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体裁作文> 历史的议论文

历史的议论文

时间:2024-07-23 09:35:47 体裁作文 我要投稿

(优选)历史的议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历史的议论文

历史的议论文1

  很多时候,我会想,人这一辈子究竟活着是为了什么?

  从家到学校,要穿过整个小镇;也许小镇真的太小了,即使用最慢的书牍来行走,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而当天蒙蒙亮的时候,骑着车和朋友一起飞奔到学校时,小镇更小;据说这个小镇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于这历史有多悠久,我也无从知晓。

  偶尔穿过繁华的大街,看着一闪而过的出租车在大街上奔波的人以及悠闲的.提着手提包逛街的女人,就会想到这一切是不是就是有人故意安排导演的闹剧呢?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悲喜剧,今日红灯高挂,明日就已物是人非了。同样是人,却有着差异巨大的人生;

  我经常会想起从前在我家呆过的那条狗,那只狗是一条不知名的看家狗,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到我家的,只记得那时他长得挺乖巧的,很讨人喜欢,我和家人都很喜欢他;可是是人总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当一种生物对你过分的忠诚与讨好时,你就不会去感激,而是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我和我的家人在这样的理所当然的心境下和那条狗相处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不见了,留下他的孩子继续为我们看守家园时,我才发现他老了。这让我很内疚,内疚我曾经对他的残忍和不善。这样的内疚在我和家人心中持续了一段时间,我们便将此事遗忘。他的历史悲剧在他的孩子身上重演,我再次感受到这样的内疚,这次是新的添上旧的,无以复加的伤感蔓延在心里的一个角落,慢慢滋长。这一切就像封建时候的家奴和主人一样,我不知道那些主人会不会有和我一样的心情。

  人啊!过日子过日子,想过的是好日子;不满足的心情中,永远都不曾有好日子。人言可谓,自己想过乍样的生活,却要受他人指指点点的告诉你该怎么怎么做,要怎么做才好,偶尔你是否会回答一句,这到底是我的生活还是他人的生活。我过我的,为什么还要听从他人的言语?想归这么想,我们到底还是没办法彻底的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历史的议论文2

  我曾经参观过我国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以及台湾凤仪书院、龙山寺、安平古堡、东便门、双慈亭、打狗领事馆、台南孔庙。

  位在凤山区的双慈亭让我印象深刻,双慈亭的旁边是一间邮局,附近还有各式各样的店家和让人闻香下马的小吃摊。双慈亭的外观看起来古色古香,飞檐上的神像和吉祥动物刻得十分精致,栩栩如生。一走进双慈亭,就能看见墙壁上刻画着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龙飞凤舞,令人着迷。

  相传,双慈亭是在清朝时期建立的。最初供奉的神明是观音菩萨,后来才加盖前殿,祭拜妈祖。为了感念观音菩萨和妈祖以慈悲渡化众生,因此将原本的名字「天后宫」,改名为「双慈亭」。现在的双慈亭已是一间香火鼎盛的古老庙宇,也成为县级古迹。

  我们要爱护古蹟,古迹是先人留下的印记,是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如果没有古迹,我们如何知道古老的传说,和先人伟大的古迹哪?如果没有古迹,我们又怎么了解古代的文化、习俗呢?爱护古迹,才能使历史代代流传。

历史的议论文3

  翻看历史的画卷,如浪花淘尽,那过去的一幕幕岁月流转,一位位英雄伟人展现在眼前,我不禁走上前去同他们对话。

  我看到了屈原,他沉吟着《离骚》,向汨罗江畔走去,“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谗而见疏到流放汉北,最后放逐江南,一路均是奸臣当道,怀王偏听不明。他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洁的莲花,象征他不会被世俗所污。最后的最后,他纵身跃入汨罗江,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绝唱。

  我看到了张骞,他是东方的哥伦布,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第一次出使,张骞带领使团走在河西走廊,但是出使西域,哪有这么容易,匈奴扣留软禁了他们,威逼利诱,破坏汉朝与月氏的往来,一晃十年。张骞从不动摇,终于赢的机会,幸运逃脱,“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大漠灼黄沙,狼烟熏晚霞,夏季热浪滚滚,冬季寒风刺骨。一路风餐露宿,终于到达。二次出使,他去往了更多的国家,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这一次,几乎打开了大汉通往西域的.所有道路,从此世界上多了一条名为“丝绸之路”的大道,从此大漠不再只有孤烟。

  我走近嵇康,与他对话,他默默不语,只是弹奏了一曲《广陵散》,从琴音里我听到,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在死刑场上,三千多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嵇康,他其实不怕死,此时此刻,他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送给所有为他送行的人。铮铮琴声,从此刻在了汗青之上。

  梦回大唐,我遇到诗仙李白,他时而高举酒杯,吟诵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而望着月儿,低语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他满是豪情;“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蜀道,他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甚至在梦中,游历天姥山,也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放过美景。飘逸、洒脱,就是他的性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有雄心壮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自信满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告诉我要不畏强权......对话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我从历史的画卷走出来,回顾着与历史先贤的对话,屈原上下求索,九死不悔,张骞为国奉献,风雨无阻,嵇康洁身自好,不囿于世俗,李白自信豪放,洒脱自由......读史使人明智,我不断地与历史对话,也是不断地在向先贤们学习。

历史的议论文4

  小时候,父亲问我:“水里流着的是什么?”刚满10岁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中国的水中,确实流着中国的历史。古今往来,中国的历史一直与水紧密相连: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李冰修筑都江堰,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水的历史。我们的祖国,也就是在与水的抗争中不断成长的!

  旧社会发洪水,一次就淹了大半个中国。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毁黄河大堤。一时间,洪水滔滔,人命还不如根草!

  水是流动的,历史是向前的。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行动和汗水换来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10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洪水挑战:兴修水利疏河道、造大坝……今天的中国水利建设日新月异,葛洲坝、小浪底、三峡……中国的`经济也像中国的水一样,一日千里,社会主义中国,流入了繁荣的新时代。

  1998年洪水好像想再考验一下中国人民,南方的长江、洞庭湖,北方的松花江、嫩江,一起“兴风作浪”。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英雄的中华儿女们众志成城,风雨无阻,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产党员、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用自己的身体,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筑起一道坚固的人堤。洪水退去了,党和人民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1997年,长江、黄河与香江水融在一起。1999年,澳门的水也重新和祖国的水相融合。我知道祖国的水还缺少了日月潭的浓香味。但我相信,中国的水总有一天会流到一起的。

  中国的历史是中国的水,中国的水是中国的历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我们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也将载着她走得更远。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史,中国的水中蕴含着中国的历史。

历史的议论文5

  中华泱泱大国,上下5000年。自原始社会至今21世纪,历史源远流长。文明古国的历史更是全人类的财富,后世的瑰宝。

  现代的古风手游大批崛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王者荣耀》。这是一款当下大热的英雄对战手游。从20xx年11月正式公测至今,已经有超过两亿的注册用户,每天在线玩家超过5000万。何曾想,这样一款火爆的手机游戏却恶搞历史——为国悲壮牺牲的男英雄荆轲变为女流之辈,被世人尊为诗仙的李白成了刺客一流,悬壶救世的名医扁鹊却是用毒高手……

  这种扭曲颠倒历史,破坏了是非去折的行为现象,扰乱了世人对于价值的评判标准,歪曲了历史的真实性,毁坏了人们对古代英雄侠者,文人墨客的美好敬服与对其高尚情操,艺术作为的崇尚。

  种种破坏,条条危害,无一不表明现世应该尊重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其真实性不容侵犯!

  现世的手游玩家正逐步低龄化。一篇小学生关于荆轲的`作文里面提到,在他的认知里,一直以为四大刺客是荆轲,韩信,李白,兰陵王,其中荆轲还是唯一的女刺客。

  还有网友讲到这样的现象:一位年轻妈妈给自己四五岁的小孩讲三国的故事时,孩子却大喊:“周瑜是好人,我玩过!赵云是坏人!张飞是坏人!《王者荣耀。》里面说过的!”

  现如今四五岁的低龄小孩就能接触手游。幼儿在对历史不知情,不熟悉的状态下,就被强行灌输了错误的历史状况。虽说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但往往错误,缺乏真实性历史的灌输造成的终身危害要比培养起兴趣这一好处要大得多。缺乏真实性的手游向低龄儿童阶层进军,对于这些接触到颠倒历史的低龄孩童来说,这将会是不可抹灭的创伤——形成了错误的历史观,致使影响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毁其一生。

  点点影响,多多危害,无一不告诫我们不可侵犯历史的真实性。

  唐诗宋词,山水墨画,陶罐青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追求隐逸的陶渊明其高洁的品格,诗仙李白的浪漫诗歌,四大名著的伟大文学价值。为何不将其完整的传承发扬光大?却是要颠倒黑白,破坏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美好崇敬。

  当代中国积极传承中华文化历史进程中的精华,人类发展历程中的结晶。大力兴办孔子学院,积极促进《论语》等古代优秀文学作品进校园,甚至加入了高考考纲。充分利用媒体渠道,开播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足以见得我国历史的珍贵及其无穷的价值,是造福人类的瑰宝。如若将“圣贤孔子”的形象加以丑化颠倒,那世上的美好德行岂不是销声匿迹?犯人也应被释放,而无罪之人却是要受牢狱之苦,世上何有如此道理?

  所以,历史具有其客观实在性和不可改变,且必须具有的真实性,是不容人侵犯的。

历史的议论文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古往今来,如此萧瑟之风,想必定是秋风了吧。不知道荆轲踏上那条不归路时的心情如何,也不知道太子丹当初派人去行刺秦王是否深思熟虑。《六国论》曰:“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当荆轲刺秦王失败的消息传入太子丹耳中时,不知他内心是否有一丝悔恨,抑或是不悔其策略不周,而悔其用人不慎,怪荆轲不力。正如苏洵所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荆轲自知命不久矣,当此时,不知他内心是否后悔跟随多疑的太子丹。我不是他们,我不知道他们心中的感想。但我知道荆轲,当他临行吟下此诗时,他便抱了必死之心。他知太子丹多疑,但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此行不为太子丹一人,而为燕国百姓。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荆轲之死,非后者莫属吧。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多次出师伐魏,却“未捷”,最后卒于五丈原。诸葛孔明不愧为千古名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足可看出周瑜之奇伟谋略,却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是叹孔明之智谋无人可及吧。诸葛孔明助刘备开创大业,扶助刘禅支撑极其艰难的局面。他曾向刘备发誓要助禅稳固基业。“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没让阿斗明白孔明的.一片老臣心,却让后人铭记诸葛孔明。想那五丈原,那吹灭孔明生命之灯的风,必是秋风吧。他不但吹熄了千古名相的生命之灯,也使三国鼎立之局转为历史。

  滔滔江水之上,不断回响起一种低沉的声音。“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是一代枭雄,奈何英雄与美人,难以两全,当其四面楚歌时,内心仍记挂虞姬。虞姬以剑舞回应英雄以谢其怜爱,而后自刎,英雄一见“泪落如雨”。不愧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虞姬之死,可以说使项羽心痛至极,心痛之余,他决定带人冲出包围……乌江自刎,非人所愿。杜牧曾写诗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也曾写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谁又知当时项羽内心之痛呢?虞姬已死,他以当年自己领八千子弟兵起义,如今只身一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为由将自己的生命终结。但他却忘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之理,为一败而求死,实乃兵家之大忌也。逝者已远去,咏者已远去,如今我们只能在乌江之上,把酒临风,一樽酹江月,一樽祭英雄。忆往者,美酒、宝剑、佳人、英雄。

  坐拥江山,美人在怀,无数珍宝,尽揽其庭中。然而安史之乱突起,一夜之间,美景覆灭,贵妃醉酒之燕舞转成历史,随风消去。男人爱女人,本世之常情,而当这个男人以一国之君的身份过于偏爱此女时,就成了一种错误。因为这种爱,太过于沉重,是一个弱小的女人承受不起的。当面对将士们的逼迫时,他不得不舍美人,一曲《霓裳羽衣》,代表着逝去的美好。而今,落叶萧萧而下,秋风咆哮,她只身着素衣,平静地走向死亡,想到曾有一个人爱自己,死亦足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奢华成往事,此时只有萧瑟秋风,一棵残树,一段白绫……

  古来万事东流水,历史已成为往事。如今的我们,唯有在书中细细品味,静静地独登高楼,望尽天下路,遍览历史沧桑。

历史的议论文7

  一说到曹操,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奸诈、诡计多端、多疑,凶狠的奸雄;一说到刘备,人们的印象是这样的:爱民、善良、重用人才的贤君形象。

  从很小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原因很简单,《三国演义》里用了大量的文笔去写的。但我长大以后,突然渐渐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不过是作者给我们奸诈与善良。别忘了,作者本身是一个拥刘反曹的,他在主观上已经占到了刘备一方。

  曹操奸诈吗?当然,他不过是汉末的一个小官,靠着谋略与机遇,也就是作者所写的奸诈建立了天下。《三国演义》曾说他: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姑且不论这是真是假,至少从历史中很多事情上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们想一想,从古今中外的著名政治家中,从Lincoln(这个人违反过先发发行过绿背货币)到毛泽东,哪个政治家没有用过手段?光靠民心只能立本,没有手段何来在这个竞争中生存下去?别忘了刘备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连自己的领地都没有。但作者却故意突出了这种奸诈狡猾。于是我们只看到了书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不敬,却忘了这在乱世中保护了脆弱的汉室;于是我们只看到书中曹操穷兵黩武,四处征战,却忘了他曾在北方实行屯田政策,救了无数人;于是我们只看到书中曹操因猜疑而诛杀了杨修、华佗等人,却忘了重用郭嘉的是他,重用荀攸的也是他。曹操不是完人,但也绝不是书中所写那般不堪。

  刘备善良吗?当然。他仁义,他爱民,他反对曹操那样霸道的政策,他在每一个领地上都收获百姓的爱戴,君不见荆州数十万人民都跟着他逃跑。手下人也十分忠心,关羽千里走单骑回到了刘备身边,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还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招摇撞骗,哦不,是广招人才。然而,任何一切的东西好到了极致便是假。作者一味地描写他的好,却忘了刘备也有他的不足之处。比如说长板桥摔阿斗,看起来像是关心部下,其实细细一想,哪一个父亲会把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看得比手下人还轻?再比如说攻打益州,满口的仁义道德,说是为了正义而战,其实实质上就是除掉自己的同族之辈,还是用一些小手段进入益州的,即使当时益州太守刘璋昏庸无能。他为了自己的兄弟大举进攻吴国,手下几十万人战死了。可作者仍然说这是兄弟间的.情义,为了仁义牺牲了几十万人,说白了,他是为了自己的兄弟、自己的私义,极其自私。刘备必然有善良的一面,但他同时也有自私的想法,也有奸诈的手段。

  或许有人会问:管他呢,反正这只是一部小说,何必上纲上线。诚然,如果是小说,倒也无妨。但别忘了,它是以历史作为基本素材的,很多人是把它当成历史来看。几百年来曹操就这样被那么多人误解,公平吗?文学作品可以有艺术上的加工,但历史的东西,应该有一条底线:客观、公正、合理。

  最后请那些历史作家们牢记一点:客观对待历史,不要让你的态度你的作品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观、价值观。

历史的议论文8

  一、无文字社会的历史书写。

  当人类学家笔下的社会以这种方式从时空中抽离出来,对经验材料的诠释也就必然是一种均衡分析。在作者笔下,好像特罗布里恩德社会、蒂科皮亚社会、努尔社会就是这个样子,而且永远如此。[3]21—22结构—功能主义忽视所研究对象历史的原因,除了受到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斯基两位导师对学科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决定之外,还在于田野工作场域对理论建构的巨大影响。标志着结构—功能主义诞生的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人》和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两部作品的田野工作地点都是岛屿,岛屿文化规模小、界限清、便于观察,且是相对隔绝的无文字社会,限于当时的研究手段也就难于顾及当地人的历史。但凭心而论,结构—功能主义也并非就完全忽视了所研究对象的历史,而是在努力以另一种方式探究当地人的历史。马林诺斯基1929年出版的《野蛮人的性生活》就关注了特罗布里恩德人的个人生命史,描述了当地人的婚前性行为、结婚、生育、离婚的过程及其伴生的事件,利用传记方法将生命周期以图示结构展现出来。[4]

  不过,马林诺斯基仍然把所研究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均质、结构不变的社会,个人的生命史也就是群体的发展史,对个人生命史的把握也就足以理解一个群体的大致历史。在《伊隆戈人的猎头》这本书中,罗萨尔多宣称要对伊隆戈人的社会与历史进行研究。伊隆戈社会没有文字,同样是一个人口很少的边缘性群体,罗萨尔多会如何走出前辈学者的困境,书写伊隆戈人的历史?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直到1898年菲律宾因美西战争易手,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至少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伊隆戈人的生活就和外界环境联系在了一起,西班牙人、美国人、日本人轮番登场,伊隆戈人的生活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萨尔多引入了代际分析的研究方法书写伊隆戈人的历史。伊隆戈社会并没有文字记录其历史,也就缺乏社会制度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即使有也是他者带有偏见的记录。故罗萨尔多认为以往人类学中的历史研究多半出自臆测,形成所谓“伪历史的推测”。

  罗萨尔多认为:“马林诺斯基的传记方法强调个人能力、个体能动性,克服了人类学田野工作时间较短的问题;从而展现个人生命周期与其他社会机制的互动,并且增加了社会系统研究的时间长度和维度。不过马林诺斯基的生命史研究方法还算不上民族志写作的终极指南,要将历史过程进一步加入民族志当中……将使用包括生命周期、年龄与性别角色、代际交往,以及家庭周期在内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作为个人史研究中社会结构方面的参数。”[1]103通过代际分析能把对整个时代的撰述变为一系列个人传记的集合,并将其与这些个人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背景结合起来分析。罗萨尔多在书中写道: 首先,这群人通过某一历史运动,获得了集体认同;其次,他们作为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群体,在社会中长期存在。这群一同成长的人们,随后也一同慢慢变老。通过代际分析,使我们可以了解群体繁衍、延续、变动以及完全改变社会结构的各种发展过程。借助这一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上一代人正逐渐离开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而下一代人正逐渐上升取代他们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注意到产生世代延续,以及每代人独特特征的社会机制。[1]104—106代际分析把当地文化认可的生命周期过程、个体生活的生命史、历史事件对某一历史时段的巨大影响,以及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更替过程,整合在一个复杂的叙事框架当中。

  运用代际分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群拥有自我认同意识、在面对生活转变时与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截然不同的个体有所了解。罗萨尔多认为,要把历史成功地引入人类学,关键之处在于理解结构与事件之间的积极互动。[1]24作为一种事件的仇杀大体上表现了伊隆戈人对历史的理解,而且经常促成婚姻和迁居移动。事实上,在伊隆戈人的历史中,仇杀、婚姻与人口迁移是一个闭合的循环,任何一个事件都可能引发其他两种事件的发生,而这三种事件正构成了伊隆戈人历史的全部。在有语言而没有自己文字的情况下,记忆会成为历史的一种特殊形式。[6]不过,个体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变得模糊不清,个体的记忆也会因为个体自身对事件的理解不同,而具有选择性。[7]13因此,为了克服马林诺斯基式的个人史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罗萨尔多选取了20个伊隆戈男人,这些人在1955——1958年之间结婚,通过应用代际分析的方法对这一代人的婚姻过程的口述史研究来理解他们的历史。在罗萨尔多的理论预设中,通过记录一个群体对事件的叙述,在群体之中个体成员各自叙述的互相印证之下,可以有效剔除个体对有利于自己的表述及其虚假之处,以此还原历史的真相。但是,正如张亚辉所认为的:“以事件延续结构,找到的是结构与事件之间的横向关联,而时间意指的是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时间还是被忘记了。这种没有时间的历史还能叫做历史吗?”[8]此外,我们不禁要问,经过罗萨尔多精心挑选而表述的20个伊隆戈男人的生命史是否就真能代表3500人的伊隆戈社会的历史?正如年鉴学派宣称的.“只有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历史,就其(社会史)定义而言,历史就是整个社会的历史”[9]

  样本量的大小及其样本的代表性仍然是个问题,个体—群体—整体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量”的方面,还表现在如何通过“量”的累积提高“质”的方面。以研究一个群体的历史来洞察整体的历史的逻辑基础在于“用代表性样本方法来代替全面调查”。[10]对“代表性样本”的选取过程永远只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客位分类,也就无法做到所谓的“洞察”整体的历史。当民族志文本形成之后,读者所看到的仅是作者对“代表性样本”的表述,没有进入样本的其他个体因研究者的“文字暴力”被排挤出对整体的历史呈现过程当中,他们从此销声匿迹。[11]在全书中,读者看不到罗萨尔多任何关于伊隆戈妇女生命史的完整记录。即使出现对妇女的描述,也只是穿插在对男人的描述之中,成为一种注脚。已经形成的民族志文本中缺失了妇女的声音,仅此一点就能成为女性主义人类学者攻击的口实。

  二、田野工作时间的“长”与“短”。

  罗萨尔多认为,人类学者常常错误地假设他们研究对象的文化是永恒、静止的,这种错误假设的根源在于短时期的田野工作。人类学者过分局限于自己在短暂田野中所获的观察,对他们来说,见到的就可以相信。[1]埃德蒙·利奇也认为:“这种爱好‘均衡’诠释的偏见,源于人类学家所获资料的性质和从事田野工作的条件。”[3]20经过30个月的共时民族志田野工作之后,罗萨尔多摒弃了依靠一段事件的观察构建复杂社会发现模型的做法,而是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揭示更为久远的历史、探寻社会过程发展的轨迹。基于此,罗萨尔多认为:“实际田野工作的短暂对民族志研究造成限制这一点并不属实,只是一种幻觉;或者说,这种局限的确存在于某种类型的民族志调查之中。”[1]通过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就可以克服田野工作短暂的不足。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田野工作,并非与人类学同时诞生,而是在人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才成为一种不可缺失的研究方法,并逐渐被其他学科所借用,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人类学的发展史中,直到19世纪末,大多数人类学家的研究都是出自于“安乐椅”上的玄想,所采用研究资料依靠探险家、传教士、旅行者或是殖民者的记录。20世纪以来,人类学家对“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所作所为加以批判,认为人类学家依靠二手甚至转手多次的文献与文字所作的研究不过是对历史的臆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走进研究对象的现实生活中,在与研究对象的接触中目睹其生活方式、聆听其故事。在田野工作成为一种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马林诺斯基无疑起了关键的作用。马林诺斯基的田野工作使人们理解了田野工作之于人类学者的重要意义。像马林诺斯基这样卓越的田野工作者,他所做田野工作的时间累计约两年半长,超过了他之前所有的人类学家。[12]马林诺斯基的田野工作时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调查的时间少于一年,就不可能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

  以一年作为田野调查的理想时间长度,已成为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但是,这种田野工作的时间规定反映的只是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周期,不能推而广之。①中国人类学界熟知的费孝通《江村经济》和林耀华《金翼》两部着作,在写作之前的田野调查时间远远没有达到一年,并没有妨碍这两部着作成为学科经典。现代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主题早已超出了农业社会,进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领域。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人类活动不再受到自然时间的限制,对田野调查时间长度的刻板规定也就显得没有必要。时间是衡量田野调查质量的客观标准之一,也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熟悉程度在时间上的一种体现;田野工作时间的“长”与“短”的确定,除了要考虑研究目的、研究性质以及研究所需的各种实际条件之外,调查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状况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14]

历史的议论文9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受其影响,也呈现出了多样性的发展,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多少沉淀于历史中的中国文化瑰宝却被人所淡忘,遗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就拿现在学生们的书写来说吧,书法本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蕴含了中国人对美的定义和对它满腔的热爱。可是,你会发现,现在书写较好的孩子绝对已经是稀缺人物,很多孩子的书写连最基本的工整都谈不上。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起到重大作用的书法,其继承者正在逐步减少,字体俊美乃至书写工整成为了少数人引以为傲的一项“特长”,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对当代的中国人来说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它的博大精深却成了很多人不去接触它的理由。比如,在学校,对于唐诗宋词或者文言文一类的古典文学,大多数学生都只是象征性的读一读,若是能背下来,那便是极好的了,不能背或是不想背,那也只是因为它太“博大精深”了,这么“有内涵”的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好的。因此,他们从来不会认真去品味这些古典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精华,这中国文化的精髓,现在却无人听它诉说个中欢喜与凄凉。也许,长此以往,我们与古人之间的精神交流就将隔断了吧!

  看到这儿,你们一定会为书法艺术和古典文学的命运而哀叹吧。可是,这都已经算较好的了,要论起来,我们文化的瑰宝现在最落魄的当属戏曲和汉服了。或许你们不赞同我的说法。但事实是,而今有几个青年人喜欢戏曲呢?当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追逐流行音乐,天天唱着韩国乐曲,或是以能唱英文歌曲为荣的时候,有谁听到了我们古典戏曲的哭泣声?本来,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现在却落得个如此境地,这不也是一种悲哀吗?再如汉服,在这时尚领军的时代,谁还稀罕这老古董一般的玩意?我们常常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在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人们仍把穿传统服装当成是理所当然,甚至是一种荣耀。相比之下,我们这些一穿汉服就会被人指指点点,像怪物一样被人围观,当稀奇事一样成为新闻,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是真的.应该要引起我们当代中国人的重视了呢?

  若是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瑰宝真的消亡与历史之中,那我们还有何颜面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还有何颜面去面对我们的老祖宗?又该拿什么来拯救那些没有精神支撑的灵魂呢?根都没了,树还怎么长大?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文化的发展?连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都不重视,没有了传统精神的支撑,我们中国还谈什么五千年文化,泱泱大国呢?

  古人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中国文化就如同花一般,莫要等到它消亡之时,方才醒悟,只怕真到那个时候,就悔之晚矣。

  因此,让我们整装待发,去重新拾起那些沉淀于历史中的中国文化吧!让我们重新找回我们民族精神的根!

历史的议论文10

  荆轲又唱着他那经久不衰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老调子,领着人家秦舞阳去屁颠屁颠地刺秦王了。然后在我们笔下,他又要悲壮地用他的鲜血染红夕阳,浸透历史。荆轲是古到掉渣的人了,我们到是很能发掘,把古人的伤疤一次次揭开,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们笔下死去活来。

  项羽也比荆轲好不了多少,他要不停地唱着悲凉的曲子,要在我们的指挥棒下上演一幕又一幕不同版本的霸王别姬。最后还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自杀。这还不算完呢,他还要被我们大肆评论一番,或者是忍气吞声地看我们篡改历史。他又能怎么样呢,尸骨都已经烂掉的人了,最多横眉怒目在心里嚷上一句:“小样儿,你写吧!我忍还不行!”

  李白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活着的时候不得志,总算死了吧,又被后人拿到作文中去换取分数。写就写呗!也是一种光彩嘛。所以他也只能心甘情愿地在我们笔下不断摆出“举杯邀明月”的.pose,再叹上几口气,作上几句悲凉的诗,最后等我们发表上几句大论,他才可以灰溜溜地谢幕。

  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在我们笔下毫无对策可用。在我们的催促下,他必须早早起来,去玩那套“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把戏。干完这个,他又要去急匆匆地种他的金字招牌――菊花。最后再摆出一副悠闲自得的面孔。这就算是OK了。

  呵呵……真想问一句,这样有意思吗?拿者古人的血泪哀愁去换考场上的分数,很高尚吗?是为了创新?让古代一群老胳膊老腿来吼摇滚乐,扭迪斯科,很创新。那我们要不要写啊?写写自己的事,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不是挺好吗!干嘛非要翻那些古代的沉芝麻烂谷子?!干嘛非要写一些恶心自己更恶心别人的东西呢?!玩历史有意思吗?至少人家还是我们的前辈,尊重尊重人家,别揭人家伤疤,不行吗?你自己又不是一张白纸,随便搜搜就有一大堆东西写,用的着去玩历史吗?

  对于这种文章,不外乎三种,一种是文言文翻译型,一种是篡改历史型,还有一种是评论历史型。第一类真是好笑啊,现在文言文翻译书到处都是,用得着你翻译?况且你那还不一定准确。第二类简直不可理喻!历史已经定型了,有本事你蹦回古代去改啊!现在在这里打着创新的招牌胡说八道算什么本事!至于第三类,纯粹是闲的没事干,历史用的着你去评论啊?要史学家都是吃闲饭的?!所以我对最近日益增多的历史文章十分反感,他们简直和八卦记者有一拼了。

  唉……请大家一起做件好事,让古人们安息一下吧!不要再玩历史了!不好玩!

历史的议论文11

  我们现代人了解历史,无非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史书得知的。无论正史、野史、小说演义还是民间曲艺。无人敢说这就是历史,和真正的历史没有一点差异。毕竟我们是现代人,不能回到一千年甚至两千年以前去一睹那些时代。我们整天研究历史,可有谁敢说:我说的这就是历史,没人吧。

  那些史书就是真史吗?不见得吧。史书从何而来,两条途径:一是皇家史料;二是民间故事。列《史记》为例,司马迁先是在皇家阅读大量历史文献,后又走访全国,从当地百姓口中得知。

  先说这第二条,百姓所知历史无非从上辈传下来的,一辈一辈的传。大家都玩过传话游戏,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说的话中,有一半一样的已经很不错了。也许秦始皇时期的'一代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代仁君,等传到汉武帝时期就变成暴君了,加上以讹传讹。那历史是真是假?

  第一条就简单了,有了《史记》这一公认的正史,我想《汉书》的作者不会再傻傻的再去考察武帝以前的事了,无非就是把母亲换成娘罢了。

  当然,也许有些偏激,这儿也只是发表一下个人的想法,历史终究是历史,我想在将来,我们会了解真正的历史,也不能在为这个历史之谜,那个历史之谜而争论了。

历史的议论文12

  一、评判优质课的标准单一化———课堂气氛热烈就好

  这是一种误区,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不能丢弃教学重点。比如现在的历史课堂上常常引进历史剧来活跃气氛。在这方面,有能力表演的只是少数学生,其余大部分同学只能充当观众。这样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何是重点,何是难点一头雾水。等到测试的时候,急得是抓耳挠腮。我认为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

  二、没有作业即成功———学生课上、课下都轻松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我们逐渐忽视了传统教具的重要作用。教科书,粉笔,作业这些传统教学中的法宝仍然不能全部抛弃,只是要用得巧妙,不给学生造成负担。授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板书很少或是干脆没有板书。其实不然,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好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漂亮、规范的书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学习助手。

  三、研究课题虎头蛇尾

  历史教学中经常会组织一些专题研究,或需要大量史料来证明的观点,这就需要组织学生去探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课题只留下一些疑问和悬念。我们在历史课上经常会看到老师给学生布置这样的'拓展作业:请根据我们今天学到的某某主体或某某人物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小论文等等类似的题目,可是当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有多少人认真验收所留的作业了呢?学生由于时间不充裕,课业负担重,往往无法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又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很多时候这样的作业都是虎头蛇尾。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及其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专业技术培训要保质保量

  本人参加过多次网络培训,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多半也只是应付了事,学够课时,完成作业,能够毕业。如果每个人在培训中多读,多研究,多写文章,而且能够把这种习惯坚持下去,肯定能取得非同凡响的成绩,不断更新知识,我们才是强大的。我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真心希望自己成为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的优秀教师。只有先提高教者的能力,才更有利于学习者能力的提高。

  2.教师应该增加系统性的阅读,而不仅仅是依靠网络资源

  运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虽然方便快捷,尤其在电子备课推广以后,几乎九成的知识补充都来源于网络,这样就导致阅读缺乏系统性。既然已经选择了做历史教师,那就做一名读书人,奋斗着,钻研着,不断厚实文化底蕴,培植教育智慧,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吧!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感慨网络技术发达的同时,不要忘记遨游于书海的那份惬意。

历史的议论文13

  近几年以来,高考历史主要侧重于考察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知识迁移等方面的能力,过去那种押题、猜宝式的做法已属迂腐,题海战术更是让学生屡屡吃尽苦头。因此,教师无论怎样讲授或者复习,都必须精讲多练,突出知识重点,从培养学生能力、夯实双基为根本出发点,否则对学生将贻害无穷。

  如何抓好高中历史学习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所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们都知道,要想盖好一座漂亮坚实的大楼,必须有一个坚实的楼基。同样,我们的学习,也必须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离开基础知识,一切免谈。有个学生曾问我,在复习之前能不能先讲整个历史的大知识结构,然后再复习基础知识?我随即回答,我做不到你们也学不到,你们只有对历史上的每一时期、每一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每一条基本线索完整掌握了,先形成小的局部的知识结构(即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的知识结构),你才能理解历史,而大历史结构则水到渠成。因此,在我们的第一轮复习中,要全面复习,所有重要的概念、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内容都应该学习掌握,其中要特别重视阶段特征的掌握。对基础知识要记忆牢固、理解准确。在全面复习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看书一定要细、要全,又要注意前引后联,注重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要读透、读懂;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记牢、记死,对照考纲写出相关的内容;做适当的.练习,注重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及时反思、纵横联系,适时拓展思路。切忌急功近利、心存浮躁,否则将一无所获。

  二、端正态度,从心理上克服背书的恐怖感

  学文科的学生都知道,到了高三需要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什么政治、地理、历史,甚至还有语文等等,而且今天背了,明天就忘,老师一提问什么也想起来。学生都非常苦恼,进而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背书无用,不愿意背书,而这恰恰正是文科复习的大忌,基础知识不背你能掌握吗?其实我看这里面和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关,也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有关。在每次文理分科时,我都对文科学生说,你们既然报了文科,就是背书的“命”,必须准备好死记硬背,打好这场艰苦的战役,要日日背、月月背、年年背,直至背会为止。当然,作为文科老师必须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树立文科学习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背基础知识是学好文科知识的基本方法。比如,我经常训练学生对所要背的知识要学会提取“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局部掌握以达到整体知识的掌握。例如:新课标必修一专题四第二课《历史伟大的转折》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让学生提炼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经济路线”等四个关键词,就很容易掌握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三、循序渐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今天我们都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那可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注意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前面我所说的背书,那不是傻背,不是从头到尾不假思索一字不落而背,那样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弄不好什么也记不住。这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先理解,即梳理要点,分层次分解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同时,老师要注重解题思路、方法、答题的规范要求等方面的讲解,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还要充分利用教辅资料上的“拓展阐释”、“特别提醒”、“例题剖析”等诸如此类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我的观点是:学生能理解的,自己去理解掌握,我只讲书上需要补充的,或者学生反馈不懂的问题,借此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者,可让学生建立一个纠错本。每次历史考试结束后,不少学生往往在不该出错的地方屡屡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纠正错误的笔记本,在每次老师讲评完试卷后,让学生在纠错本上列出自己所犯的“错误”,最好简要列出错误的原因,以便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这个纠错本,老师应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准确的良好习惯,这将大大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四、加强训练,强化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老师要时不时地选择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已学知识的遗忘程度,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要特别注意非选择题答卷的规范化训练,提高答题技巧,做到:

  一是“条理化”,指所需要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在书面表达时都要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二是“要点化”,指回答问题时注意简洁、突出要点。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归纳概括、锤炼语句,一般要注意语言简明、史论结合。

  三是“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①、②……分隔,使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四是“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卷面书写要工整,仔细认真,标点齐全,不涂抹、不画箭头、不加小注,勿将答案内容写入密封线内;

  至于怎么选题,各位同行都有自己的方式,我就不说了。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师生配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定能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的议论文14

  人生如茶,不经过沸水的反复冲泡,就无法绽放自己生命的清香;人生若鹰,不经过无数次的跌落,也不会展翅翱翔蓝天;人生似蛹,没有冲破茧壳的痛苦挣扎,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它美丽的翅膀。是啊,这一切,不正是因为有了你---挫折吗?当你越过人生中的这一道道沟沟坎坎之后,蓦然回首,你便会发现,成功就在这一道道沟壑铺就的尽头等着你。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想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打败,尝其粪便,以取得吴王信任而送其返乡。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的耻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越王重新取得人民的拥戴,终于帮他以血洗血,圆了他和复国之梦。这,不就是因为你吗,是你,让他的心志得到了磨炼,懂得忍辱负重,最终成就了他的千古霸业!

  世界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濒临多次崩溃的边缘,度过了悲惨的童年,青年时代又孤独失意,人到中年又失去了作为一个音乐家犹为重要的听觉,备受打击的他,没有屈服于命运,屈服于挫折,坚持自己对音乐的梦想,口衔筷子,利用声音的'震动来判断音律而谱就了惊世之作《命运交响曲》。这,不也是因为你吗?是你,让他愈挫愈勇,从磨难中奋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只有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自己的命运才能由自己来把握!

  霍金被人们誉为当今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然而遗憾的是,他却是个从26岁起就与轮椅为伴的人。年轻的时候他便患上了肌肉萎缩症,继而又因肺炎丧失说话的能力,只能靠一种语言合成器来帮助他发音,那么,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他曾说:“我一直很幸运,我的病情发展比一般患者慢得多。这恰恰也表明,任何人都不应丧失希望。”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挫折,是那玫瑰花枝上的刺;挫折,是那彩虹之前的暴风雨;挫折,是那光明之前的黑暗;挫折,是那成功的垫脚石,因为有了你,人生更丰富,因为有了你,生活更精彩。

历史的议论文15

  轻轻地,我走在闪着幽幽青光的铜版小路上,仿佛向苦难的历史深处走去……

  寒风飕飕,冷雨霏霏。脚下,一条40米长1。6米宽的特殊的铜版路,沉重地向前延伸,延伸,一直通向南京大屠杀30万死难同胞纪念墙……

  一块块铜版上,清晰地浇铸着位大屠杀幸存者的脚印,或深或浅,或大或小,它们忠实地记录着历史上令人揪心的一刻,让我们沉重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轻轻地,我走在这浸透血泪的铜版小路上,仿佛看见屠刀掀起的腥风血雨,听见遇难者在愤怒呐喊……

  双脚印中,有朝夕相处的夫妻,有情同手足的兄弟,有拖着一条残腿的孤寡老人,也有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大法官。每一双脚印中间都刻下了他们的名字和年龄,每一双脚印逼真而精细,看锝见每条细微的纹路……哦,这是历史证人的脚印啊!

  路的两边,醒目地竖立着两座铜像:一座是9岁时被鬼子的子弹打穿左肩的倪翠萍奶奶,瞧她袒露的肩头上,罪恶的弹痕深深地抠进了骨肉;另一座是0岁时被子弹打穿右腿的彭玉珍奶奶,她正拄着拐杖向人们痛诉鬼子的灭绝人性的暴行!

  瞧,这一双特殊的脚印,左脚只有四个脚趾,这是周文彬爷爷的足迹。据说,当他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吃人的子弹呼啸着射穿了他的嫩脚趾……

  看,这块铜版上只留下一只脚印。呵,那是吴秀兰奶奶青春年华的时候,被日军屠刀砍断了一条腿,鲜血喷涌,痛不欲生……

  是的,双脚印记录了个血泪斑斑的悲情故事,浓缩了30万遇难同胞的弥天苦难啊!这些历史证人的脚印告诉我,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轻轻地,走在这永不磨灭的青铜道路上,我年少的灵魂在经受历史风雨的庄严洗礼……

  冷雨淅淅地飘洒,混和着的热泪,打湿我火辣辣的脸庞。我倚在沉实凝重的纪念墙前,只觉得胸中奔涌着炽热的`岩浆,随时要喷迸而出!因为我心灵深处有着痛苦的感应:纪念墙内,30万屈死的冤魂在呻吟在呼号在血泊中挣扎;30万期盼的魂魄要冲出墙体同骨肉亲人团聚;30万不死的灵魂要回归自己的故里,看一看家乡天翻地覆的大变化,看一看花团锦簇的六朝古都……

  然而,我悲痛地知道,这一切不可能再现了!当年的血雨腥风早已化着今天无声的誓言,而这些记载历史的青铜脚印,将永远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将把杀人的侩子手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将铭记住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最残暴的一页!

  轻轻地,我随着潮水般汹涌的人流,迈步在每一双铜版脚印上,一步一个脚印……

  浩荡的江风劲吹,胸前的红领巾飘动。我的心灵从沉重的悲愤中醒来,向着历史的光辉未来走去。面对那双血泪脚印和那堵高高矗立的纪念墙,不知不觉中,我慢慢将右手高高地举过头顶……

【历史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历史的议论文07-23

语言的议论文作文_议论文01-10

议论文温暖在人间议论文09-16

微笑小学议论文-议论文04-05

直面困难的议论文_议论文01-10

让的议论文12-28

议论文05-16

【精选】议论文05-16

经典议论文06-24

经典议论文(经典)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