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体裁作文> 春节的习俗作文

春节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4-07-16 17:12:46 体裁作文 我要投稿

春节的习俗作文15篇(推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习俗作文15篇(推荐)

春节的习俗作文1

  在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是春节才是我喜欢的节日。为什么呢?因为关于春节,有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我就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他有两颗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每到新年就会去袭击一个小村子,伤害生命。有一天,一个仙翁走过来,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一听,连忙准备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果然来。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吓得赶紧跑。从此,村里太平。所以有年这个节日。

  过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扫尘、贴窗花、吃饺子、贴春联等。

  年的'来历有趣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2

  今天,老师要求写一篇有关传统习俗的作文。由于我是小孩嘛,老盼望过年又最爱吃饺子,所以我决定写写有关“春节吃饺子”的传统风俗。

  于是,我上网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奇妙——

  原来,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朝与清朝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而子时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节吃饺子有非常多神奇的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二说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三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捏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人的耳朵非常容易被冻掉。为了使人的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儿,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着吃。

  其实,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深受老百姓喜爱,民间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春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究其原因:一方面,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另一方面,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的新年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与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春节吃饺子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吃鱼团、肉丸与发菜,象征团圆发财。还有些地方吃法非常独特。如:在我国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面条与饺子一起煮着吃,取名“金钱穿元宝”。你说有趣不有趣?

  看来,爱吃饺子真不错!查着查着,我又想吃饺子啦。

春节的习俗作文3

  新年到了

  新年到了!人们在大门上挂年画、贴窗花。外婆剪的窗花在村子里可是数一数二的,一张张火红的纸在她的手中,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一剪子下去把农家欢乐剪出了芬芳!

  新年到了!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红的、蓝的、绿的……各种颜色的衣服把广场打扮的亮丽多彩。人们的脸上还洋溢着新年的快乐。

  新年到了!人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有热腾腾的饺子,有润滑可口的炖鸡,还有粉里透红的大虾……等大家都吃饱了,就一起看春晚,直到新年钟声响起。

  当然,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收红包了,只要你一不留神,孩子们的口袋里就都装满红包啦。

  新年还有许多有趣和好玩的'事,比如猜灯谜、写福字等。新年带给我们的是快乐、团圆……

  守岁

  除夕那天,我最期待的事情是守岁。听爸爸说,守岁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既有辞旧岁、舍不得时间流逝、珍爱光阴的意思,也有年轻人为延长父母寿命的含义,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夜,早早吃过年夜饭,左邻右舍道过新年好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守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人嗑着瓜子,小孩吃着糖果,边聊天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没有催促上床的唠叨声,也没有早上起不来的担忧,时间是从容的,心里也很欢快。一旦觉得节目有些无聊时,还可以趁机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放上一通烟花。

  一整晚熬着不睡觉,虽然有些困倦,但特别热闹、特别开心。宋代诗人苏轼有首诗里说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说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4

  春节是我们家乡宁波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十二月二十三为“祭灶日”,祭灶君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接下家家户户开始忙碌做年糕办年货,掸尘,张贴春联,谢年,到年三十晚做年羮饭祭祀先人,然后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一桌吃年夜饭。

  年夜饭后,长辈向家中小孩分压岁钱,那晚也是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特殊夜晚。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就放关门炮,紧闭大门,灯火通明,守更待岁。等待零点钟声敲响,然后尽情地燃放烟花爆竹。

  正月初一是岁首,人们穿戴一新,放开门炮后,早晨起来要吃汤圆或酒酿圆子,甜汤果,寄寓一年甜头的`美好的心愿。然后从家里开始,按顺序由晚辈向长辈拜年。

  初二起走亲串友,互相登门拜年。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初十。正月初十以后,进入元宵节,这又是春节民俗活动一个新的高潮。到正月十八落灯,整个春节活动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习俗作文5

  所谓“行年”,就是春节期间,侗家串寨做客,即以寨为单位,集体去另一个寨做客的习俗。

  集体互访很隆重,此习俗起源于古时侗族村寨之间的联姻行为,即有婚姻关系的寨子之间的集体互访,以巩固婚姻联盟,以后逐步发展为村与村、寨与寨互相往来做客,宣讲款约、增强民族感情、维护社会治安的一种集体做客形式。

  “行年”又被称作“乡客”或“鸡尾客”。因为去做客的.芦笙队队员身着特制的舞衣,衣边吊有小海螺或小蚌壳,头上插有鸡尾巴上的毛,故名“鸡尾客”。

  “行年”时,寨子每户一人组成行年队伍,选出三五人为卜耶,作为全队的领导中心。卜耶中又推荐一人为耶高,即头客,作为全队的指挥。参加做客的人的一切行动都要按头客的号令行事。大家撑开雨伞,由头客前导缓缓向主寨鼓楼前进,来到寨中萨坪,队伍围成一个圆圈,头客在坪中用罗盘找好位置,安排好芦笙队进坪吹奏的路线后,做一个金鸡独立姿势,芦笙队即吹“进行曲”和“欢乐曲”,边吹边跳芦笙舞,三遍后停止。主寨的男女老少围拢过来亲热道贺,握手言欢,并争相拉客回家住宿款待。

  第二天早餐后,头客把自己带来的队伍聚集到萨坪上,围成圆圈讲款,从“开天辟地”“人的起源”“芦笙的由来”,一直讲到“村规寨约”,以及上团下寨互相友好、彼此帮助等。主寨的男女老少也汇集萨坪,静听讲述。讲完,主寨杀猪相待,设宴摆酒,尽欢而散。

  第三天中午,头客集合全部来客,整顿行装告辞。主寨设长席,宾客相对而坐,献上年礼。客人起身告辞时,男女主人涌向席间,共唱“拦路歌”以挽留客人。而后,大家跳起多耶圆舞,依依不舍地在芦笙曲中上路别行。

  在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中,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春节的习俗作文6

  春节是每年最热闹的节日。今年,我和奶奶一起包饺子。

  早晨,奶奶把面粉倒进大瓷盆,让我当她的助手:把温水慢慢地倒进盆里。她使劲揉起面末,不一会儿,松松的面粉就揉成了一大团面。我们用毛巾盖在面团上,让它醒一醒,才能擀饺子皮。

  趁着面团没醒好的时候,我和奶奶开始斩白菜。一时间,厨房里充满这咚咚咚的斩菜声,白菜叶渐渐地变成一锅菜末。挤去水分,奶奶就把肉末倒进锅里,加点盐,用筷子使劲拌起来。奶奶说:“拌饺子馅只能均匀地朝一个方向使力,馅才能拌好。”

  等一切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要开始包饺子了。奶奶负责擀饺子,我负责包饺子。开始时,我包的饺子扁扁的,平平的,奶奶看了,说:“你包的是什么呀!简直是个饺子饼啦。应该把中间捏牢,再把边上捏紧,饺子就竖起来了。”我照着奶奶说的'办法做,做了几个,我包的饺子就像模像样地站立起来。

  下午三点,所有的饺子都包完了。我有点迫不及待,立刻烧了锅开水,把饺子下进去,过了没多久,饺子煮好了,一口咬下去,一阵香味塞了个满嘴,自己包的饺子太好吃了!

春节的习俗作文7

  小时候,我们家每次过年都会去乡下我外婆那儿。外婆是土家族,于是汉族的我过的却是土家族的年。

  腊月中旬,外婆便会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杀好了的年猪,回来做“刨汤”吃。“刨汤”就是用年猪肉做的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围成一桌,有时还请周围的乡亲。男人们坐到一堆,为喝酒的事情“吵架”,不醉不归;女人们则慌着给自己的孩子夹菜;孩子们一个个都吃得满脸红彤彤的,嘴边偶尔还会粘有一两颗饭粒,引人发笑。

  腊月下旬就该吃糍粑了。这是小孩子们很喜欢的食物。大人们把糍粑一个个堆放在火炉旁边,呈圆形。烤过一会儿后,原来硬梆梆的糍粑变成软绵绵、胀鼓鼓的了。孩子们顾不上去洗那双脏兮兮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将手伸向火炉旁,用胖乎乎的小手用力扯开,然后把撕成两半的糍粑往装满糖的大碗里蘸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土家人有一个习俗,就是要提前一天过年,土家人叫做过“赶年”。为什么过“赶年”呢,听大人说,土家人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还有的`说是为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于是就提前到阴历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过年,直到现在土家族还保留着这个习俗。过“赶年”时,外婆会早早地做好一盘盘与腊肉、豆腐和萝卜有关的菜摆在桌上,等着我们回家团年。

  到了大年三十夜,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炉旁边吃边聊,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些坐不住的小孩子就跑出去,找一块空地燃放爆竹。

  初一到初五在吃每顿饭前,都要把碗筷放好,并往酒杯里倒上酒,举行“叫亡人”仪式,那是为了祭祀先人,不忘祖宗的恩德。“叫亡人”通常是让当家的晚辈主持,小孩子们不能站在旁边,也不能让人堵住路,应退让在一旁给亡人“让道”。这体现出土家族人民善良、有爱心、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良好品质。

  土家人过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春节的习俗作文8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23或24,它是庆祝整个春节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23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24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先民驱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一扫而光陈旧的东西,这既指庭院里的陈年老垢,也指旧岁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了控制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义的春节的正节,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在这五天中充分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看看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沿革和掌故。

  饮食习惯

  春节的饮食却实很有讲究,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就大不一样了。除夕吃的饺子必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则一定要做成“花边形”,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拨弄是非,图个吉利。

  春节的另一种传统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两种,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多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变成了年糕。

  居室部置

  传统上,春节的居室布置要四贴,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贴窗花。

  贴春联

  起源于民间为驱鬼避邪而在门两侧悬挂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有驱邪之功效),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节张贴对联歌颂天下统一国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记载了历最早的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新春"

  贴年画

  从内容上看,多迎合广大群众的求吉庆心理,以丰收,多子,多福,多寿为题材常见的有"麻姑献寿","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钟馗卫福"等。我国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山东潍坊等地。

  贴福字

  俗称迎春贴福,是祈求新的一年丰调雨顺,人寿年丰,贴福字时还要把福字倒过来,谐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贴窗花

  窗花来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门笺","墙花","灯花"等,形状不一,创作自由,其题材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肥猪拱门""老鼠娶亲","连年有余".但所用材料却十分统一,大红纸配少量金铂,彩光纸,此俗在广大农村历经百代,至今不衰……

  春节的团拜活动

  按传统习惯春节的团拜有一定时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邻居或自家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携带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则是姑表亲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对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难于见面的亲朋故旧,还可以寄送贺年片,此俗起于汉代,至清康熙年间定制,称"年贴,年片",上写节日祝词,寄送亲朋,以增进友谊。亲朋之间相互走动时,长靠对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还要给压岁钱,通常压岁钱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春节的习俗作文9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还有重阳节,其中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春节有很多习俗。春节前,大人们都要准备过年要吃的鸡鸭鱼肉,还要贴春联、摆年桔、买年货等等,而我们小孩子就不像大人们那样忙碌,我们就在一边玩耍或者吃小零食,非常地开心、快乐。

  春节主要的习俗有备年货、贴春联、挂年画、吃年饭、派红包、吃饺子和放鞭炮,我最喜欢的就是收红包了。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亲戚家,然后,我就急忙地给亲戚拜年,之后我收到了很多红包,开心极了!红包里都会有10块、20块、50块或者100块钱,最大的还有200多块呢!

  当然,春节里也少不了放鞭炮。一到除夕,我们都会拿出自家买的.鞭炮,然后就在外面放鞭炮。鞭炮多种多样,有摔炮、冲天炮、礼花炮、还有大炸雷。我到了楼下就立刻拿出了摔炮,拿起一个就直接向前丢去,摔炮一落到地上就“啪”的一声响。我觉得丢一个还不够,就抓起了一把向前扔去,这次的响声比前一次更加大声,全部都炸了,声音震耳欲聋的,我玩得特别得开心。

  春节一眨眼就过去了,大人们该忙自己的活了,而我们小孩子们也该上学了,可大家忘不了这美好的日子,忘不了在春节当中的美好习俗。

春节的习俗作文10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

春节的习俗作文11

  要是说传统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春节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饺子,还可以贴上红红的对联,还可以放五彩缤纷的烟花,还可以放鞭炮,拜年时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吧。

  大年三十大家就开始贴春联了,贴春联时我帮爸爸拿着胶布,不一会儿,每个门上都被我们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贴完春联,我们就上爷爷家,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笑眯眯地拿到一个大红包给我,里面装满了压岁钱,我高兴地拿到手里,喜滋滋的数着自己的压岁钱。晚上,妈妈做了一顿很丰盛的年夜饭,馋嘴的我想立刻吃。妈妈说,需要放完鞭炮才能吃。我们放了鞭炮,就开始大吃起来了。晚上我们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还需要守夜,妈妈说,守夜可以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幸福。早上,我们很早就要起床,给亲戚们拜年,我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当然,我也能遇到很多朋友。我最喜欢的就要数玩鞭炮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着,我和朋友们每次都玩的很高兴。

  春节就是这样,到处洋溢着幸福。我很喜欢春节,我想你们也一样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12

  今天,我在爸爸的姥姥家玩了一天,我非常开心。

  早上到了曾姥姥家,大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爸爸和面,妈妈擀皮,奶奶、姥姨和老舅妈一齐包包子。爷爷烧锅,我帮爷爷拿柴火。不一会儿,大火就把锅里的水烧开了,一个个漂亮的小包子和大馍、枣花通通被放在蒸笼上,盖上锅盖,开始蒸了。30分钟以后,馍蒸熟了,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小包子,看得我直流口水,我急忙拿了一个咬了一口,哇,烧死我了,我一伸脖子,咽了,再来一口,真香啊!

  接下来就是炸丸子和煮肉肉。金黄金黄的丸子炸好了,老舅妈给我盛了一大碗,我知道这满满一大碗的丸子不单单是丸子,还是老舅妈对我爱呀,我接过来不一会就吃完了。这时候,杨鋆姑姑,杨妞姑姑和杨阳叔叔来了,我们一起放炮,玩套圈,别提有多高兴了,玩累了,大骨头煮好了,我们又是吃肉,又是啃骨头,好高兴呀。

  过年真好,真想天天过年呀!

春节的习俗作文13

  过年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过年都过的一样吗?过年的习俗有什么?过年的年菜只有那几样吗/过年的春、福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一年一度的过年,让各位小朋友欢心喜悦的过年,今年我过年帮忙扫地、多做一些家是和大扫除,我还到一些庙里拜拜,例如:到南面竹山的南宫游玩和求金,更好玩的地方是溪头,我到溪头时就赶紧去爬山,爬到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下山了。

  过年的意思是在农历除夕时,把一年的坏运都带走,迎接好的一年;每个人的过年应该都不一样吧!像我的过年就过的'很快乐,除了有功课的压力,其他一切都很顺利,不过姐姐就不太顺利了,有功课的压力,还要去补习,真是可悲;我知道的习俗有很多,例如:发红包、放鞭炮……,令我最深刻的是放鞭炮,年菜:年年有“鱼”、发“糕”……至于春、福到着贴的原因就是春到、福到的原因了。

春节的习俗作文14

  大年初一是中国的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挂灯笼好不热闹。那么在过春节时又有哪些习俗呢?

  春节习俗之一:贴春联

  贴春联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秦汉每逢过节就会在门上贴桃符就是两块桃木的木板上面分别的书写了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才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我国最早的春联是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宋代以后贴春联就成了老百姓过年普遍的习俗。就像王安石的'诗【元日】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现在,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呢!

  春节习俗之二: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是中国人极为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人们每家每户都团团圆圆,可谓合家欢乐啊。当我们小一辈儿的在外面开心的放烟花时,家里的大人们忙着洗菜、烧饭,每一家都传出了砧板上“咚咚咚”的剁肉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在年夜饭上少不了一条香喷喷的鱼,这鱼寓意着年年有鱼(余)。在大年初一一家人团聚在餐桌上吃着美味的年夜饭是多么高兴的一件的事儿啊!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像贴年画啊、守岁啊,都是春节的习俗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我在送上一副春联,上联是:鲲鹏展翅乾坤大。下联是:桃李郑春天地宽。横批:鹏程万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万事如意,财源滚滚。

春节的习俗作文15

  春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拜神,希望来年一帆风顺。贴好对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然后守岁。那时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可以去亲朋好友家玩,还可以拿压岁钱,晚上十一点钟睡觉也没关系。大年三十可以一边坐在沙发上看春节晚会,一边看窗外五彩缤纷的烟花,节目是那么的好看,烟花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春节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11-05

春节的习俗作文[经典]02-18

春节习俗作文06-14

春节习俗的作文06-16

春节的习俗作文08-11

春节习俗的作文06-15

春节习俗作文06-13

《春节习俗》作文03-14

【经典】春节的习俗作文03-14

春节习俗的作文(经典)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