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错觉议论文锦集(3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错觉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错觉议论文1
人们在强调一件事情是真的时候,总会说:“我亲眼见的,还能假吗?”但眼睛也会犯错的,世界著名的“缪勒—莱尔错觉”,等长的两条线段,但我们看上去就会产生一种两条线段是不等的错觉。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都不一定是眼见为实的,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主观视角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从而产生错觉。
晚修、自习期间不得走动、交谈、传纸条,甚至连上个厕所也要报备,第二天老师还要找你“问话”。看上去让人觉得不合常理又不通人情的规定使每个人都不禁抱怨这非人化的管制。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去细想这规定背后的得益者是谁,它的来源是什么,我们却会发现这规定限死的同时也是收益的人。就好比那些表面威风凛凛的部队,在人们看来部队的纪律是那么的不合逻辑,但正是这些纪律使部队成为受人尊敬、崇拜的部队。再说中国的“虎爸”“虎妈”式教育:大冷天的让不足五岁的孩子赤身到雪地里跑步;用一切办法逼孩子练习钢琴等乐器……在这些人们看上去恶毒、没爱心的“虎家长”的背后,却是一颗异常疼爱孩子,希望孩子成才的'炙热的心。表象,很真实,但也很容易给人错觉。我们应用心、用脑、用更多的方式去看待,而不是只靠眼睛。
我们身处于一个错觉的世界,仅用眼睛是不足以辨真假的。
路边段手残组的乞丐,看着他们那残缺的身躯,破损到狰狞的肌肤,总是让人忍不住去施舍些钱给他们。但当夜幕降临,他们却像拥有神力般变回完好的正常人。真真假假,在这喧浮的社会,人们已经不能再但用视觉去判别了。
“知人口面不知心”,即使是与你日也相对的人,你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他。那些看上去沉默寡言的人,其实并不是冷酷,可能只是过于羞涩或是不善言辞罢了;而那些表面上开朗无比、豪爽的人却不一定是那么坦荡荡的。我们应用心去结识、去了解身边的人。
世间万物都有表象,我们却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看不穿看不透它们,有时还会被表象迷惑而产生错觉。因此,我们应学会用心去观察、去分析它们来摆脱错觉,去透过现象看本质。
错觉议论文2
冬季的清晨,推开窗户,一阵阵寒风随之袭来;冬季的清晨,站在阳台,雾蒙蒙的一片,不知世间万物形态;冬季的清晨,赶脚似的在路上,远处的背影是那么的熟悉,误以为是某熟人,走近了才发现,那只是错觉。
世间万物,形态各异,然而是错觉让匹克林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天文学家洛韦尔预言在海王星外有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后,匹克林用望远镜拍照观察了十几年,却一无所获。直到冥王星被发现后,他才恍然记起这一点在照片中出现过,只是他错误的认为那是一粒灰尘。灰尘的错觉,让匹克林失去发现了冥王星的机会。因此,别让错觉蒙蔽了我们的眼睛,阻挡前行的路。小小的一粒灰尘,让我们不断的错过机会,然而,弗莱明因这一粒灰尘而发明了青霉素。当其他科学家错误的认为灰尘将培养基污染了,并且放弃了研究时,费莱明不因此而退缩,以发明出青霉素而告终。由此可见,错觉只是我们用肉眼直接观察而产生的一种假象罢了。所以,我们应该拨开一层层迷雾,辨别真像。
世间万物,奇形怪状,然而是错觉让我们有所迷惑。路边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天不见亮便开始工作,却被人们所遗忘。相比之下,路边看似残忍的乞丐,在夜幕降临时,他们如同拥有着“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变成了完好的正常人。真真假假,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已经不能再用眼睛去分辨对错了。因为,我们处在错觉的'世界,我们只看到了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一面而忽略了内在。我们应该学会去思考,避免错觉带来的错误认识。
世间万物,其貌不扬,然而我们容易被错觉而改变了思想。看似美丽的玫瑰花,但是枝上带刺,让人喜而望之。那枝上带刺被认为是其败笔,却不知内在的含义;那花艳丽被认为是其资本,却不知其远观不可亵玩啊!
世间万物,形形色色,然而是错觉使我们被欺骗。那些看似不咬人的小狗,其实并不是乖顺,只是容忍罢了。世间万物,每件事都有其外在和实质,我们虽不能看穿它们,但我们应该练就一身本领,去辨别其本质,不因错觉而深陷懊恼之中!
错觉议论文3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泰戈尔
总认为摘不到的苹果更加甘甜,总认为买不起的衣服更加美丽,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加优秀。人生最大的错觉,就是总觉得自己所拥有的还不够,自己还不够幸福,好像他人手中的才是最好的,殊不知,自己就在幸福的彼岸。
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去安徽和州当一名小小通判,遭到和州知县刁难,三次被迫搬家,从原来的城南江边搬到城北德胜河边,再从垂柳青青江水边调到城中只容得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而他并不嫌弃,持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心态,过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日子。交朋识友,皆是同道之人,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多姿。
于刘禹锡而言,不被生活磨难的错觉所迷,幸福就在这间陋室之中。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乌台诗案被贬去宾州,王巩家中原养有好几位歌女,在定案后,家奴歌女纷纷散去,惟有一名复姓宇文,名曰柔奴者愿意与王巩共赴宾州。王巩在柔奴的陪伴下,在南疆僻岭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后来王巩奉旨北归,宴请苏轼。苏轼发现,王巩不但没有通常谪官那种仓皇落拓的容貌,还神色焕发更胜当年,性情更为豁达,与其同往宾州的柔奴,歌声更为甜美,容颜也更为红润,笑时犹带岭梅香。苏轼试探地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于点酥娘而言,不被颠沛流离生活的错觉所惑,幸福就是能陪伴在琢玉郎的左右。
三毛早已故去,只留下黑白照片中明眸皓齿的浅笑。她始终是个属于漂泊的女子,心从未安定下来。因为内心漂泊,所以迷恋旅行,甘做撒哈拉深处的`异乡人;因为灵魂漂泊,所以对生死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决意淡泊于红尘。有人叹她命运太过颠沛流离,不曾安定,却忘记了ECHO——原本就在荡漾中产生。是的,前尘后世轮回中,她的声音依旧婉转。
那生命如蒲公英般四散以求新生,或许于她而言,从未被生活磨难的错觉所迷茫,幸福从未驶远。
穿透了千年的前尘往事,拨开错觉的迷雾,你会发现,幸福不在遥远、美好的彼岸,它就在脚下的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