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热门)写的春节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的春节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的春节的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的《元日》。每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一种喜庆感便油然而生。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春节。的确,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春节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它只会给人们带来坏运气,人们管它叫年,只要它一来,就会使树木凋零,百草不生,而它一走,万物重生,百花争艳。后来,人们渐渐发现了年每次到来的时间,就准备了爆竹以驱赶年兽。过年这个词语便是这样来的,从此,放鞭炮变成了过年的一种习俗。
正月初一到了!大街上,一串串爆竹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礼花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大街上的颜色比平时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在空中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觉得心里暖和。 商场里欢快嬉闹的场面透过明亮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 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
好不容易等到了开年夜饭的时候,一碗碗美味佳肴上桌啦!鸡、鸭、鱼、肉……全齐了,看的人眼花缭乱。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起了年夜饭。我馋了半天了,一上桌,便像个小馋猫似的狼吞虎咽起来。
吃完晚饭,我们捧着一箱箱烟花爆竹,在院子里放了起来。嘭!嘣!我们望着自己的烟花,犹如一朵朵在空中绽放的漂亮花朵,绽放后又化作无数颗一闪一闪发光的流星,从天而降,划破黑暗的星空,逐渐消失……又如天女散花一般,无比壮丽……我们点燃了握在手中的满天星小烟花,顿时大家眼前一片光明,火花四溅。我们欢乐地舞着手中的小棒棒,直到燃烧尽为止。
从大家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上就感觉到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春佳节阖家团聚,大家欢聚一堂,展望美好的明年,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有好运,能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写的春节的作文 篇2
伴随着爆竹的声响,到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贴对联、吃饺子、迎财神,人人都欢欢喜喜的。
正月初一 ,外面十分热闹,有非常多人在放鞭炮,鞭炮在空中画了一条优美的弧线,然后就“闪亮登场”了。但是放鞭炮也要注意安全哦!当放完鞭炮非常长时间都没有声响,千万不要去看,以免被炸伤。
正月初二 ,家家户户都开始走亲访友啦!爸爸和妈妈带我去了姥姥家。姥姥家在农村,现在变得更热闹了,家家院子里挑着红红灯笼,门上贴着鲜艳的春联,喜庆的大福字,还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姥姥家的晚饭十分丰盛,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吃完后,我在姥姥家看了《电击小子》这个动画片,我们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十分开心。不知不觉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这一天过得真开心呀!
我真心希望全国人民都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写的春节的作文 篇3
你知道,过年问什么要去给人们拜年么,不知道的话我来告诉你。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