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争论为话题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争论为话题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以争论为话题的作文1
一个夏天的夜晚,窗外,弯弯的月亮已经爬上了高高的树梢,夜空中的星星一眨一眨着眼睛,知了在“吱吱”地叫着。昏黄的灯光下,爸爸、妈妈、爷爷和我正坐在餐桌前激烈地争论着。
妈妈为了我口腔里的.一颗龅牙,把全家里人都聚集到了一起。我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人到齐后,妈妈郑重其事地开口道:“丫丫口里长了一颗龅牙,实在不太好看,我想明天带她去把龅牙拔掉,你们觉得呢?”
“还是不用吧,丫丫那么怕疼,况且丫丫还小,不用拔牙!”爷爷抢先说。
妈妈若有所思,就把目光投向爸爸:“你觉得呢?丫丫她爸?”
爸爸放下手中的茶杯,有些犹豫,一边老婆,一边是父亲,支支吾吾道:“龅牙确实不好看,可是拔牙确实也很疼,我看还是丫丫自己决定吧。”
妈妈扫视了一眼坐在餐桌前的我们,又转头看了看我,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说:“你觉得怎么样?这颗龅牙是拔,还是不拔?”顿时,餐桌上的所有目光都看向我,我顶着不敢看妈妈,低下头,吞吞吐吐道:“不拔吧……”妈妈听了我不自信的语气,又开始劝我:“如果你不拔掉这颗龅牙,一张嘴就漏出一颗大龅牙,多难看呀,明天我陪你去拔了!”听了妈妈说的话,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真不是滋味。不知什么时候,月亮也悄悄地躲到云层里去了。
事情还是这样僵持着,全家人仍在七嘴八舌的争论着。我想: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让我不去拔龅牙呢?
“对了”,我站起来,说到:“我们投票选择吧,少数服从多数,行吗?”
“好!”大家都赞同这个方法。
“同意我不去拔龅牙举手。”一说完,我两只手都举了起来,爸爸和爷爷也都举起了他们的手。胜负已分,我高兴地宣布:“3:1,我可以不用去拔牙了。”妈妈盯着我们举起的手,叹了口气,也表示放弃拔牙。
家里终于归于平静,再看看夜空,月亮仿佛也露出了笑容。
以争论为话题的作文2
波涛与波涛之间的碰撞,会产生美丽的浪花。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争论呢?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家人之间的争论,同学之间的争论常常发生,有些争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有些却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要说:我们要争论,更要正确、合理地争论。
争论的“争”字体现了一种勇气,一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们平时不是遇到很多疑难、困惑吗?这时候,我们要敢于争论,打破迷信的束缚和权威的压抑,努力发表个人的见解。当欧洲正处于牛顿的“微粒说”一统天下的时候,一位普通的物理教师玻尔却敢于对此提出疑问,坚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后来闻名全球的光的“波动说”。试想,没有勇气的人又怎能向权威挑战,为寻求真理而不顾一切呢?我们不应该怯懦,而要高举起勇气的火把,照亮前进的道路。因为我们是为寻求真理而争,真理越争越明。
当然,我们在争论时还要注意方法的'正确与合理,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理服人——有理不在声高嘛。事实上,光凭一时的冲动是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的。勇气只是火箭的动力,要把火箭发射到宇宙还需要正确的操作与合理的方法。所以,我们在争论的时候要因人而异,注重方法,讲究风度。假使只顾向前冲,不懂争论的策略,那么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事情办糟,甚至会撞得头破血流。 争论的前提是争论的问题有可“争”之处。假如去争一些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或为了一点小小的意见不合而争得你死我活,那就失去争论的真正意义了。
我们的时代为青年人创造了畅所欲言的环境,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特别是对一些原则问题,我们要敢于争论。没有“争论”的时代是可悲的,没有争论的民族是可怜的。“争”出成果,“争”出进步,将争论引进我们的学校、社会,我们的国家将步步强盛,日日繁荣。 争论吧,带着你的一颗无畏的心! 争论吧,紧紧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方向! 争论吧,让我们在争论中成长、成熟!
以争论为话题的作文3
“你知道西施姓什么吗?”彼时还是小学生的我,神秘兮兮地问身为初中语文老师的妈妈。
我想:一向自诩学霸的妈妈肯定会说姓西,虽然她是老师,但有时看起来呆头呆脑,一点儿也不像学富五车的样子。
“那还用问,肯定姓西呀!”妈妈言之凿凿。我暗自窃喜:果不出我所料,李老师也有出差错的时候啊!她常常板着脸对我指手画脚,一个错别字都不肯放过。今天,终于轮到我给她纠错了。
“噗嗤!哈哈……”我很不厚道地笑出了声,幸灾乐祸地冲妈妈挑挑眉毛,挤挤眼睛:“你说错了,西施姓施哦!”“你个小屁孩!懂什么呀!咱俩去问问你爸爸西施姓什么吧?”她胜利在望地说。
“嘿!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姓什么?”我们站在沙发旁边异口同声地问爸爸。陷在沙发里,正优哉游哉地沉迷于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的的爸爸脱口而出:“西施?姓赛呀!赛西施嘛!你看,她端着狮子头出来了!”我和妈妈瞬间石化,那真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我们哭笑不得,只好放弃了让爸爸来公正裁决的'想法。
“西施姓施!”“西施姓西!”我们母女俩棋逢对手,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展开了唇舌大战。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时难分难解。“你看‘施’虽然也是姓,但‘西’不仅是姓,而且还在‘施’的前面,我们的姓名一般都是姓氏在前面啊!因此你就乖乖认输吧!”妈妈抱着翻开的字典指着那两个字,头头是道地说。
我无可奈何地腹诽:看来某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啊!得给她出决胜招!“哼!西施才不姓西呢!不信你去问问度娘她姓什么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妈妈慌忙拿起手机……后来真相大白:西施本名施夷光,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
自以为博学多才的妈妈,经过我俩的一番争论后,最终心服口服。她满脸羞愧地说:“我错了,学无止境啊!今天,你是妈妈的一字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