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体裁作文> 历史的议论文

历史的议论文

时间:2024-07-23 10:15:35 体裁作文 我要投稿

(通用)历史的议论文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的议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历史的议论文15篇

历史的议论文1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题记

  我这人自幼喜爱阅读,在书房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中,最钟意的非《三国演义》莫属。

  《三国演义》出自明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历史改编而成,同《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被列为“四大名著”,其中《红楼梦》文学地位最高,有着“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而鲁迅先生则表示:“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而正因为许多老百姓对这两本书的热衷,使得他们很容易将历史与文学混淆起来,而我由于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就爱屋及乌地去了解历史真相,结果发现其中许多地方较之历史有着很大的出入。

  许多人一谈到三国便想到那位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可诸葛亮到底有那么神吗?

  先说空城计,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军浩浩荡荡兵临城下,只有两千五百人马的诸葛亮急中生智,上演一出“空城计”。结果大家是知道的。司马懿因担心有埋伏而撤军了。这个故事罗贯中应在写得太精彩了,以致人们都忽略了故事的真实性。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解的时候就说了:诸葛亮当时屯兵阳平,司马懿驻兵宛城,若真按裴松之所言,那么这个故事一开头就在忽悠人,若裴松之记载有误,我认为空城戏这出戏也是唱不下去的。大家推断一下,司马懿这个“少有奇节,聪明多略”,“每与大谋辄有奇策”的自幼聪明的军事天才如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在此我想了用一下易中天教授的观点:一?司马懿为何不派一组侦察兵进去一探虚实。二?“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既然都能看到孔明的“笑容可掬”为何不派一组弓箭手来个万箭穿心,动摇西蜀之根本以绝后患。三?为何不“围而不攻”。围他个三天三夜。

  再说赤壁,赤壁直至今日仍有两种说法,一是以裴松之的《江表传》为代表的.曹操烧船自退。其中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奇隆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二是以《吴书,周瑜传》和《资治通鉴》为代表的黄盖诈降,《吴书·周瑜传》是这样记载的:“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操军舰船,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乃取,艨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极曹公,期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名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引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放火,时风盛猛,悉廷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资治通鉴》与《吴书·周瑜传》基本相同:“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军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中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之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大舰最着前,中江举帆,系船以次俱前,操军吏士皆出营主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放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兆船,延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众。”看完了史书现在再看回《三国演义》:“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洛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看到这使我想到香港早期的僵尸电影,摆个神坛便能呼风唤雨。

历史的议论文2

  中华泱泱大国,上下5000年。自原始社会至今21世纪,历史源远流长。文明古国的历史更是全人类的财富,后世的瑰宝。

  现代的古风手游大批崛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王者荣耀》。这是一款当下大热的英雄对战手游。从20xx年11月正式公测至今,已经有超过两亿的注册用户,每天在线玩家超过5000万。何曾想,这样一款火爆的手机游戏却恶搞历史——为国悲壮牺牲的男英雄荆轲变为女流之辈,被世人尊为诗仙的李白成了刺客一流,悬壶救世的名医扁鹊却是用毒高手……

  这种扭曲颠倒历史,破坏了是非去折的行为现象,扰乱了世人对于价值的评判标准,歪曲了历史的真实性,毁坏了人们对古代英雄侠者,文人墨客的美好敬服与对其高尚情操,艺术作为的崇尚。

  种种破坏,条条危害,无一不表明现世应该尊重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其真实性不容侵犯!

  现世的手游玩家正逐步低龄化。一篇小学生关于荆轲的作文里面提到,在他的认知里,一直以为四大刺客是荆轲,韩信,李白,兰陵王,其中荆轲还是唯一的女刺客。

  还有网友讲到这样的现象:一位年轻妈妈给自己四五岁的小孩讲三国的故事时,孩子却大喊:“周瑜是好人,我玩过!赵云是坏人!张飞是坏人!《王者荣耀。》里面说过的!”

  现如今四五岁的低龄小孩就能接触手游。幼儿在对历史不知情,不熟悉的状态下,就被强行灌输了错误的历史状况。虽说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但往往错误,缺乏真实性历史的灌输造成的终身危害要比培养起兴趣这一好处要大得多。缺乏真实性的手游向低龄儿童阶层进军,对于这些接触到颠倒历史的低龄孩童来说,这将会是不可抹灭的创伤——形成了错误的历史观,致使影响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毁其一生。

  点点影响,多多危害,无一不告诫我们不可侵犯历史的真实性。

  唐诗宋词,山水墨画,陶罐青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追求隐逸的陶渊明其高洁的品格,诗仙李白的'浪漫诗歌,四大名著的伟大文学价值。为何不将其完整的传承发扬光大?却是要颠倒黑白,破坏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美好崇敬。

  当代中国积极传承中华文化历史进程中的精华,人类发展历程中的结晶。大力兴办孔子学院,积极促进《论语》等古代优秀文学作品进校园,甚至加入了高考考纲。充分利用媒体渠道,开播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足以见得我国历史的珍贵及其无穷的价值,是造福人类的瑰宝。如若将“圣贤孔子”的形象加以丑化颠倒,那世上的美好德行岂不是销声匿迹?犯人也应被释放,而无罪之人却是要受牢狱之苦,世上何有如此道理?

  所以,历史具有其客观实在性和不可改变,且必须具有的真实性,是不容人侵犯的。

历史的议论文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人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不能忘记我们的前辈们反抗侵略的一次次战争,不能忘记那些为了祖国的强盛,努力奋斗的仁人志士,我们不能忘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屈辱,也有过英勇的反抗。回顾过去,我们的国土有的被列国列强行租借,有的被他们强取豪夺,四散飘零。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都曾经脱离了母亲的怀抱。1984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下了一千多条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饱受了外国侵略者的欺辱……

  随着列强铁蹄的'践踏,中国许多名胜古迹顷间变为废墟。成千上万的珍贵文物被他们疯狂掠夺,流散他乡。1960年10月,圆明园就是在侵略者的疯狂掠夺下,成为一片废墟……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我们人类文明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骨气,保护着中华民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狼牙上五壮士——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

  现在,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不断崛起。世博会的盛况、奥运会的精彩、神州五、六、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南极考察站的建立……一切都在说明:我们是不屈的中国人!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同学们,我们永远是自豪坚强的中国人,让我们共同建设更美好、更强大的中国,铭记历史,创造未来!

历史的议论文4

  一、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虽然历史不能重复,但是历史是可以再现的,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唐诗宋词朗诵会、外出参观、历史小品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20x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我们可以举办一个相关的知识竞赛,在学生了解建国65年的风风雨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既掌握了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再比如,中国古代史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许多成语的典故,我们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的时候,可以上活动课,让学生自己找古代史上出现的成语,把它以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学习了历史,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和表演的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强化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改变那种大包大揽的作风,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参与。而这种参与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强化学生的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利用课余时间预习该课内容,初步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在上课时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再次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提出本节课问题,学生边看书、边思考,进而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衔接性和问题的层次性,既注意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也要注意对基础差的学生的培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能力

  对于一个有经验的历史教师来说,我们要不断的'采取好的教学方式,做到有效讲授,有效指导,有效提问,有效调控。比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或者是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也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变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和单纯语言讲解的教学模式为灵活、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或者也可以利用一些个小故事引出学习主题。比如,初中古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成语典故,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成语典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第7课《大变革时代》时,可以充分利用立木为信这个成语故事,课前让学生们分好角色,在上课时由学生们表演这个成语故事引出商鞅这个人物,在指导学生看商鞅这个人物在历史上都做了哪些事?同时代的社会变革还有什么?引导学生去探究本节课的内容。当然,也可以在课上教师自己设计一个短剧,比如上课时叫学生把什么东西拿到某地,然后给学生一定的钱,开始可能学生会不相信,可是就有学生敢于尝试,结果教师兑现自己的诺言,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这样也能激发学生探究本课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历史的议论文5

  广袤的大地无边无际,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精致的人工湖,造型奇特的树林,皇家般悠闲的景致,各处的名胜古迹,无不掩饰着中国的繁荣昌盛。

  在这美好的环境中,你何曾想过,抗日战争中那悲屈的历史。革命先烈为了如今的繁荣,作出了无价的贡献。抛头颅,洒热血!

  无数英雄的前仆后继,换来如今的成就。张自忠,李家钰,王甲本,武士敏,等等,让我们如何忘怀!

  历史的长河弯曲坎坷,侵略者的硝烟遮天盖日,可中国人民的`光辉永垂不朽!他们净化了铮铮白骨,解救了可怜的人民,他们是值得人尊敬的!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有一句话: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人名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为这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是啊,让我们向着新中国欢呼,致敬,让我们向着先烈,呼出我们的心声吧!

历史的议论文6

  记得在儿时的梦里,我每每想像着兵马俑那支曾经深埋地下秦王卫队,又每每盼望着它在重见天光后的壮丽。

  在梦里,我抓起一缕时代的光,打上兵马俑的印记……

  说起兵马俑,大家都会想起那神秘的秦陵地宫——在八千强秦兵马俑的守卫下,当年叱咤风云的秦王嬴政就在这里静静的躺着,等待着时代将它唤醒。

  在俑坑中,一种扑面而来的豪气与壮丽将你的五官折服,你仿佛游弋在历史的长河中,随处可感受秦帝国的强盛与秦王的霸气。现世的武功让秦王有了超越生死的妄念,于是,一对集豪迈与勇猛于一身的强秦兵马俑,就这样屹立在那个时代的高峰。

  在这里,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兵马俑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兵马俑都富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身处这个历史的奇迹中,你仿佛摇身一变,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员,你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兵马俑粗犷的气息与豪迈的脉搏,那秦时生命的.繁华与喧嚣都深锁在这一排排整齐而各异的秦俑中。充斥在这地宫里的鲜活的秦俑,带着它时代的使命,与泥土瓦砾一同守候着千年的寂寞,在无数个薄雾氤氲的夜晚,仰望着明月孤云,向大地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命运。

  望着这些宁静而生动的陶俑,战场的喧哗仿佛在耳边呼啸,战士的勇猛仿佛在眼前重现。而现在,却只剩下坑前无数的闪光,与坑中凌乱的碎瓦。

  我仿佛在这里,乘着历史的光荣,在无边的大地上,驰骋,前进。

  而历史,终究被大地湮没,徒留下一片无助地哀叹……

历史的议论文7

  在时间这个话题上,人们的定向思维是面对未来,挑战未来,而面对过去似乎还很少,但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过去。

  唐太宗李世明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历史为借鉴,把它当成一面镜子,可清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应该怎么做,从历史吸取经验,来完善今天你自己的言行。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用其激励自己,而达到自己的目标,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狼牙山五壮士豪情干云、气势磅礴的言行振奋人心;周恩来一句铿锵有力、坚而不拔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鼓舞着我们亿万中华儿女;谭嗣同就义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实为悲哉,壮哉,英雄赴义前的难道不值得我们效仿吗?

  唐后主的《一江春水》读过的人都知道是首绝命词,一代君王落孤后的凄惨,让人自然地感觉到一种凄凉、寒酸的场面,然而有没有想过君王下台的.原因何在?是他治国无方?还是跟刘后主一样了?是贪图享乐?是陶醉于诗词之中而误了国事了还是另有他因了?读这些历史性的片段时,你有想过吗?

  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都应该效仿的,而是要让人思考的。1945年冈村宁次签了《波斯坦公约》并和他的军队撤出大陆,这才让中国老百姓解救出来但浓重的笔墨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读起这段历史,你会想起先烈们浴血沙场的场景吗?杀戳与血腥交织在一起,那是人生活的场所吗?慈禧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听了之后你不愤怒吗?就这样一个人,差点让中国毁了。再来说说闯王李自成,本可成就一番霸业,而一时的贪乐成就了他不可一世的惨败,若效仿这些人,实为庸乎,耻乎!

  历史也有两面性,积极地方面放开手脚,大胆去学但也别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对一个明智的人来说,历史让他变得博学,精神风貌为之一新,在空暇之余会思考这些方面影响的原因何在?以后会很少犯诸如此类的错误,这样会使他的言行高与常人一等。

  唉,说到底就是要正对历史。面对历史的丰碑,从它的正面看看写了些什么,再走到另一边去瞧瞧,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些你所不具备的东西!

  xx中学初三:xx

历史的议论文8

  小时候,父亲问我:“水里流着的是什么?”刚满10岁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中国的水中,确实流着中国的历史。古今往来,中国的历史一直与水紧密相连: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李冰修筑都江堰,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水的历史。我们的祖国,也就是在与水的抗争中不断成长的!

  旧社会发洪水,一次就淹了大半个中国。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毁黄河大堤。一时间,洪水滔滔,人命还不如根草!

  水是流动的,历史是向前的。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行动和汗水换来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10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洪水挑战:兴修水利疏河道、造大坝……今天的中国水利建设日新月异,葛洲坝、小浪底、三峡……中国的经济也像中国的水一样,一日千里,社会主义中国,流入了繁荣的新时代。

  1998年洪水好像想再考验一下中国人民,南方的长江、洞庭湖,北方的松花江、嫩江,一起“兴风作浪”。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英雄的中华儿女们众志成城,风雨无阻,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产党员、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用自己的身体,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筑起一道坚固的人堤。洪水退去了,党和人民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1997年,长江、黄河与香江水融在一起。1999年,澳门的水也重新和祖国的水相融合。我知道祖国的水还缺少了日月潭的浓香味。但我相信,中国的水总有一天会流到一起的`。

  中国的历史是中国的水,中国的水是中国的历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我们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也将载着她走得更远。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史,中国的水中蕴含着中国的历史。

历史的议论文9

  当道德折断了翅膀,当是非遭遇了风霜,谁也免不了迷茫、彷徨;当真理蜕变为谬误,当标准面临洪荒,谁也免不了失望、痛苦。生活中谬误与失误常在’,生命中大是与大非常伴,如果无法避免,何不给自己一双慧眼,学会历史般的旁观,理智地去判断是与非。

  漫溯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无疑给我们留下累累硕果,有些“大是”是真理,是阳光,我们不能舍弃,不能遗忘。君不见,激流中的勇士,三进三退,挽救生命于巨浪之中;君不见,衡阳大火二十名消防官兵用生命铸起不倒的长城;君不见,非典肆虐时千百名医护人员架起走出死亡的桥梁……

  这些是英雄的行为,是仁者斗士的精神,更是人类社会最绚丽的夏花!

  然则,有些是非观不是固定不变的,曾经的“大是”而今已然成为大非,正是人类社会前行的脚步改变了这些。犹记由心说最忠贞的守护神,面对熊熊烈焰,毅然揭露宗教迷信者心中的“大是”;犹记比萨斜塔上两个小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伽利略面对宗教的威逼利诱,敢于挑战权威神话,推翻统治欧洲几千年的“大是”:犹记新时代的大学生刘姝威,面对强大的企业,毅然站出来,打碎“蓝田神话”……

  是非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每一个真理出现,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推翻一个“大非”,历史的车轮也是在不断的判断,不断的推翻“非”,不断地成就“是”中前行的。

  当今社会多元发展,思潮滚涌,泥沙俱下。是非观在大浪的冲击下变得有些模糊,这就需要我们给自己一双慧眼,学会历史般旁观,理智地辨别出是与非。既不让“大非”遮住我们的双眼,亦不能盲目去攻击“大是”,这既是对人生的一种倾心呵护,也是对社会,对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一种尊重与责任!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要想成为一代勇者斗士,要想稳步于人生的风口浪尖之上,何不学会历史般的旁观,辨明是非,倾听启航的号角,驾驶自己的“理想号”驶入人生的海洋!

历史的议论文10

  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那些战士,那些不畏困难,坚强勇敢的战士们—候登舟,姜继永,黄世贤······是他们,他们让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战争时期的故事吧。

  在1937年至1938年之内,可恶的日军轰炸合肥40余次,炸死了300余名居民,被扎伤致残的有700余人,更有无数房屋被炸倒烧毁,他们竟然拿杀人做游戏!更可恶的是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占南京后,为了报复中国队的抵抗,竟然进行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一共死了30万人!这些血泪史,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有一次,部队发现有数百名日军在对岸集合。到了傍晚,日军的橡艇企图偷渡,等敌军渡至江心时,部队出其不意的痛击敌人,日军死伤惨重,少数爬岸的日军也被击毙。我国狠狠地反击了一次。

  日军投降后我国部队去济南収投降日军的武器,有的日本鬼子虽然成了俘虏,却还傲慢,对侵略行经竟没有悔改之意!

  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而先辈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是为了智慧和启迪,作为小学生,我们要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史为鉴,行中求索,更好的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现在,我们生活幸福,这些幸福来之不易啊!如果没有那些勇敢,爱国的战士,我们哪来的幸福?可敬的战士们!你们付出了一切,就是为了祖国。你们的勇敢,坚定使我们震撼!中国有这么多爱国的子孙,一定会越来越强,永不落后!

历史的议论文11

  荆轲又唱着他那经久不衰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老调子,领着人家秦舞阳去屁颠屁颠地刺秦王了。然后在我们笔下,他又要悲壮地用他的鲜血染红夕阳,浸透历史。荆轲是古到掉渣的人了,我们到是很能发掘,把古人的伤疤一次次揭开,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们笔下死去活来。

  项羽也比荆轲好不了多少,他要不停地唱着悲凉的曲子,要在我们的指挥棒下上演一幕又一幕不同版本的霸王别姬。最后还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自杀。这还不算完呢,他还要被我们大肆评论一番,或者是忍气吞声地看我们篡改历史。他又能怎么样呢,尸骨都已经烂掉的人了,最多横眉怒目在心里嚷上一句:“小样儿,你写吧!我忍还不行!”

  李白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活着的`时候不得志,总算死了吧,又被后人拿到作文中去换取分数。写就写呗!也是一种光彩嘛。所以他也只能心甘情愿地在我们笔下不断摆出“举杯邀明月”的pose,再叹上几口气,作上几句悲凉的诗,最后等我们发表上几句大论,他才可以灰溜溜地谢幕。

  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在我们笔下毫无对策可用。在我们的催促下,他必须早早起来,去玩那套“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把戏。干完这个,他又要去急匆匆地种他的金字招牌――菊花。最后再摆出一副悠闲自得的面孔。这就算是OK了。

  呵呵……真想问一句,这样有意思吗?拿者古人的血泪哀愁去换考场上的分数,很高尚吗?是为了创新?让古代一群老胳膊老腿来吼摇滚乐,扭迪斯科,很创新。那我们要不要写啊?写写自己的事,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不是挺好吗!干嘛非要翻那些古代的沉芝麻烂谷子?!干嘛非要写一些恶心自己更恶心别人的东西呢?!玩历史有意思吗?至少人家还是我们的前辈,尊重尊重人家,别揭人家伤疤,不行吗?你自己又不是一张白纸,随便搜搜就有一大堆东西写,用的着去玩历史吗?

  对于这种文章,不外乎三种,一种是文言文翻译型,一种是篡改历史型,还有一种是评论历史型。第一类真是好笑啊,现在文言文翻译书到处都是,用得着你翻译?况且你那还不一定准确。第二类简直不可理喻!历史已经定型了,有本事你蹦回古代去改啊!现在在这里打着创新的招牌胡说八道算什么本事!至于第三类,纯粹是闲的没事干,历史用的着你去评论啊?要史学家都是吃闲饭的?!所以我对最近日益增多的历史文章十分反感,他们简直和八卦记者有一拼了。

  唉……请大家一起做件好事,让古人们安息一下吧!不要再玩历史了!不好玩!

历史的议论文12

  就像书店里卖的历史书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有酸,有甜,有苦,还有很多平平常常的小事。这么多东西组合起来,就变成了自己的历史。我们还有现在,有将来。将来是不受确定的,每个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当然啦,也有酸,有甜,有苦,还有很多平平常常的小事。经历过的未来,又变成历史了。

  什么叫历史呢?比方说,你的目光扫过这一行,这一秒就变成历史了,哪怕你重读一遍,这一刻与上一秒的速度、动作、环境都一样,时间也不同了。就像人类的历史已经渡过了1997年,就不可能再来一次1997年了。知道了这些,是不是感觉时间不停的流失,不停地书写着历史呢?

  经历过的一切,就都叫历史。可以这么说:没有经历过以前那些平平常常的事,就不会有现在与将来了。你看:出生很平常吧?全世界每过几秒,就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婴儿出生。10年,20年前,那一刻的成千上万个婴儿里,是不是有一个是你呢?出生是平常的,但是是现在在读文章的你出生,那就不平常了。因为如果你没有出生,你就不会在读这篇文章,不会做以后与现在的一切一切的任何事了。那些同你一起出生的婴儿,对于你来说是平常的,但对其他认识他的人来说,又变为非常非常特殊的了。所以,历史有许多许多个身份。

  为什么我们有历史?为什么我们需要历史?历史不仅是通向现在与未来的'铺路石,还是领导我们不误入歧途的领路人。假设你很久很久以前在路上被一个大坑给绊倒了,那么下次你经过这条大路时,就会想起那个历史,你一定一定会很小心,不会再傻傻的被再绊倒一次吧?

  好了,经过了那段出生与成长的历史,你长啊长,到达了现在。现在是什么?比方说,你现在在读这篇文章。这个比喻,是不是与历史的举例很相像呢?但是这是不同的。虽然你扫到这行字的这秒成为了历史,但是现在是你正读着整篇文章的过程,还有一些没有读完,所以你正在读。这是不是很神奇?一边制造着源源不断的历史,一边又经历着现在。

  现在是这三个关键词中唯一比较特殊的部分。想想看,你能改变历史吗?不可以。你能预测将来吗?估计只有神仙才能做到哦。但是现在,是可以紧紧握在手中的!现在你虽然在读文章,但现在你也可以活动活动你的任意部分。伸伸手,踢踢腿,也可以现在就喝一口茶。

  为什么我刚才没有说“你能改变将来吗”而是说了“你能预测将来吗”,因为将来确实是可以被改变的哦。那为什么我不说唯一不可改变的历史为“特殊的部分”呢?因为如果没有现在,将来是永远不会被历史或自身改变的,必须是现在做了什么事,它才会发生变化。你一定听过“未雨绸缪”这个成语,或是看过蚂蚁搬家吧?正是因为现在蚂蚁搬了家,或现在带了伞,才避免了被雨淋湿。现在真的很奇妙很奇妙,如果历史是上文,将来是下文,那么现在就是承上启下的中间段啦。因为现在正制造着历史,改变着未来。

  未来是非常玄妙的。就像你还是读着这一篇文章,怎么也不知道后面会写那一段话。如果你跳着读,先知道了后面,后来也不知道中间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故事一样。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着什么,只能做这一切的准备,以防意外。只是在做准备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丝可以把握的玄机罢了。就像以前的地震仪,现在的天气预报。但这些有时也是不准的。地震仪我不知道,但我每天都在看天气预报。就像有一次学校要在星期五春游,结果天气预报说要下大雨,我们只好作罢,但是那天晴空朗朗,一丝雨都没有飘下来,我觉得好可惜哦。

  所以呀,实在想做的事情经过法律允许后都可以做,哪怕事后觉得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都不会后悔。这样总比当时想做却没做,事后不停地懊悔、想像“如果做了会怎么样”要好得多。

  历史,现在,未来这三部分两两关联,他们强强联手,选择了那一刻出生的婴儿,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一生。这三者,大概就叫人生吧。

历史的议论文13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做出"中国"和"西汉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20xx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20xx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历史的议论文14

  一说到曹操,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奸诈、诡计多端、多疑,凶狠的奸雄;一说到刘备,人们的印象是这样的:爱民、善良、重用人才的贤君形象。

  从很小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原因很简单,《三国演义》里用了大量的文笔去写的。但我长大以后,突然渐渐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不过是作者给我们奸诈与善良。别忘了,作者本身是一个拥刘反曹的,他在主观上已经占到了刘备一方。

  曹操奸诈吗?当然,他不过是汉末的一个小官,靠着谋略与机遇,也就是作者所写的奸诈建立了天下。《三国演义》曾说他: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姑且不论这是真是假,至少从历史中很多事情上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们想一想,从古今中外的著名政治家中,从Lincoln(这个人违反过先发发行过绿背货币)到毛泽东,哪个政治家没有用过手段?光靠民心只能立本,没有手段何来在这个竞争中生存下去?别忘了刘备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连自己的领地都没有。但作者却故意突出了这种奸诈狡猾。于是我们只看到了书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不敬,却忘了这在乱世中保护了脆弱的汉室;于是我们只看到书中曹操穷兵黩武,四处征战,却忘了他曾在北方实行屯田政策,救了无数人;于是我们只看到书中曹操因猜疑而诛杀了杨修、华佗等人,却忘了重用郭嘉的是他,重用荀攸的也是他。曹操不是完人,但也绝不是书中所写那般不堪。

  刘备善良吗?当然。他仁义,他爱民,他反对曹操那样霸道的政策,他在每一个领地上都收获百姓的爱戴,君不见荆州数十万人民都跟着他逃跑。手下人也十分忠心,关羽千里走单骑回到了刘备身边,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还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招摇撞骗,哦不,是广招人才。然而,任何一切的东西好到了极致便是假。作者一味地描写他的好,却忘了刘备也有他的不足之处。比如说长板桥摔阿斗,看起来像是关心部下,其实细细一想,哪一个父亲会把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看得比手下人还轻?再比如说攻打益州,满口的仁义道德,说是为了正义而战,其实实质上就是除掉自己的同族之辈,还是用一些小手段进入益州的,即使当时益州太守刘璋昏庸无能。他为了自己的兄弟大举进攻吴国,手下几十万人战死了。可作者仍然说这是兄弟间的情义,为了仁义牺牲了几十万人,说白了,他是为了自己的兄弟、自己的私义,极其自私。刘备必然有善良的一面,但他同时也有自私的想法,也有奸诈的手段。

  或许有人会问:管他呢,反正这只是一部小说,何必上纲上线。诚然,如果是小说,倒也无妨。但别忘了,它是以历史作为基本素材的,很多人是把它当成历史来看。几百年来曹操就这样被那么多人误解,公平吗?文学作品可以有艺术上的加工,但历史的东西,应该有一条底线:客观、公正、合理。

  最后请那些历史作家们牢记一点:客观对待历史,不要让你的态度你的作品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观、价值观。

历史的议论文15

  历史滚滚,如长江东逝水。时光历历,际会风云,星河璀璨。

  这是中国,我是历史。

  历史是一部人类进化史,从茹毛饮血到人工取火;从采集野果到吃上熟食;从石器到青铜器、到铁器;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社会。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艰难困苦,用筚路蓝缕创造、铸就了永恒。

  历史是英雄的赞歌,岳飞精忠报国,立下了赫赫战功;霍去病英勇善战,两次率兵大破匈奴;李广一生多次征战匈奴,却始终没有得到封赏的机会,可他的壮举,会被所有人永远铭记……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历史的长河中,数不清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明创造陆续被记住。从最早的.元谋人、蓝天人,到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再到后来的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他们的秘密正在被我们慢慢地揭开。

  文明中外,到现在还让外国人羡慕,吃惊不已的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历史也是一部吃瓜史,各种滑稽人物轮番上场。周厉王在位时,觉得什么都是他的,于是直接控制了山林湖泊,还下令国人“不许说我!”最后,周厉王惨死在异乡。

  周幽王为了博取宠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诸侯们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场面,哈哈大笑。此后,周幽王多次点火,诸侯们渐渐都不再相信他。最终被犬戎杀死。这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夏桀日夜与宠妃妹嬉饮酒作乐,残杀百姓,还说人民和他是月亮和太阳的关系,月亮不能灭亡,太阳当然也不会灭亡。后来,商国国王汤战胜了桀,灭掉了夏朝。

  历史诠释了什么叫“忠”,介子推为了让重耳活命,割下了自己的肉煮给重耳吃。即便后来他没有被封赏,但当重耳火烧绵山时,为了让重耳好好治国,带着自己的母亲被大火活活烧死。

  秦国的改革家商鞅,在生前一心为秦国主持变法,可死后却遭到车裂,但秦始皇还是征用了变法。

  吴起率军攻打秦国时,作战期间他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但吴起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最后被贵族们乱箭射死。

  历史也诠释了什么叫“贪”与“奸”。西周初年,齐国大夫田和将齐康公流放到海岛上,自立为国君,史称“田齐太公”。此后齐国在历史上被称为“田齐”。

  历史更会让我们铭记那些永不磨灭的不朽,陈寿因三国志而不朽,陈慎因说文解字而不朽,大禹因治水而不朽,赵崇因花间集而不朽……

  时光匆匆,唯有历史永恒。这是中国,我在这里,我是历史。

【历史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历史的议论文07-23

(优选)历史的议论文07-23

历史的议论文15篇【优】07-23

语言的议论文作文_议论文01-10

议论文温暖在人间议论文09-16

微笑小学议论文-议论文04-05

直面困难的议论文_议论文01-10

让的议论文12-28

议论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