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传承记叙文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在写作中有着很重要地位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记叙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承记叙文1
秦皇分郡,地属鄂楚;
世传佳品,忠勇之至。
人杰地灵,终诠盛名;
物华天赐,孝善民归。
时维四月,序属深春。悉知龟峰峻美,蜿蜒香色,尽展大别风貌,黄天厚赐,良田美池,极显盛世昌明。且看杜鹃争妍,旭日常泽,有杏花古镇,绵香百世,引杜刺史遥指兴望。铸沃野桑田,承恩于苏子访游,以览田园风光。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许以良境,辈出英杰。
追根溯源,原属黄国,强楚伐之,誓死不降,是以不屈精神,世代传承。
素有李贽弃官修学,宁静致远,博闻著述,笔耕不掇,自立标榜,针砭时弊,无失赤子之心。
无忘“明月照秋霜,今朝还故乡,留得头频在,雄心誓不降“的誓言,亦是蔡济璜忠勇刚毅之品格,乱世茫尘,枪弹无眼,能立于此者,是如豪杰,况忠贞不屈,奈何时运不济,英勇就义,果真惊涛骇浪,更见英雄本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满清政府大势已去,终引武昌起义,梁维亚悭忄强 之语犹在:“唯有应天顺人,方为上策”,如是识大体、识时务,以为俊杰,亦是为国为民,不惜舍命,全为革命。“归到黄泉方可了,漫将小事诉苍穹”是夏建民之心事,一心为民,舍小家为大家,实为忠勇之范。
“十年孝行”,为报亲友扶持,母校栽培,是王在孝的行动,极好的诠释“孝”之内涵,莫不如顺其心,不违其意,孝之至也。
本土良佳,育华夏栋梁,自有彭桓武,致研“两弹一星”,以驱达虏,强国力,佑新华。唯以创新,方可追赶他国,丹心热血,才能培育人才。无忘“养极高尚之人格,造极精纯之学问”这是余诚的.追求,弃旧习,倡新政,发扬时代精神。办学执教,痛陈时蔽,其情挚诚,催国人泪下。逢乱世,历经浩劫,却始终不忘以国为先,尽心矣哉,实效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莘莘学子,幸逢盛世。当今世事,无战祸之灾,无饥贪困扰,是享天时地利人和,当珍惜把握,以拿云之势,弘时代精神,创现时佳绩,应静敛求真,务以修学,存是去非,不负韶光。赏山湖竟秀,扬麻城精神。
众辈斐然文彩,效墨客以叙麻城故史,盛意不常,盛会难再,畅述已突,难献珠玑,今兹奉文,云何不喜?
忠勇传城久,创新促国力。
孝善济世长,奋进固根本。
传承麻城精神,共铸美好明天。
传承记叙文2
清晨,朝阳的光芒穿透了蒙蒙的雾气,大街上渐渐响起了熟悉的叫卖声。我被一阵米香唤醒,整个房间弥漫着白茫茫的水汽,淡淡的,湿湿的。外婆端着几盅清粥小菜从水汽中缓缓地走了进来……这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定格成了一幅水彩画,每次画面重现我都会想念外婆,想念外婆手中那一盅盅热气腾腾的清粥。
外婆熬粥的方法是从太姥姥手中传承下来的,数十年的时光静静地藏在这碗清清淡淡的粥中,醇香四溢。一盅盅白粥,淡淡的,好像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细细品尝回味之后却是唇齿留香,就像脸上常年带着慈祥微笑的外婆,淡泊简朴却暖入人心。
只可惜,这碗白粥的传承止步于我的母亲。我曾经问过外婆为何不将煮粥的秘方传给母亲,外婆微笑着答道:“当时你妈妈准备上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我心想,就不要让她学这乡下的土方法了吧。”外婆虽然说得轻松,但那时家中的情况我是了解的。那会儿正赶上闹灾荒,外婆为了供母亲上大学变卖了自己的`嫁妆,天天喝米糠,谈何煮粥?
我也曾向外婆提出学习煮粥的“秘方”,想把这碗不同寻常的白粥传承下去。外婆却轻轻地摇了摇头,道:“你们这些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节奏太快了,不可能有这份心去认认真真地煮好粥的。”我回头看了看每次到外婆家都要带着的“好东西”——披萨、汉堡、意大利通心粉……心中黯然,确实啊,和这些“好东西”比起来,白粥实在是太淡太淡了。那时的我,也许真的不是一位合适的“清粥传承人”。因为这碗白粥包含着的是江南细雨的淅淅,朝晨迷雾的蒙蒙,而不是城市生活的喧嚣。
回到城市,看着一座座高楼在我眼前拔地而起,仿佛是一颗颗巨大的铁钉,闪着金属特有的寒冷光芒,将那记忆中的披着蒙蒙雾气的江南古镇戳得支离破碎。难道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我们真的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地煮一碗白粥么?难道时代革新的匆匆脚步一定要踏在那些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古老技艺之上么?
清晨,每当我走过那条熟悉的石板街,闻到粥的香味,总会忍不住买上一盅。可是,它们永远都比不上记忆里的那个味道。看着古镇上崭新的店面,忙着叫卖的商人和行色匆匆的游客,脑海中外婆在白茫茫的雾气包围里专心煮粥的身影越发清晰起来……
苏绣人人称赞,可有谁能静下心来理清那细如发丝的彩线;剪纸艺术品无人不喜,可我们有多久没拿起过剪刀做做最简单的手工活;玲琅满目的美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可我们有多久没和家人一起好好做一桌家常菜……如今,我渐渐明白了外婆煮粥的“秘方”,一点也不复杂,却是最难得——静心、用心、爱心。
传承记叙文3
午后,阳光铺撒在大地上,暖暖的,让人心生几分闲意,想搬把老藤椅,沏一壶绿茶,静静地度过时光。
我虽不是爷爷的那种老好人,也不是爸爸那种兄弟遍天下,但有着两者共同的对茶的爱好,对午后阳光的独特依赖和对休闲时光的苛刻要求。
午后,随意拉来桌椅,茶具,一杯或浓或淡的绿茶,当作午后的开始,随意喝一口,望向太阳,冥想片刻,让自己彻底放松。
爷爷小时候很拼,时间是逃出他的手,却发现外面还是他的`手。用了比别人少很多的时间来完成人生的奋斗,但偶尔也有迷茫,因此一个人驶到未有人到过的地方是不知所措的,但也遇到了奶奶。
奶奶在我小时候对我说过很多话,但如今记忆最深的便是当年她也对爷爷说过的:玩的时候玩,学习的时候学习。
奶奶是很有智慧的,一种人生的经验,就是这句话陪爷爷奶奶走过了五十多年,也是这一句话在养育了爸爸后,也养育了我。
爷爷小时候的拼是有道理,因为他有个好儿子。爸爸比爷爷更拼,但比爷爷多了奶奶的教导,也就少走了不少弯路。
我记得《小王子》中有句话:人在人群中最容易迷失自己。爷爷和《小王子》同一年代出生,因此绝不会读过它,却十分厌恶人群,所以是个默默无闻的老好人,平日喝茶而耐得住寂寞;而爸爸和村上的每一个同龄男孩都是兄弟,仍和别人称兄弟,因此常对我说:“你看,老爸兄弟有多少,这就是人缘。”而我,笑而不语。
我既拥有爷爷的内向,又有爸爸的兄弟情义,但比前者多了些自信,比后者小了些交友的范围。
人人都说茶有益健康,但我认为茶是配料,人在喝茶时,用性格做主料,加以茶,再辅以配菜——记忆,人,书,做出一道奇菜为人生。
爷爷喝茶喜回忆,爸爸喝茶喜与人交谈,我喝茶喜看书。
如此看来,看书就是与回忆中的人交谈。
又是一个下午,传来一阵茶香,祖孙三人有着不言而喻的默契,喝茶,做事,心中荡开一阵水波。
传承记叙文4
我爷爷是军人,因此我和父母有幸住在空军大院。
我不曾见过爷爷,却在爸妈的口中听过“你没见过你爷爷,咱们能住在大院里,都是因为是托你爷爷的福。”我很羡慕在院里的发小,他爷爷是特种兵,当我听说还能跳伞,当时很是崇拜。每当在院里玩时,都能看见发小的爷爷挺直腰板,昂首挺胸,仿佛头顶着天,心容海纳百川,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笼罩在周围,浩然正气。我想我爷爷肯定也不简单。
爸爸作为军人子弟,依旧保持着军人应有的姿态。而且,爸爸对军事只是甚是精通。
“爸爸,‘飞毛腿’是什么呀?听起来挺逗的啊?”
“‘飞毛腿’是当时苏联一系列的战术导弹。”
“战术导弹是什么呀?”
“是……”
我的每一个关于军事方面的问题都被我吧一一解答,这让我对军事武器颇感兴趣。
有时,爸爸给我讲述爷爷从军的经历,讲得我热血沸腾,都想穿越到那时去一览军人的风姿。“军人要有野心,一味地听从指挥是一方面,在恰当时机随机应变,区百分之二百地完成任务,这也是合格军人应具备的能力。”我对于此话就像圣旨,绝对地服从。
军人意味着上战场,战场上没有对与错,只有一次次的经验,才是对军人有价值的,考试就犹如战场,经验是一次次摸出的.,心境是一次次磨砺的。我作为学生,上考场就是上战场,要在考场上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我对军人莫名的尊敬,看平常院里一队队的士兵整齐的步伐,响彻天空的歌声,那种军人拥有的血性,着实让我震撼。
在平时,我始终保持着军人应有的姿态。按照军人的行事原则,在学习生涯中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卫兵神圣,不可侵犯”。每当听到“军人的命不是自己的,是国家的”,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庄重。
我想,这就是传承。
传承记叙文5
“噔,噔噔,锵!……”又是一阵熟悉的京大板声从堂前传来。
爷爷坐在高板椅上,一手舞着短花棒,唱起:“今落一生曹贼中……”婉转有力的腔声在大堂中回荡,余音绕梁,不绝三日,时而激进,时而绵长,如浸幽香,沉沦而自不知。一曲毕,爷爷回望我来,光从正堂落下,稀疏落到爷爷身上,映出了岁月痕迹,照亮埋没的传承。爷爷虽已过天命之年,但眼眸中的清澈熠熠生辉。
“来来来,瞧瞧这细玩意儿。”爷爷招了招手,掂着短花棒。我过去拿起,耳中仍回荡着悠长的腔声。别看那棒只有两、三寸,却足足有四斤多重,掂起来还确有些费劲。黄红色搭配,金丝绣着盘龙、朱雀,象征着威严与地位。一愣神,那短棒随着爷爷的手灵活转动起来,轻如浮鸿,光打到上面,那龙便活了起来,游动盘旋。
“知道唱的什么吧?”“嗯,《击鼓骂曹》。”我回过神来。“不错,这棒子来历可不小,三国里论曹操啊……”爷爷又不觉与我讲起,道起他早已说过百遍的戏班子是如何如何的,无论多少遍,爷爷的眼里满是骄傲与希望,如星星之火般。
爷爷是一名京剧演员,唱的是花脸,从前可是一大班子的班主,那当年的名声说出去了谁不得请他去唱几场。可现在啊,属于他们的时代过去了,爷爷只留下了那堆早已落灰的行头。
“想呐,还能唱几年。”我被爷爷这声叹息拉了回来。午后的阳光格外耀眼,撒下,照亮了未来,与之而来的是文化的.传承。新一代的人们正在拾起星星火种,怀揣着寄托前行。
传承,是时代的交汇点。让我们怀着新兴的希望,行走于历史的逆流,遨游于世界的舞台。
一句唱腔,道人间百态;一代传承,兴历史时代。
传承记叙文6
孝,是什么?是中国的代言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
由于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外公外婆为了照顾年幼的我,很早就搬来了与我们同住。爸爸妈妈对外公外婆非常孝顺.我们家过年有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习惯,每逢大年初一,我们便早早地洗刷完毕,穿戴整齐,然后请外公外婆出来坐在沙发上,先从爸爸、妈妈开始,给外公外婆进行磕头、跪拜,说祝福语,接着再到舅舅、舅妈,然后再到我和表哥。这一个真正的“拜”年习惯,我们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我开始会走路时就一直延续至今。从我记事的时候,我就知道每年我们去拜祭祖先的时候,才会对先祖先烈磕头跪拜,为什么在大年初一会也会对外公外婆进行跪拜呢?来由还得从外公对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讲起,外公经常对妈妈说“宰牛祭墓,不如生前献上一只鸡”。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人不在了,你杀一头牛去拜祭,只是表面上的行使而已,死去的人是感受不到、看不到、吃不到的,所以倒不如在人还活着的时候给他杀一只鸡。如果说在清明节给过世的先祖先烈跪拜是最高的敬意,那么给还在世的人磕头跪拜就是最神圣的敬意了。妈妈对这句话记忆深刻,因此把春节给长辈磕头跪拜这种最神圣敬意作为我们孝敬长辈的一种传承,也作为感谢父母对我们养育之恩的一种表达方式。
外公是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由于手机越来越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妈妈开始教外公使用手机,而且还装了一个微信给外公使用。可想而知,一个70多岁的老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科技产品的老人,第一次使用手机功能时手无举措的样子.妈妈便手把手的、非常有耐心的一项一项的去教他,就像教一个婴儿自己吃饭走路一样,外公也为了不要更多的麻烦妈妈,会用笔记本把每个程序的使用流程给记录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与操练,外公的微信越玩越溜了,才半年的时间,外公便把微信里的一些好文好段抄了有整整三个笔记本那么多,并经常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看着外公在玩手机的乐趣当中,我感受到了妈妈对外公的爱与孝。
因为有了妈妈当榜样,所以我也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有一次妈妈生病了,饿,却又没有胃口,我关心的问:“妈妈,你想吃什么”?妈妈有气无力地说:“我只想吃牛肉粥”,当时外公外婆去了舅舅家,爸爸又上班,为了让妈妈能吃上一碗牛肉粥,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来自己煮粥。经过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我煮了一碗并不怎么好的牛肉粥端给了妈妈,并学着妈妈小时候喂我吃饭时的样子,一勺一勺地把粥送到了妈妈的嘴中,这时我看到了妈妈眼角闪着的泪花,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孝的含义。
孝敬,并不一定要在你长大之后成为一个科学家、企业家或者一个成功的、有所作为的人,也许只是陪你老去的父母和他们读一本书,听他们讲一讲过去的事情,陪他们出去散散步,或者只是煮一碗面条,即使是这样,却也包含了浓浓的孝敬之心。
传承记叙文7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六,我吃过早饭,坐公交车去图书馆看书。见车上还有空位子,我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便开始欣赏起车窗外的风景来。
不一会儿,公交车停在了一个路口的站台前,这里的人特别多。车门一开,“呼”一下涌进了十多人,车里立即嘈杂起来。这时,一个小伙子的声音传来:“老奶奶,您坐我这儿。”我好奇地抬起头,只见一个近20岁的小伙子,搀着一位老奶奶坐到了他的座位上,然后站到了我的身边。我忍不住仔细打量着他,高高的个子,帅气的.脸……真帅!我心中的好感不禁油然而生。
车子继续行驶着,突然,一个急刹车,所有的人都往前蹿,车里响起一阵抱怨声。这时,一个红色的钱包掉到了地上,是从前面的阿姨的挎包里掉出来的。
帅小伙立即捡起钱包,大声说:“谁掉了钱包,谁掉了钱包?”旁边的阿姨急忙说:“我,是我的。里面还有身份证呢!”
本以为帅小伙会立刻把钱包还给阿姨,可出乎意料的是,小伙子竟然说:“还给你可以,但你必须给我50元好处费。”这还不算什么,他还说,“还好是我捡到了,拾金不昧,让别人捡到了,钱包可就不翼而飞了。”
大家纷纷指责小伙子,一位老大爷甚至要动手打小伙子,一位乘客也放狠话说要报警。可那个小伙子却不为所动,坚持要那个阿姨给好处费,并且说她的袜子里就藏着一张50元的纸币。
按理说,阿姨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小伙的要求,可奇怪的是,她居然脸红了并真的从袜子里掏出一张50元的纸币扔给小伙子。小伙子抓住纸币,这才把钱包还给阿姨。大家见状,无话可说。
过了一会儿,那位阿姨急匆匆地下车了。小伙子见阿姨下了车,转身对那位刚才要打他的老大爷说:“这是你的50元钱。”老大爷摸了摸裤袋,大吃一惊:钱,不见了。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对不起,让大家误会了……”大家恍然大悟,而此时,帅小伙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再次高大起来。
传承记叙文8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C162班去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乡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祭拜活动。
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从学校步行到位于城区八一山公园,进入园区,道路两旁树木葱荫,环境清幽,沿着长长的,石级阶梯直达山顶,广场中矗立着一座宏伟的纪念塔,塔上刻着“宁乡抗战烈士纪念塔”几个大字,上记载着先烈们的名字和故事。
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列队向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默哀鞠躬,举着右手大声宣誓,两个学生代表抬着一个大大的花篮敬献塔前,而后同学们手捧着一束束鲜花来到塔前祭拜先烈,绕塔一周怀着沉重和敬畏的心情,看到塔上刻着一个个先烈们的名字,脑海中回想起先烈们保家爱国的一个个故事。
在我的眼前,屹立的仿佛不是塔,是先烈们为了国家不顾生命、视死如归的场景,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在哪场惊天动地浴血奋战的战役中牺牲,但我明白他们都是在战斗中与敌人殊死博斗的英雄,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不能忘记英雄!
作为21世纪的新少年,我们更加应该传承先烈们的红色精神,努力刻苦学习,争做热爱祖国,建设美好明天的接班人。
传承记叙文9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最热闹的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再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刻骨铭心的了。因为看节能贴春联、放鞭炮、点灯笼,好多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是个非常喜庆祥和的日子。
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一到除夕就可以做我喜欢的事情了。记得那天吃好团圆饭后,大人们开始打牌、聊天、打麻将、看春晚。我们小孩子吧就开始玩起了有趣的草便炮——有“雷王”、“飞毛腿”、“三角雷”等等,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春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收到祝福,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它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啊!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亦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很喜欢它,不仅因为它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还因为在这一天里会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等。当然我最喜观的还是吃粽子。其实吃自己包的粽子感觉特别好。这不,姥姥给我买了粽叶、粽米、红枣,还有绳子,让我自己包粽子。这可让我傻眼了,姥姥看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笑了。她为我讲了包粽子的简单过程,然后指导了一下就去扫地了。我先把粽叶做成漏斗的形状:往里面加了点糯米,再加个红枣,然后把它的“角”往里面塞,用绳子扎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成了!
中国习俗和传统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希望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爱,来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来构建我们的祖国辉煌!
传承记叙文10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爷爷用玻璃做佛龛。
爷爷少年时是大户人家的少爷,青年时遭遇侵华战争,中年时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他做过地主,也做过农民,是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缩影。因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积攒下来的智慧在爷爷身上得以集中体现。爷爷做的东西,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做的玻璃佛龛细致又精巧,每一条接缝都是笔直的,每一条花纹都是对称的,放到现在,一定有人会说爷爷是“有强迫症的处女座”。
除了玻璃佛龛之外,爷爷令人啧啧称奇的小玩意儿还有很多。红红绿绿的胶片唱片剪成各种花色图案,贴到玻璃上,做成玻璃花灯。元宵节的时候提出去,比起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塑料或纸质的兔儿灯也好荷花灯也好,都要精巧透亮。奶奶穿旧了的衣服,爷爷戴上老花镜,一双粗大的手上下翻飞,不一会竟缝出一个小布包。别看这布包小,里面竟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暗袋,钱财放进去,取用方便又不易失窃。最妙的是爷爷亲手做的一根拐杖。普通的拐杖上,爷爷用榫卯安了一个可折叠的小凳,走路走累了,放下小凳,凳子腿加上拐棍正好4根,拐棍瞬间变成小凳子,可以坐下休息。
多年以后,爷爷去世。我便再也没有见到过那样精巧的佛龛,也再没有见过那样玲珑剔透的花灯。爷爷给我做的那只小布包,我小心翼翼存在衣柜里。可不管是妈妈还是姑姑,都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手艺。只有那个带小凳子的拐棍,悄然间成为广大老年人的福音,稍微起个早,便能看到满大街都是拄着这种拐棍的'老人。那时候爷爷已经过世8年了。
提到智慧,我们能想到的总是像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用智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他们智慧光芒的指引。然而我觉得,另一种智慧也不容忽视。它很小,不起眼,不仔细思量,甚至不觉得它是智慧;然而等到它消失的那一天,你一定会觉得生活失去了斑斓色彩。这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这片黄土地上积攒下的生活智慧。
我的爷爷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老人,他做的东西算不上“作品”,更谈不上“有造诣”、“大智慧”,但他去世之后,他的奇思和巧技就随风消逝再也不见踪影。
传承记叙文11
看完晚修,摆脱学校大门,夜,早已深了。独自一人穿行着,缓缓冷风拂来,微微凉爽,也带去了一天学习培训的伤痛。历经文溪河畔,有时候低下头,倏然间瞧见了涓涓文溪“曼妙”的体态――红褐两色的鲫鱼群就是你斑迹的花衣;绿化带里长细的柳条就是你翠绿色的裤带。浓浓夜幕包裹着这一份美,这一份恬静,连海峡两岸一排排层峦叠翠的`房子,都是在为她们的“妈妈”默默地欢呼。
心绪禁不住飘回了两年前,还记得那时候我刚迈入中小学的门坎。一天早晨,妈妈拉着我手,带我去上学,也是历经了这儿,也是看到了这无以伦比的“梦幻仙境”。那时候,好像都还没绿意盎然的绿化带,都没有现如今这干净整洁的堤坝,可即便是很简单的几簇绿叶子,几支鲜花,及其岸上的大家“点缀”的“五彩缤纷”,就早已使我沉醉在着不一样的美。
“没变……”边往前走,边说,“始终也不会变……”
不经意间间,拐到了一条街巷,放眼望去,自己好像还灯火辉煌,因此,便加速了本已紧促的步伐。忽然,背后附近传出一声巨响,回头一看,竟发觉一辆翻出的快递三轮车,包裹撒落了一地。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轮胎爆胎了,加上在转弯处又时速过快,因此才发生了“惨案”。但是,幸亏人没事儿。边上的一些住户也赶过来帮着捡包裹。
“砰――”脑海中里又闪过出两年前的一个界面。那时候下起瓢泼大雨,我一手撑着折叠伞,一手托着车把手。一不小心,便一个趔趄摔了下来。转过神来,察觉自己的身上早就满是沙浆,脸部早就分不清楚哪儿是降水,那边是眼泪……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一双强大的满是苍桑的手伸了回来……
“我明白现在我该干什么了!”我摸了摸头,按心里引导的方位走去……
置身那样一个“世外桃源”――磐安,简直我的荣幸。磐安与众不同的“美”,即便是过去了十年,二十年,乃至更久,也始终都是会是如我所了解的那般,始终都不容易变,它一定会,一代代承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