,在那里,我们或许会看见一个重新焕发荣光的皓首老人,向我们投下一个微笑。
根话题作文3
根,是植物的养分之来源,是参天古木得以立足的坚实根基,也是花朵绽放的坚强保障。
他是一个普通的研究生,学的是原子能专业。有一天,他的领导找到了他,让他到二所去报到。在那里,他被问了一个问题:“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他犹豫了一下,问道:“为了什么?”答案是:“为了国家。”
“我愿意。”他坚定地说:“为了国家,我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
晚上回到家,他便收拾行装。父母问他去干什么?他不能说,邻居问他去哪?他不能说,同学们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说:“不知道。”
火车翻过群山,跨过大河,穿过村庄,一直开向茫茫的戈壁滩。与他同行的还有许多同他一样的人,还有一队解放军,仿佛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干什么。他问自己身旁的一位战士,这是要去哪里?战士摇了摇头。他又问:“咱们来这里干什么?”战士贴近了他,用最小的声音对他说:“原子弹。”
美苏冷战时期,双方都拥有数量庞大的核武器,而且这些大杀器只需要一枚,便可以将一座大城市夷为平地。因此核武器便成为了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说话的根本。而北方存在着一个核武大国的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将原子弹的研制计划紧急上马。这个大学刚毕业的研究生明白,他这辈子便要扎根在这茫茫的戈壁滩上了。
漫天黄沙,环境恶劣,临时帐篷倒了又搭,搭了又倒。他是计算核爆当量的`技术员,在这风吹的起起伏伏的帐篷中计算着。一切从零开始,算错了就要在算一遍。手摇计算机坏了,就用算盘打。就这样,一遍一遍地重来,一遍一遍地计算,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的昏迷。他同自己千万的同事一起,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科学之花。
有的时候,在漫天繁星下,他想过自己的父母想过自己的邻居,自己的同学。他们是否还记得我,但每到这时,他总会望着星空,忽然,鼻子酸了。
科学之花已经在戈壁滩上含苞待放了。
“五,四,三,二,一,起爆!”口令发出,一个耀眼的火球随即在戈壁滩上升起,连太阳也显得暗淡。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冲击波,撼动着大地。随着一朵蘑菇云的升起,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他流泪了,眼泪滴在脚下的沙地上,但这次少的是辛酸,多的是喜悦。
花朵的绽放,不只是几片枝叶的功劳,更是地下千万条默默付出的根系,只有他们的毫不张扬,默默奉献,才会有花朵的美丽绽放。
根话题作文4
根,深深扎入泥土中,吮吸着泥土中的养分,孕育出饱满新鲜的生命。根的隐忍坚毅,遗传给它的儿女们,他日纵然飘摇飘荡、别根远行,也不曾遗忘根的叮咛切切。
根,是梦里祖国的山河锦绣。
一株小小的蒲公英,在尘世中无力地辗转流离。时而被抛上高山,急遽的风暴几乎要把它撕裂开来;忽而跌入幽径,沁骨的冰凉屡屡冻僵它的娇弱身躯;倏尔卷进滚滚湍流,狂暴的漩涡肆虐着欲把它支离粉碎……冲破重重逆境,历遍多舛风雨,一颗心始终向着一个地方——根的所在。
那钟灵毓秀的山川重峦,澄澈温润的碧湖清潭,棽棽林木,肥沃丰饶的土地,一朝浓来一朝淡的春雨,那秀丽景色,皆系着游子日日顾念夜夜梦萦的相思。小小的蒲公英纵然羸弱不堪、微不足道,在那艰难的寻根之旅中,它都表现出了令人为之折腰的坚毅不屈。正如流落异国的中华儿女,龙族的血液时刻在血管里奔突涌动,一刻不歇的,还有那不变的对根的情意。
根,是记忆里母亲的眸眼盈盈。
十月怀胎,一朝撕心裂肺之痛,诞下的,不仅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嗷嗷待哺的无知婴孩,咿呀学语的天真稚嫩,孩童时代的好奇活力,少年初长成的叛逆乖张,步入社会后的几分沉稳……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母亲的殷殷期盼;所走的每一步,都包裹在母亲的目光中。孩子摔了,“哎哟”一声疼在她眼里;孩子累了,“唉”一叹扎在她身上;孩子哭了,“呜”一声哽咽撞在她心尖上。
母亲是根,隐忍一生,操劳一生,却总有唠不完的话,叨不尽的情。子女是那根上的叶,接受根的滋润,汲取根的养分,骄傲地生长着。等到处尽世间繁华,虚惘过后,回眸一顾,不变的依然是母亲默默守候着的温情眼眸。
根,是一直以来内心那个不枯萎的梦。
从小到大,心里对于未来的憧憬变化无数。理想的触角小心地探寻着向四处伸去,外界的轻微打扰都会惊了它,触角便又都缩了回去,小小的.欲望不敢再轻易膨胀,只是因为惧怕梦想破灭时的那声巨响。人海茫茫,沧海一粟的我,尽管渺小,却也有我的一份坚持,自始至终不曾抛弃的,是那份对于文字的执着追求。对于文字的那份依赖,甚至连我自己都常常感到疑惑。
梦想是根,不知何时起种子洒落在我心里,悄无声息地成长,如今已蔚然成林,与我的血肉融为一体,是怎么都不能放弃的了。
根,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种执着不息的情怀。它不张扬,不浮夸,只是无言地扎在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怀揣一份坚忍,守着一份期盼。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走累了,想要小憩片刻,不妨踩着身后的一串串脚印,循着以前走过时遗留下来的气息,寻寻觅觅,回到那日思夜想的地方,根,挺拔如昔。
根话题作文5
“她”点着静悄悄地脚步,抚过桑树。桑叶摇着头,发出“沙沙”的声音。春蚕静静地卧在桑叶上,悠闲懒散地咀嚼着,可口粘稠的汁液滑进口中。明媚的阳光筛过绿叶间隙洒在春蚕柔软的身体上,同样也洒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在浑厚土地下,桑树的根默默地生长着,从广袤的大地上汲取养分,运输到枝叶中。
春天虽美好,但在数不清的题海与作业下,让我难以找到喘息的空间。半夜挑灯,不眠之夜似乎成为了日常。在课堂上,在背书时,在写作业时,困意似乎成为了我的伴侣。为了改变这种困境,父亲便每天送我上学,只为我能多享受及分钟在温暖的被窝中的感觉。有一次,闹铃响了很久,父亲才拖着疲惫走出房间。我猛然惊醒,原来被困倦的魔爪所折磨的人不仅仅只有我。只是父亲像根一样,放弃了柔软的微风,温暖的阳光,为了枝繁叶茂,在阴暗的土地里面吸吮着水,运输着养。这一瞬让我呆住了。
在无数的'磨砺下,我迎来了一场比赛。比赛临近,我焦急地准备着。在写完作业之余,翻看着各种有关书籍;频繁地点击着鼠标,打开各种网页,收集资料;奋笔疾书,听着讲座,写着笔记,构思文稿。这一切似藤蔓一般让我忙不开手脚。而“根”又发挥出它别具一格的魅力,用细若游丝的根须点拨着我,抚慰着我提醒着我。在我苦恼时,父亲便坐在一旁细心地指导我,像灯塔,为我指明方向;在我疲惫时,父亲便端上一碗水果,似驿站,让我停歇;在挑灯夜战时,父亲催促我早点睡觉,如涓涓细流,让我感到温暖。一句句叮咛,一个个片段,化为我文稿上,笔尖下的一笔一划。时常我写着写着父亲便伏案睡着了,尽管这样,他仍细心地教导我帮助我。
比赛那天终于到了,我紧张的走上舞台,发表着演讲,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像跳动的音符,自然地流露出来。我的大脑此时好似成为了一切灵感的源泉,智慧的火花闪烁着,一切都在迅速地运转着,喷张着。演讲结束了。迎来的是一片掌声和父亲疲惫的脸上,细碎的皱纹间,荡开的温暖的如春风般的微笑。
有难父与我同当,有乐父与我同享。因为他拥有根一样的精神,因为他知道是花总会结果,因为他相信地心也有太阳。他像树根,无私奉献;像春蚕,抽丝剥茧;像蜡烛,燃烧自我。它愿枝繁叶茂,它愿硕果累累,它愿绿树成荫;他愿子女成龙,一鸣惊人,一击冲天,直上云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愿根的精神永驻人间,愿“根”也能感受的春风的温暖。
根话题作文6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确,对一株植物来说,扎定自己的根才能够蓬勃生长。生命力顽强的绿萝,如果浸在水中的根飘荡不定,不能扎下来,那么,即使阳光再充足,营养再丰富,也一样会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如果说植物扎定了根系可以枝繁叶茂,经受风雨,那我们人类扎定了根便可以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到依靠与向导,不致在风雨交加时迷失方向。
植物的根有形,而人类的“根”却是无形的。它从我们的大脑中蔓延开来,深扎于“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壤中。我们人类这特有的“文化根”,是一种高尚的信仰,也是困苦之时激励我们前进的力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我们,文化的根系远比任何一个国家粗壮。从孔孟老庄的博大深邃,到秦汉《史记》的气势磅礴,从魏晋文人的建安风骨,到唐宋诗歌的登峰造极??祖辈积淀下来难以数计的文化经典,使当代的我们得以扎定文化之根,拨开迷雾,明晰自己的信念。
也正是这深扎的文化之根,将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非典时期,我们中能有一批又一批白衣战士前赴后继,冲向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汶川地震,我们又有几十万人的救援队伍开往灾区,甚至因市民争相献血引起交通堵塞;在奥运之时,带伤老将仍坚持上阵,为了祖国的荣誉奋力拼搏:因为我们的文化之根扎得牢固,因为我们的文化之根融在了一起。我们知道“仁者兼济天下”,我们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知道“身为国而生,血为国而流”,深扎的文化之根使历经萃取的文化宝藏口耳相传,是我们整个社会团结一心,形成巨大的战斗力。
但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如今有些人在松动自己的根,甚至在摇动、敲击我们依附的'文化基石:沾满铜臭的商人在进行文化投机,利用《红楼梦》的名气排出蛊惑人心的荒诞剧,曹老九泉有知,恐怕也要痛哭流涕;网络写手搜索枯肠,拙于创新,竟然拿着经典作恶搞,以一种“借鸡下蛋”惠而不费的歪招,使自己名噪一时;有的学者更是为出风头而颠倒黑白,频频向千百年的历代英杰发难,他们为了一己私欲,不惜斩断我们的文化之根,这是何等的卑鄙!
没有附于石子的根,绿萝不可能焕发绿意;失去丝线的牵引,风筝无法飞上蓝天;截断了文化之根的民族,也必将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一蹶不振。
让我们每个人扎定自己的根吧!无论别人如何教唆,请“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文化的纽带将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根话题作文7
土壤下还能有什么?不过是那错综复杂的根,就像植物的信号探测仪,只会不断向四周摸索。这简单的道理,小孩子都懂,而奶奶偏说土地下的不是根,唉,为什么她偏偏不懂呢?
我所说的,就是老家门前的那颗无名的树。这棵树,已经很老了,老到什么程度呢,连背都抬不直了。它就像一个老态龙钟的婆婆,驼着那背,整日整夜地倚在老家门口。其实我小的时候,这棵树一点儿也不像现在的样子,它的腰板可是笔直笔直的,参天的树干上一条条狭长的嫩枝,绿意交相辉映,燕子在其中穿梭自如,还有尖嘴的啄木鸟,把小巧的脑子探进木洞里,“嘟嘟嘟”地打个不停。那时,奶奶就喜欢坐在树下,正巧,那突出的树根就像一把自然形成的椅子,不大不小刚好容下一人,太阳在头顶卖力地燃烧,奶奶和我也卖力地把扇儿摇。
后来,一次连夜的大雨击溃了大树。那天晚上窗外一直淅淅沥沥,雨水敲击着窗户,也冲刷着泥土。半夜里,只听见“哗”的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倒塌了。家里人趁着雨夜跑了出去,发现是门口的老树被冲歪了,不偏不倚正好歪在了大门上方。奶奶是第一个冲出去,抱住了老树,家里人奋力地拉她,说这时大树下很危险,劝奶奶离开,奶奶都不放手。雨水顺着那粗糙的树干流到了奶奶的衣服上。家里人商量说刨开树根,把树卖了,奶奶却一个劲说:“根没了,念想就没了。”家里人无奈才放缓了此事。
可是,这树是保住了,却显得越来越碍事,大伯把车开进院子里都要提防,看看树干会不会蹭住车顶;有时举个东西或是搬个大物件都会冷不丁被树枝挂一下,很是烦人。于是家里人决定背着奶奶刨开树根,却被奶奶赶走了,就像上次一样,她抱住树干,不肯放开。
终于,一段浮沉往事就此被展开。那还是几十年前,奶奶离开她的.家乡嫁到这里时,在家门前亲手种下了这棵树,那时树才仅仅一人高。几十年之后,就在奶奶的母亲去世之后,她又回到了老家捎回了母亲的遗物,其中有一件是一件小衬衫,奶奶记得那还是她母亲为她亲手缝的,只是再也穿不上了。奶奶就埋到了树根底下。看到奶奶如此珍视这棵树,不仅仅是几十年老树的陪伴,还有树下一份思恋的心。
有时候,我就会见到奶奶坐在树下,轻轻抚摸老树斑驳的树干。就像两位驼背的婆婆,一位埋下了几十年的秘密于土下,一位却用一生的觅云揽雾,根深蒂固牢牢守护那个秘密。谁也不曾失去过那个“根”。
土壤下还能有什么?只有那漫无边际的根么?原来奶奶的眼中,还有一份思念母亲的深深地灵魂之根。奶奶是不明白么?怎么会呢!那是因为奶奶明白的太深!
【根话题作文】相关文章: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11-04
根的话题作文11-02
根话题作文7篇03-25
根话题作文10篇03-20
根话题作文(10篇)03-20
根话题作文11篇12-21
根话题作文精选7篇04-15
根话题作文(11篇)12-28
根的话题作文6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