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旁观议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旁观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旁观议论文1
我们冷眼旁观,只因我们是局外人。
一枝孤孤傲的雪莲挺立于危耸的峭壁,美丽地让人哑然,圣洁地让人下跪,唯一被遗忘的是她的毅志,她的心。
当真实的内在被华丽的表态掩盖的时候,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
一条丑陋无比的巨蟒不断咬伤前去树林的村民,使人们对它恨之入骨。可又有谁知道呢?它只是为了生存,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呀。
当生存变成一种罪恶,那真是一种悲哀,一种莫大的不被理解的悲哀。
旁观那一切,我们静静的。
在李清照写下《声声慢》里,我们只对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低低地叹了一口气。念纳兰词里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时,也不过一皱眉。
我们没有流泪,没有痛哭。因为我们不是李清照,亦不是纳兰容若,我们没有生在乱世,更没有痛失爱人。我们只是对一些故事,在细水长流的人生里,走马观花地笑笑,有些冷漠,有些残忍。
而旁观者,总是不“清”的.,当局者,也总是不“谜”的。
很多人不理解韩寒,不理解他的坦白和不受束缚。在他的文字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时候,他说自己是赛车手;在他的作品很受大学生欢迎的时候,他说自己不上大学是正确的选择;在大家都认为他冷漠的时候,他前去汶川在随时可能丧命的山路上没日没夜地开车救伤员、发放物资。他总是这样地不被理解,也被与同龄作家郭敬明作比较,那个叫小四的男孩子乖乖写着纯纯少女喜欢的文字,体面温和地说话,抓住时机当起老板狠狠地挣着钱。或许正常人都这样选择吧,我们这些旁观者,有些完全不理解韩寒。或许在我们年老了的时候,才会发现,他的青春,才是没有遗憾的青春。
我们是局外人的时候。只能旁观,相对也是无言。
旁观议论文2
当道德折断了翅膀,当是非遭遇了风霜,谁也免不了迷茫、彷徨;当真理蜕变为谬误,当标准面临洪荒,谁也免不了失望、痛苦。生活中谬误与失误常在’,生命中大是与大非常伴,如果无法避免,何不给自己一双慧眼,学会历史般的旁观,理智地去判断是与非。
漫溯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无疑给我们留下累累硕果,有些“大是”是真理,是阳光,我们不能舍弃,不能遗忘。君不见,激流中的勇士,三进三退,挽救生命于巨浪之中;君不见,衡阳大火二十名消防官兵用生命铸起不倒的长城;君不见,非典肆虐时千百名医护人员架起走出死亡的桥梁……
这些是英雄的行为,是仁者斗士的精神,更是人类社会最绚丽的夏花!
然则,有些是非观不是固定不变的,曾经的“大是”而今已然成为大非,正是人类社会前行的脚步改变了这些。犹记由心说最忠贞的守护神,面对熊熊烈焰,毅然揭露宗教迷信者心中的`“大是”;犹记比萨斜塔上两个小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伽利略面对宗教的威逼利诱,敢于挑战权威神话,推翻统治欧洲几千年的“大是”:犹记新时代的大学生刘姝威,面对强大的企业,毅然站出来,打碎“蓝田神话”……
是非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每一个真理出现,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推翻一个“大非”,历史的车轮也是在不断的判断,不断的推翻“非”,不断地成就“是”中前行的。
当今社会多元发展,思潮滚涌,泥沙俱下。是非观在大浪的冲击下变得有些模糊,这就需要我们给自己一双慧眼,学会历史般旁观,理智地辨别出是与非。既不让“大非”遮住我们的双眼,亦不能盲目去攻击“大是”,这既是对人生的一种倾心呵护,也是对社会,对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一种尊重与责任!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要想成为一代勇者斗士,要想稳步于人生的风口浪尖之上,何不学会历史般的旁观,辨明是非,倾听启航的号角,驾驶自己的“理想号”驶入人生的海洋!
旁观议论文3
古人有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有什么人能比当局者更清楚呢?旁观者清吗?
如果我是一个旁观者,看着正在下棋的两个人愁眉苦脸,一脸沉思的模样,我能否猜测他们此时的心情?他们有可能在沉思下一步棋的落点,有可能正在猜测着对方下步会有怎样的棋阵;也许在为工作上的一丝烦恼而忧愁着。旁观者未必清。
如果我是旁观者。楼道中有一位妇人在泼口大骂,而她面前根本没有人,我能断定她所痛骂的是坏人吗?不能吧,因为事情的`起因、结果我都不清楚,我只是个旁观者,是此一时而不是全过程的旁观者。在我心目中仅有一些猜测和疑问,并没有正确的答案。但是那位妇人心里十分清楚,她所骂的是何等人也,也许就仅仅只有她与被她所骂的人清楚。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来判断他人的错对。
如果我是一个旁观者,当某个同学向另一个同学使眼色时,那位同学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她是了解了什么吗?我不确定,但是我能问她什么吗?即使问了,她能完完全全地毫无保留地把她们 “使眼色”中包括的事说
给你听吗?不能吧!所以旁观者不能完全地了解当局者的事。
旁观者不能了解当局者之间的事,那么又从何谈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呢?唯一可下的结论是:调查研究才会清。
旁观议论文4
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的悲喜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用旁观的眼神看别人,是意识的清醒。天地俯仰之间,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撩开世俗的面纱,真真切切出真实的生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一代贤臣的忠言镌刻成人格的高贵;“帝用魏征不念旧事”,唐太宗的“以人为镜”熔铸造出一代帝王的智慧。用旁观的眼神,让心神追随着他人的脚步而愈加明晰。读出了他人的优点,也读出了自我的真诚,子鲍叔牙与管仲的“心交”已穿过历史碎片凝聚成人心追慕的镌永;皇太极大胆任用范文臣已成令人击节赞赏的一页辉煌,用旁观的眼神,就成了智者眉宇间的一丝深刻,志士胸襟中的一份旷达!
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患得患失后,深谙自己的心跳。是“宠辱不惊,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潇洒,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坚强。用旁观的眼神,才能揣度出事物的美丑并不因自己怕情思而偏移;才能顿悟: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准确的一面镜子。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收获一份乐观,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品读一份自信;用旁观的眼神,就成了哲人心中的一缕情思,成了后人仰望的一种超凡的高度!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末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
用旁观的眼神,才有了顾况毫无私心,发出的“居,即易也”的真诚赞赏,让初露才华的白居易消除了后顾之忧;用旁观的眼神,才有了徐悲鸿力携傅抱石,大力支持他出国深造,成就了一代名家的事业;旁观的眼神,才有了毕加索与张大千化倾心交谈,奏一曲东西方绘画相融相成的绝唱!
抚读沧桑,惜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遍阅今朝,一种心之坦荡,一种真诚而明智就成了后人亘古不变的追求。不是玄宗置江山于不顾,视杨国忠为忠臣;不是晋武帝亲信幼子,让晋惠帝成为一个笑柄。用旁观的眼神,将看出一份真切,一份超然。
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在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之间,在于心将作出无悔无愧的抉扶之瞬,用旁观的眼神,于人心,于他人,于历史,都将是一种厚重,承载出恪守的准则,熔铸出不变的操守之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