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时间:2024-01-03 07:10:40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浅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1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总之,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2

  小学作文教学,要在潜移默化中激趣;要在欣赏美文中体会和感悟;要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要与学生转换角色。

  读写结合讲练互动想象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达真情实感。”可是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是:很大一部分学生面对作文仍然是恐惧心理,显出为难情绪。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摆脱这种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事可议的困境,使他们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真正感受到写作中的乐趣,这已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哪里,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在哪里,激活学生写作激情的载体又在哪里――这可能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苦苦追寻的一个问题,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点其实有很多,增加阅读量;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写作训练中教师给予他们的欣赏与鼓励;老师在设计作文题目时是否考虑贴近学生生活,等等,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相长,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写作之“趣”

  前苏联教育家伯拉斯指出:“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发现相应的命题和法则。”这对作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怎样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自己的精神乐园,使作文变难为易呢。我认为仅仅靠一篇范文的影响是不够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引导和熏陶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渗透写作的内容,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进而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来探讨作者石铁生和母亲这两个典型人物为什么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同学在讨论中,自然地掌握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好好活的思考”。在作文欣赏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网络等资源,把有关字斟句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如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推敲”这一单元中的“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三个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之所以生动,是与作者精心锤炼分不开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修改和再创作的过程之中,使课堂一下子变成了学生们其乐无穷的读写天地。围绕课文内容所作的这些工作,同学们都会对这些经典有自己的全新的理解,他们自己的写作兴趣也会被慢慢调动。

  二、激发审美情趣,让美文与学生同行

  小学生的语言匮乏,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作文成文的畏惧,如何使学生克服这一问题,使他们乐于在写作中展示自我,让作文成为他们自由挥洒的舞台呢?此时,对美文的欣赏与采撷就十分必要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文,学生们也同样有欣赏和喜欢的情感在里面。因此,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环节,激发情趣,这样在日积月累中,为学生们储备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思之源。

  那么,我们的教师就应利用平时的晨读和自习,让学生阅读美文,积累素材。美文的特点是用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及自然景观,它的突出特点是形象性。通过阅读美文,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具体形象,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词汇,这些形象的词汇在想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鼓励学生搜集美文资源,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做好记录,切实指导学生多读书,巧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语言优美的,思想适中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同时,应该在每天让课前,安排一部分学生为大家背诵一小段自己写的习作。并要求同学在听读后,评出一两句大家认为经典的内容,并用心记忆和体会,我想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写起东西来也会越来越主动,越来越用心。

  三、向课堂要成效,让写作课变成学生的一种期待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场所和途径。过去呆板、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厌倦,更容易抹杀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也清楚,小学生善于直观的形象思维而缺乏抽象的想象思维。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敏感性和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好胜心理。因此,根据这种心理和思维特点,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挂图、灯片把抽象的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由图象到课文,由直观到抽象,逐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把课文中丰富的知识转化为由直观到抽象的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从而产生兴趣。为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师生互动,一起打造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来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写作。

  四、角色互换,与学生一起探求生活中的写作乐趣

  如何在写作中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的:“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历代小说家笔下的文字无一不是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原型,所以,教师在写作指导过程中,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引导。启发并鼓励他们说心理话,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例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一篇《我的同学***》的习作。就应该自己先写一篇记述教师自己的小学同学的下水文,并在指导的过程中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激发写作热情。在这样贴近生活的引导下,写作在学生心中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他们自己的有血、有肉、有情趣的日常生活了。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读写结合、讲练互动,注重直观与抽象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师的丰富生活体验及课堂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导,都会使学生们在写作课上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3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重要一环。小学作文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创精神。作文教学的原则有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个性发展的实现和创造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主体;创造性

  作文教学的主创精神是指学习主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参与作文学习全过程的自觉意识、创新思维、积极情感、发展动力和健康人格等,它主要定位于主体地位的确立,个性发展的实现,创造质量的提升以及学习价值的超载。核心是人本位。长期以来,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改革总在翻新花样上做足了文章, 主创精神严重缺失是不争的事实。显然,作文教学实在太需要脱胎换骨,太需要从人本位这一根本点上摒弃或改新其既有的教学理念及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这样,问题就提出来了:学生的主创精神既然在“结果观”或 “过程论”的两种作文模式里无法得到科学的确立或表现,我们就有理由要求作文教学在倡扬主创精神方面得到更多一些、更好一些。事实上,包括作文教学在内的“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它应该彻底抛弃僵化、尖子主义、封闭性和在学生方面设置的人为障碍,它应该勇敢地接受新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一、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原则

  作文教学应该是学习主体积极要求完全参与且极具创造性色彩的全方位、多层面迭架的开放系统。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关注人的发展,并以此为前提,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以保证学生确然在主创的学习经历中成长,这也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本质的深刻性。

  学习主体的讨论,溯其源太抵发源于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的“学习迁移说”,布鲁纳的迁移说意思是:学生参与学习,其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日后的学习其它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有了关于学为主体的初步认识。虽然这种认识还停留在初步阶段,但在今天仍不乏意义。因为,承认学生独立的迁移能力,就是认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求主动发展的必然性,理论上是关于人在学习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的认知,可惜这种讨论并未深入下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型教育里的民主精神已经向教师权威挑战,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发展的能力之上.挑战的内在要求就是对主体地位的渴望.这样看来,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其本质是人的自我发展的观照。因而,作文教学只见结果或只见过程,却总不见学习主体的人本身的做法,可以说是布鲁纳之后的倒退。学习主体离开了本应占据的主体地位来奢谈作文教学改革,本来就是水月镜花。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内心世界千姿百态,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写出他们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思想情感,他们的作文该有多么真实!多么富有灵性!这样的小学生习作才是有价值的。从这样的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欢笑、嬉闹、赌气、撒娇,感受到小学生稚嫩而可贵的思考,聆听到童心欢快的跳动。

  二、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原则

  “学习在结合与人文科学方面尤其应当个性化。”不管我们如何去面对,每一篇学生作文,事实上都是习作者在学习母语的特定过程中个性的表现。教师理所当然地要提供更大的释放空间,以实现个性的发展。毫无疑问,作文教学要求个性发展,能够充分、深刻且独特地关注个体人的成长,确保每个受教育者获得特别适合自身的作文教育,并最终得以持续发展。

  发展个性首先要解决发现个性,认同个性的问题,其次才是个性发展的实现。我们可以把教育的功能视作对人的再铸造,而这种重塑,本身就是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人人各有其独特的潜力。”从一个侧面通俗地诠释了关于人的教育实施的本质。

  主体的人,其学习思维,方式乃至风格当然是差异的、个性的。孔夫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做了教育的个性对待,我们却在今天还喋喋不休于所谓传统。好的作文教师,要做好的第一件事,不是发掘好的作文,培养佳作家,而是发现他们的个性以及个性在作文学习过程的要求与表达。先见人尔后论文,人不同教授之道亦不同,重要的是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写作差异,个例地,极具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应该有这样的机制,既保证学习者机会平等,又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

  实现个性发展,本质上是一个主体地位问题。只有共性的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师中心论。发现个性,发展个性的作文实践,必然要求教师、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角色置换和渗透,也必然能够还主体地位与学生。

  三、学生创造质量提升原则

  如何科学地引导或调控这种写作的张力和空间,以实现创造质量的提升。提升质量,有两个层面:

  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创造。写作中的创造欲望,总是与一定的主体意识的觉醒相伴生。这就决定了作文的创造必定同步以语文的学习、生活的经验那里获得具体有来我特质的认识和感悟,以个性的激情和思维去经历作文的全程。这种经历当然应该是积极的自我格场,总要或多或少地表达对社会、人生乃至语文学习本身的创造性构建。因而学生的作文势必要表现为一个群体里的多样性,教师的发现、尊重进而认同就成了催生创造或扼杀创造的关键。

  二是前瞻并提升学生潜在的学习创造。我们期盼学习主体参与作文全程,其创造性应该得到充分释放,激活学生的创造潜力并为此为基础提升创造的质,就成为作文教学的要务。21世纪对人类问题的普遍关注和科学技术惊人的进步,使得工业革命以来的学堂维持性教学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作出呼应的开创型教学。加上母语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以可能见人见智的文学形象,人类情感,本我理性来感悟生活。传统关系上既有的师生“生态平衡”,已经受到最多的批评的挑战,对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前瞻和提升的作文过程,也已经陷入困境,手足无措。一个善于开启学生创造智慧之门的老师,在以“悟情”为核心的作文天地里,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作为“向导和顾问”的老师,尤其要充分预见学生完全有可能被激活的创造领悟和灵动,民主、和谐就成为这种前瞻的保证。同时,加强针对性指导以提升创造的品质。③我们这样做了,不必要求学生的美感体验,思想构架都在同一个较高水准的层面上,学生个性的确得到了优质的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深刻观照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作文教学,是没有一个既定的教学模式的,这正是弘扬主创精神的作文教学魅力所在。当学习者在他的主体地位上真正激发学习的创造热情的时候,作文教学或许已经成功。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4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本文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也害怕写作文,往往是“谈文色变”。那么,老师怎样教会学生写作文,学生怎样把作文写好一直是困扰老师和学生们的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我们更多的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心得,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上,而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们没有写作愿望或是害怕写作,那么习作教学的目的就很难达到,事实证明,学生们只有乐于写作,才能把作文写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靓点”。再不好的文章也有其“闪光点”。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找到学生作文中的精华,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学习写作的信心。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集中在一起,装订成册,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传阅、学习优秀作文,那么学生写作的兴趣一定会空前高涨,写作欲望定会被无限的激发。

  3.在写作文前,有目的的编演小品,设计游戏或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能印象深刻,写出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很多时候,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和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这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思维发展的扼杀。其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一片培养学生感悟和洞察能力的沃土。所以,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和训练学生用“心”去观察。观察事物,观察人,观察周围的环境。要求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东西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并在其中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每到学期初,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天写日记。并告诉他们,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我们没有发现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如果我们认真观察,用心感悟,反复思考,就会从中悟出很多道理。作文中,要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话表达思想,使作文独具特色。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作文写得好坏和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做基础,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的。而这些知识的来源就是阅读。我经常教育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的范围要广。名著、小说、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都要读,甚至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书,也要涉猎一些。我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勤记笔记,让他们把书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或者写出自己读书的感受和体会。并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让他们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朗读自己摘抄的精彩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写作素材,通过阅读,他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活跃了思维,写作文时再不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了。

  4、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学生们只有动了真情,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学生写实实在在的生活、真真实实的思想情感。在训练写作时,我只定作文范围不命题。让学生的写作思维不受限制,有更大的发展和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我比较重视表达方式的训练,但不限制作文的体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达自己的鲜活思想。在作文中,学生不仅要表达真情实感,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想象与写作的关系好比树与根,它们之间密不可分。想象,是一种具有艺术色彩的思维能力,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会因为想象而变得色彩斑斓、神秘莫测。缺乏想象力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作品,是呆板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

  5、让学生的作文标新立异,不落俗套

  封闭式的作文教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生作文的程式化|和成人化。怎样打破这种局面,推陈出新呢?所谓新,就是思维要“创新”,文章要有新意,有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让人读后有新的感悟和启发。要使文章获得新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经常倡导学生们用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去构思作文内容,表达新意,打破以往“清规戒律”的限制,让学生们展示个性才能,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同时突破文体束缚,任选题材、体裁,从而让自己的文章匠心独运,大放异彩。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真心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多读书,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切实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对老师和学生而言,作文水平的提高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参考文献

  [1]郭肖斐.另辟新径巧立意――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新探《小学教学参考》,20xx

  [2]钱燕萍.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1期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5

  提起作文很多学生都非常发愁,感觉到无话可写,而且也不知道从何写起,不知道怎样来写。这时候如果我们教师不去引导和启发学生,他们就不会展开思维,积极去思考,这样写出的作文只能是三言两语。前言不搭后语,内容干巴巴的没有情感可言。然而,小学正是一切的开始,有一切的可能,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爱上写作。这需要我们教师去改变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下面就来说一说我是怎样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爱上写作的。

  一、打好写作基础,让学生爱上日记

  说起写作多少离不开记日记,在小学阶段记日记更是基础,但是很多学生把记日记当成负担,对记日记敷衍了事。我有记日记的习惯,多年下来已经记了好几个厚厚的日记本,又一次上课前我故作神秘地拿着一个封面是花仙子的日记本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有的说是工作本,有的说是漫画书,坐在一个角落里的学生大声喊道:"是老师的日记本",我让学生鼓掌鼓励。顺势翻出一篇日记读了起来,那是记录一次大扫除的情景,语句充满稚气,而且还有许多的病句,念起来也不通顺,我就这样给学生念完,看到学生诧异的小脸,说:"同学们对老师的日记有什么看法啊?没关系!想说什么说什么。"我首先打消了学生不敢说的心理,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首先说道:"老师!您写的日记怎么念不通啊?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日记。"说完全班轰然大笑了起来。我也跟着笑着说道:"还有呢?谁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平时文静的小女生站起来说道:"我不觉得,老师的日记虽然读起来不怎么通顺,但是那是老师上小学时候写的,当时老师和我们一样大,我们现在写作文不也经常写得不通顺吗?还有老师这么大还能拿出小学时候的日记和我们分享,回忆她童年的趣事,我觉得好有意义啊,我也要向老师一样从现在开始记日记。"说完学生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到这样我及时引导起学生,我说道:"同学们,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多,老师在当时记日记的时候是开心的。我把这件开心的事情定格在了日记本上,虽然当时写得语句不通,错别字还很多,但是那份开心和快乐却没有减少。每每回忆起这件事情还是会甜甜地笑起来。()还有记日记是写作的基础,把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情以及对这件事情的想法都记下来,这就是一篇作文啊!而且这还不是作业而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记录。""写作文这么简单啊?"一个平时发愁写作的学生说道。"对,就是这么简单。"我态度坚定地说道。"同学们从今天起大家都来记日记,不限定内容和字数,想写什么写什么,想写多少写多少。好不好?""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喊道。首先我以身作则,现身说法来说明记日记的好处和作用,让他们认识到记日记不是负担而是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记录。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怎样来记日记,并且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就这样我克服了学生不爱记日记的逆反心理。

  二、精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耍中创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一次作文课窗外罕见地下起了雪,由于南方很少看到下雪,学生都激动地看向窗外,嘴里还念叨着,快看,下雪了。看此情景我心想在教室上课学生也不能专心听讲,何不让他们去感受一下雪的魅力,上一堂室外课。"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不上了。我们去外面玩好不好啊?""好。"学生不可思议地大声喊道。走到操场学生都欢呼雀跃。都急不可待去拿手逮雪花,我顺势引导学生观察雪花。"同学们,你们看雪花像什么?你们看到雪花想到了什么,不要说出来,记到自己的心里。"学生都认真地观察起了雪花。"雪下得这么大,我们打雪仗好不好?"我向学生问道。"好。"学生高兴地回答道。接下来我们就打起了雪仗。虽然脸蛋冻得通红,但是学生都玩得非常高兴。回到教室,我问道:"同学们,玩得高兴吗?""高兴。"学生意犹未尽地回答道,"好,那咱们就以雪来写一篇作文,写一写雪的形状,由雪想到了什么?咱们是南方为什么会下雪?你们喜不喜欢雪?下雪天我们做了什么?只要是关于雪,体裁不限,想写什么写什么。"我顺势引导学生写作。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这次交回的作文质量都很高,作文充满了真情实感,内容也十分丰富,有描写雪花的美的,有写打雪仗的`,有感叹清洁工阿姨又要辛苦劳作的,让我意外的是有位学生分析起了南方下雪的原因和自己想到的解决办法。这堂课外写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让学生精益求精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和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多下功夫去创新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让学生爱上写作。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6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越发强调学生学习积极性性的提升,积极实现对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调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积极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出发,倡导将数学建模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去,首先分析数学建模的含义,对于将数学建模使用到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如何将数学建模运用到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希望可以给予实际小学教学工作以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经过大量小学数学教师的验证,其的确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针对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数学建模的概况

  1.1数学建模的含义

  所谓数学建模是指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简单来讲,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实现对于现实中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很多情况下,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可以使得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并且便于学生的理解,这是实现实际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方。

  1.2数学建模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小学生良好数学基础的教学任务,更在培养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探析数学建模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数学建模的理论本质就是研究数学应用方面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去,使得数学教学主体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数学的魅力,由此实现其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简单来讲,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运用来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开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显得更加高效。

  二、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性的使用传统的教学去开展教学,这不仅仅不符合当前课改精神,也不利于新时代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宗旨。()因此,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将数学建模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过程中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进行课程设计,以保证最大化体现出数学建模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优势。笔者结合自身参与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尤其是在运用数学建模思维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有着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当然也存在不足和缺陷。现在将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2.1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培养数学建模意识

  在将数学建模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使得学生懂得数学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并且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由此实现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和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从过多个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且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二,高度重视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实现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

  2.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数学的简单化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极为活跃的,一旦他们的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就能够形成更加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抓住他们这样的特点,积极为促进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具体来讲,对于部分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或者算术题,教师可以以设置具体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融入进去,以便其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并且积极尝试去进行解决;另外,尽可能的简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应对,使得学生可以自由的使用数学建模实现对于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以这样的方式去开展教学,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得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2.3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真实数学情境

  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相对真实的数学情境,是将学生融入数学建模课程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案例应该鲜明的体现出教学目的,是教师结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保证案例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真实性,最好是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以保证学生可以以较高的热情参与进去。另外,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最好选择可变性强,有着较为明显的典型性的特点的,以保证真实数学情境的构建。

  2.4注重建模过程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建模

  在通过多次演示数学建模过程中后,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效能以及过程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简单来讲,将原本使用的案例进行条件的改变,或者情境的调整,要求学生同样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最好是以合作探究式的方式来开展,以保证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切实利用,并且渐渐的使得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数学建模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去,不仅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改变以往小学数学灌输教育的模式,是当前很值得推广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和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该不断学习数学建模思维,实现其在小学数学过程中的融入,以保证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数学建模将成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探究——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A)。20xx(07)

  浅谈小学信息课教学策略.小学生(教学实践)。20xx(11)

  对“抓中间,促两头”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析.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02)

  苏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板块的类型和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中)。20xx(05)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7

  摘要:“知识树”是指将各个作文知识点的序列归整在一起,通过“树形图”的方式来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树”来将与某个作文教学主题相关的所有知识点汇总在一起,将其应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中,有利于让小学生建立宏观的作文感官,为灵活应用各个作文知识点打好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索,从帮助学习建立宏观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语文习作能力、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三个角度来详细阐述将知识树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知识树;应用作用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效率最低、效果最差的教学内容,不管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写作文,还是以“解放学生”的思想来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习作自由,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都没有明显的提高。追本溯源,最根本的原因便在于小学生没有建立稳固的、灵活的、可迁移的习作知识结构,也没有掌握良好的习作技巧与习作知识。如果教师可利用“知识树”来组织作文教学,那么自然而然便可增加小学生的字、词、句、段落、篇章的储蓄量,学生也可在知识积累中了解篇章结构、语言句式等语文知识的应用方式,自主尝试在本人作文中展开实际应用,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习作能力。

  一、帮助学习建立宏观知识结构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同一种习作技巧,不管教师强调多少遍,小学生依然会在相同的问题中出错,而大量重复性的'习作问题则会逐渐消磨掉小学生的习作自信,导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的循环状态。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小学生所形成的知识和结构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所以无法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知识树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习作知识结构,为学生灵活迁移习作知识做好准备。比如,在“写一处自然景观”作文教学中,笔者便以“知识树”的方式来总结了写景作文的习作要求。在本课教学中,笔者绘制了一棵知识树,在树干中写下“写景作文技巧指导”,然后以六个枝干来标注了写景作文的六个习作技巧,即观察为基础、善抓景物特征、确定习作顺序、做到动静结合、抒发真情实感、善用优美语句。在每一个枝干下,笔者也会细化每一项内容的具体内容,比如在“确定习作顺序”中,笔者还以“小枝干”介绍了写景文章常见的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这三种写景顺序,并用具体实例展示了每一种习作顺序的习作效果;在“善用优美语句”中,笔者也介绍了拟人、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以例句来让学生感受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习作效果。

  二、提高学生语文习作能力

  小学生目前在作文中所存在的内容空洞无物、语序颠倒混乱、错别字与语病较多、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都是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低下的具体表现,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我国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比较低下。然而,“知识树”是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它能够让小学生灵活调动与使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各个习作知识,每当教师布置一项习作任务,他们便可回忆相关知识的“知识树”,利用“知识树”的各项内容展开有效习作,写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作文。比如,在“写观察日记”一课中,笔者便以“知识树”的方式来总结了观察日记的三个习作技巧,即观察要抓特点、重点;观察要有顺序,可以从上而下、从内而外,也可以从中心到四周;观察既要有整体,也要有细节。在以“知识树”强调了观察日记的观察要点与习作要点之后,小学生便可随机选择观察对象,可以是一只小动物,也可以是校园环境,还可以观察一个人。在观察中,小学生将会自然而然地思考观察对象的特点,从整体、细节两个层面来保证观察的全面性,并且会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顺序。在做好前期准备之后,小学生便要学习日记的习作格式,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以“知识树”来组织习作指导,可有效减少小学生习作学习的盲目性,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习作能力。

  三、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长期的失败经历是导致小学生厌烦写作文最重要的学习情感因素。若教师可以“知识树”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小学生明确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那么便可有效改善小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使其重新对习作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自信,使小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逐渐爱上语文习作。自从笔者以“知识树”来组织作文习作教学之后,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都重新燃起了习作热情。比如,在“写童话”教学中,许多小学生虽然很喜欢读童话故事,但是说到写,却显得一筹莫展。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如何写童话,笔者以“知识树”的方式分析了童话故事的文本结构、习作要点、习作技巧等多个内容,然后鼓励小学生自主尝试创作童话故事。在“知识树”的引导下,小学生全面了解了写童话的具体内容,十分有信心地展开了语文习作。许多学生表示,他们本来对童话故事的习作方式感到十分茫然,根本不知如何下手,但是,“知识树”让他们知道了童话故事包括什么、如何写童话故事、怎样写出来的童话故事更吸引人等等,使他们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恍然大悟之感。

  总而言之,有多项研究证明“知识树”是符合儿童认知特征与学习思维方式的。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是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素养的重要方式。对此,教师应全面分析应用“知识树”的要点与条件,以“知识树”来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庆欣.小学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J].辽宁教育,2015(11):73-76.

  [2]汤金琴.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8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作文教学中重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积累和观察,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写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杜绝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读、多看、多想、多写,积累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他们对事物的想象结果也不一样,观点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要求,应该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的抒发去引导,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生活中正能量的一面,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在策略上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以活动促兴趣发展

  1.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上,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给学生固定的题目,和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这样的办法都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想法的方法。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借鉴其他学生的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延续。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和查阅资料,同时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能够增强阅读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在组织辩论活动中,一旦遇到有争论的情况,不必简单直白地阐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准争论的结点,引经据典将双方观点有机统一,客观公正陈述事实,在陈述观点同时也是激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样就广泛调动了同学们发言思考的积极性,通过现场的辩论,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虽然有的说的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大胆的`发言也是一个好的方向,表达好的学生的语言精简,论据充分,同学间也是一个直接的学习过程,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了训练思维的教育。

  2.利用课本剧,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场景宏大,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内心世界也比较复杂,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设置特定的情境和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体会当时人物的亲身遭遇和心理状态,又做旁观者,感悟生活,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

  3.通过文学欣赏课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单纯依靠语文课本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是绝对不够的。教师要在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发挥导师的作用,带领广大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分享其中的思想体悟,增加各类知识积累,提高审美情趣。通过文学欣赏课,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素材多了,阅读兴趣自然越来越高,选择性阅读的能力也会增强,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1.利用有关课文内容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的语文课本是学生第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的基本的参考内容,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十分必要,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完《秋天的怀念》后,要学生运用拟人换位思考,将浓浓的母子情延伸思考,这样学生带着情感去写作,饱含深情,触景生情,感人至深,从而激发学生情感。

  2.运用临界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魏巍在《东方》第六部第四章说:“悲苦的回忆与幸福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真是苦辣酸甜一齐兜上心头。”我们可能一心为了远处的风景,而忽视的脚下的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临界思维,做一些大胆的假设,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等充满设想和想象的作文,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启发、捕捉写作灵感

  臧克家在《京华练笔三十年》提到:“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灵感对于写作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学活动和生活现象,特定场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点燃学生的写作想法,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赞扬他们的写作信心和写作激情,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写作水平。

  1.培养写作灵感

  写作灵感要积极培养,而不是被动接受。好的灵感也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有句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想一个好的灵感之前要有足够大胆的想象力。培养灵感首先要注重生活点滴的积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透过表面看本质,积累材料,量变达到质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报纸、杂志,名言警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进行反复的训练。一旦真正写作,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融会贯通,思如泉涌。反之,则捉襟见肘,相形见绌,一潭死水,何谈灵感。

  2.启发写作灵感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启发。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力将写作范围、思考空间、词汇占有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杜绝又大又虚,少些文体、情景、风格的限制,扣人心弦,诱发其写作灵感,激发写作思维。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保持思路畅通,因为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紧密相连。灵感具有闪念即逝、杂乱无序的特征,要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记录下自己的写作想法和灵感,然后通过整理资料和自我描述的方式回头再对读书笔记进行整理,会发现很多佳句,正是灵感突现的成果。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更多是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因地施教,要从具体事物着眼,认清学生的心态,打开学生的心扉,教会他们培养写作灵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鼓励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就会有说不尽的话题,各种思维的花朵就会开放,带领学生走进自己营造的精神殿堂。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9

  1.维果茨基的研究。维果茨基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书面语言作为特殊信号活动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看,书面语言同口头语言和内部语言有根本的区别,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形成物。书面语言的特点在于它是在交谈者不在场的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同口头语言和内部语言相比,它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交际的内容,并且是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也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在揭示了书面语言的心理特征之后,维果茨基指出要把书面语言看成是形成一种确实是新的、复杂的语言活动。这是维果茨基研究书面语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根据书面语言的特点.维果茨基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书面语言的教学原理。结果斯基建议要设法激发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动机,向他们提出特殊的任务。让儿童形成相应动机的一个方法是激励(不是布置!)他们去写“能引起内心激动的题材”。书面语言是以许多复杂的心理形成物作为基础的。这些形成物有内部语言、抽象能力、语言过程的随意性和自觉性等。因此在发展书面语言的教学大纲中首先必须规定书面语言形成的专门条件。发展手势、游戏和绘画活动是儿童顺利地掌握书面语言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儿童掌握书面语言必须“从画物体过渡到画语言”。十分重要的是,要引导儿童去发现“绘画的对象不仅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语言。”维果茨基的思想是进一步研究小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过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2.勃朗斯基的研究。勃朗斯基提出,为了设计小学书面语言的教学过程,必须分析作家——规范书面语言代表者的活动。他提出的发展小学生书面语言的方法是独特的,这就是:把儿童培养成为作家。这个设想同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想法很相似。他认为,对小学生来说,最合适的、他们最能接受的文艺创作类型是写小故事,是虚构“以自我为中心的短小的作品”,而不是写描写文。按照勃朗斯基的见解发展书面语言的主要方式是独立作文,而“复述和叙述的效果是不大的。”他建议教师要特别重视让小学生修改文章。教师还应该帮助孩子们写好故事,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

  3.任金的研究。任金通过对3—7年级学生看图作文的实验分析,揭示出写完整文章的书面语言活动的某些成分,并且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这些成分的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他把书面语言看成是一种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其中包括选择词语、对文章的预测和评价的机制。书面语言的分析活动,包括把叙述的对象分解成一系列组成部分并且把它们区别开来。书面语言的综合活动,包括把整个叙述对象保持在记忆中,对这个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谋篇布局,并且对这种布局进行预测和修正。谈到选择词语这种比较局部的机制时,任金说它包括两种相反的活动,即词语的涌现和通过评价后的筛选。任金还特别重视文章的连贯性问题.他认为,语言的连贯性是确定两个相邻句子相互关系的结果。通过对书面语言的分析,任金断定小学生在选择词语、对文章的预则和评价等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因此他得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必须在学校中专门培养构思文章的能力。同时,他认为独立作文是发展书面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任金把文章的结构看成是书面语言的结构,描绘了书面语言的某些语言的最佳方法,这些都是对小学生掌握书面语言问题的重大贡献。

  4.阿莫纳什维利的研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发展书面语言必须同发展写字技巧和发展口头语言同步进行:必须通过口头语言的训练来创造书面语言的先决条件。他所拟定的书面语言教学方法,包括下述步骤:让儿童思考文章的内容:写文章;检查文章;纠正文章中的各种错误;对成果进行分析;过一个月重新修改这篇文章。他认为作文的材料可以用直观形式(看图叙述)和口头形式(让儿童叙述本人经历)提供。他试图整体地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让儿童形成谋篇布局、用词造句、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等能力。

  5.列伏夫的研究。运用什么方式可以使儿童理解掌握书面语言?列伏夫认为,通过叙述让儿童掌握语言的范例,而通过作文让这些范例得到运用。他认为激发动机是掌握书面语言的主要条件,但他所建议的发展书面语言的作业,只是再现了书面语言的一个功能——不同空间的交际。在列伏夫所提出的各种练习中没有揭示和没有再现需要运用书面语言的活动系列,他把掌握连贯的书面语言,看成是先学词语、再学造句、最后才学写文章的多级的过程。这种“自下而上”的单向活动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缺乏根据的。按照列伏夫的意见,在书面语言的结构中包含着下述操作成分:

  (1)理解作文题目;

  (2)选择与题目有关的材料;

  (3)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材料;

  (4)根据规范语言的标准和表达的需要用词造句;

  (5)修改文章。尽管这个模式既实用又简单,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但是它毕竟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把书面语言的形成看成是同一层次的直线联系的过程。

  6.西蒙的研究。西蒙根据伐隆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对小学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发展作了对比分折。他的结论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它们数量上的差异,“而在于句子的结构是否严密,是否有时引入新的思想单位”。他认为书面语言是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在那里发挥作用。书面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应具备下述条件:书写的自动化;安排时间的能力;顾及不在场的交谈者并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西蒙认为书面语言句子形成发展,包括新的句子结构产生和已有句子结构向更加完善的方向改造。并且这两个过程不是始终同步的。在小学阶段,书面句子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学会运用并列复合句式,因引入定语成分而扩大句子结构,以及掌握从属复合句句式。

  7.克莱默的研究。美国学者克莱默认为,促使儿童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种情境,是儿童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者。他认为如能达到下述六点要求,书面语言的教学就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1)运用学生的经验。

  (2)激励儿童写符合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

  (3)通过阅读典范的文艺作品,发展儿童对优美词语的语感.教会他们从构思、语言和风格方面将自己的作文同典范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

  (4)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儿童的作文过程。

  (5)教师应该同儿童一起写作文。

  (6)应该使儿童的作文具有实用的目的。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10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3.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11

  作文凸显语文综合素质。小学生如果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小学生假如没有作文兴趣,没有作文经验,没有作文习惯,以及没有一定作文能力,即使有人拿着鞭子硬逼着他们写,也很难写出好文章。诚然,小学生初步学习作文,他们作文心理不成熟,作文经验不丰富,写作能力欠佳,写不出好作品就不足为奇。小学生作文素质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使“作文教学”受到一定影响。那么,小学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呢?

  一、尊重作文主体,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生从小对周围人和事充满好奇,教师如果能抓住他们心理,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语言把所遇到的一件件真实事情表达清楚,或把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感如实写明白,就能助其写成好文章。这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千方百计地从小学生作文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走出作文误区,树立作文信心;带领他们感受现实生活,积累认知经验;帮助他们把亲身感受写成好作品。只有这样,小学生作品才具有欣赏价值,才能得到大家认可,也才能使小学生享受到成功作文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写作欲望。当然,小学生作文迈出这一步,绝非易事。教师必须给以正确引导,应传授他们科学作文方法,培养他们良好作文习惯,鼓励他们进行作文展示、交流;让他们优秀作文得到分享;指导他们分析作文病因,使其不良作文因素得到根除。由此观之,教师对小学生作文进行正确引导,能给小学生作文指明方向,使他们作文缝隙能够得到阳光照耀,为其成功作文打下基础。反之,教师如果不尊重小学生作文个体差异,不引导小学生从作文生活中积累经验,总是担心他们写不好作文,甚至越俎代庖地帮助他们写好作文,并以“八股文”形式要求其效仿。这种作文教学方法不利于发展小学生作文个性,使他们作文不能“百花齐放”。在实际小学作文教学中,个别教师有时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个方面对作文教学进行全面设计,以便给小学生作文来个面面俱到,其实他们这样做会让大多小学生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小学生独立作文能力会渐渐下降,作文越来越缺乏真情味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再以心目中“尺子”来衡量小学生作文,并因小学生没做好而加以责备,就会加重他们作文心理负担,使他们渐渐失去作文信心,甚至厌恶作文。诚然,小学作文教学就会偏离预先设定目标,达不到教学要求。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应让小学生体验作文成功乐趣,助其树立作文自信;应尊重小学生作文自尊,激发他们写作欲望;千万不要苛刻求全,不要让小学生感到写作“前途渺茫”。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

  二、寻找作文源泉,积累写作素材。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不复存在。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积极体验生活,引导他们从书本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作文经验,或汲取更多作文营养。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这说明作文和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就是小学生作文之源泉,离开生活谈作文,就会使之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价值可言。因此,教师在从事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课文教学,引导小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内容,背诵、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子、自然段和课文,做到多阅读多记录,以便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效;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事和人,要求他们把大自然中万物和生活琐事都纳入观察范围

  ,把自己对外界所见、所闻和所感牢记心中,并把自己认为最美东西写成心仪作品,从而实现思维和自然界和谐统一。法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教师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小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千世界,去观察、探究

  ,以及发现美、创造美和再现美的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指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写成好作品。这正如鲁迅所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当然,小学生在积累素材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正确指导。教师应教给小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助其写出真情实感文章。综上所述,小学生作文素材既来源于生活,又来源于书本,二者皆不可忽视。小学生一方面通过读书,得到思维锻炼,提高思维水平、认识水平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感受生活,使自己所学知识得以运用于实践,便于书本知识融于生活,实现生活与知识的统一,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三、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小学生反复学习教材中优秀文章,使之从中吸取有利于作文的营养。因为课文是经过智深编者精选的,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作品,能够使小学生受到经典或优秀文化熏陶,能够对他们思想和写作素质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能够使他们在反复领悟课文中“温故而知新”,进而促其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写作技能,为其写作创造条件。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高小学生组词、造句和写话能力,注重读、写结合,灵活指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助其开阔视野,积累丰富语文知识,使其作文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观之,小学作文教学和小学语文课文教学密不可分,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注意在平时语文学习中知识积累,才能为其作文打开方便之门。当然,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小学注意语文知识积累外,还应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小学生多写读后感和日记,使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时注意培养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写作习惯。总之,作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意识,培养他们用词、造句、构思谋篇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用词、造句和构思谋篇的困惑,就会逐渐消除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使他们不再为作文而烦恼,使他们能够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其作文能力。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尊重小学生作文个性差异,消除他们作文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作信心,让他们感受社会生活,广泛参与各种阅读,学会从生活、书本中积累丰富语文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其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12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小学作文教学不能太过烦琐,又不能过于简单。教师需要“对症下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制订一系列作文教学计划。小学生好奇心强,拥有浓厚的求知欲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设计,融入趣味性的元素,使整个作文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一、作文教学融入个性化元素

  写作是一个情感抒发的过程,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抒发真实情感,表达感受。从学生作文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写作不仅是一次创作过程,更是一次将想法倾吐的过程。传统写作中,学生的思维被写作模板所僵化,认为写作无非就是常用的结构,事实上写作应当是学生个性的表达,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独白。教师应当打破以往的写作模式,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个性化元素,文章要能体现学生的思想,表达学生的感受。每篇文章中都可以看出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体现出学生新颖的想法和真实的情感,从审美高度观察事物,充分发散思维,灵活运用想要表达的观点,让写作方式更灵活多变。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基础上合理引导,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自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在作文内容选择上,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相似但是寓意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个性化作文教学一定要充分融入创新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加入新颖元素,或者增加趣味性元素,让写作不仅仅是脑力活动,需要学生仔细观察、亲身实践、和立体感官,只有让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创作,才可能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从多个维度提高能力。每个学生虽然身处在同一学习环境之中,却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每个学生展现出来的个人特点,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心,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出真情实感,让学生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体现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真切感悟。

  二、作文创作离不开深入观察

  生活就是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最原始的生活素材,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容易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成一团,没有先后顺序,缺少细致的描写,好像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整篇文章缺少逻辑性,一般来说在进行事物或者人物描写时,首先要整体观察,然后细致观察,所以写作主要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观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不会观察,写作就无法突出事物的真实性,很容易使文章缺少真情实感。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比如教师在教室内上课,需要观察整体学生在做什么,不论是在讲课,还是在写字,通过视觉、听觉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再比如学生经常在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中不知道怎么描写,那么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整体观察,首先是它的整个外貌、毛色、体型,然后是它觅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它的叫声,看到人时的反应及遇到危险时的反应,都需要细致观察。学生掌握了所有资料,就不怕在写作过程中头脑空空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整体性观察,比如描写植物时,只有整体性观察就不够,对于植物常见的描述包括叶子、枝干、花朵、果实、根及整个成长过程,刚刚长出的叶子的颜色,过了一段时间后叶子颜色的变化,还有开花以后花朵的变化,需要学生长期细致地观察才知道,因此写作不仅是创作,也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重要的是长期且细致的观察总结,而且观察要有主次,明白什么是观察的重点。如果对于每个事物都观察就会让写作变得十分麻烦,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主次关系,对于需要重点描写的细致观察,对于起铺垫作用的可以少花费时间,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是大量机械式的句子练习,这样只会僵化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对写作产生误解,导致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升。

  三、教师评语多点鼓励,少点批评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学生也是如此,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尊心更重要。学生在教师长期批评中容易丧失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长期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科学调查表明,一个长期接受老师表扬和长期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他们之间的能力差距会越来越大,学生由于受到老师的表扬,在成功的喜悦中将事情越做越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时,教师要多说鼓励的话语,时常关心学生的学习,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写评语时要注意措辞,用词要真实又要委婉,把握适度的评判,更多地给予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写作优秀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其在同学面前公开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家交流与学习。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关心,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有些学生可能观察能力较弱但是构思非常新颖,有的学生虽然没有新颖的构思,但是对于事物的描写有独特的见解,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很强,可以将事物描写得非常生动,这些都是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培养,让他们之间形成互补,相互学习,让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多点鼓励,少点批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金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xx,26(26).

  [2]梁习婷.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xx(8).

  [3]游鹏.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软件:电子版,20xx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13

  【摘 要】指导学生有效作文从四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恐惧心理;从“说”到“写”; 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扩大阅读,丰富知识。

  【关键词】作文;认识;激发;素材;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作文太难写,谈文色变,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爱写作文。写起作文来,冥思苦想后却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作文总是拼拼凑凑写上几段话,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恐惧心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快乐的事,所以让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简单最平常的事了。

  在教三年级的学生起步作文时,我让学生一起玩“画鼻子”的游戏。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的小女孩,我告诉他们:“我们来玩画鼻子的游戏吧!”学生热烈响应。我讲解了游戏规则:上黑板画鼻子的同学用毛巾蒙住眼睛,走到黑板上的脸孔添上鼻子。学生兴趣盎然,游戏一开始,整个教室就炸开了窝,一个个嚷着:“我来画,我来画。”几名学生上黑板画,都没画准。有些学生忍不住了,在下面喊起来:“左边一点。”“右边一点。”“再高一点。”可被指挥的同学依然摸不准位置,有的把鼻子画在下巴上,有的把鼻子画在额头上,还有的把鼻子画在头发上,甚至有的离小女孩的脸蛋好远好远。

  游戏结束,接下来写作文,先指导学生简单地列一下提纲,以防学生无处入手。提纲如下:老师画画;游戏规则;游戏过程(包括自己的心理活动及教室里的热闹场面);游戏结束,表达心情。有了这样的提纲,再要求学生写一写今天的游戏活动,学生都说很简单。同学们眼睛里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们毫无为难情绪。一节课时间,学生都能完成三百字左右的习作,且篇篇内容具体,情景交融,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作文的快乐。

  二、畅谈作文,从“说”到“写”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说”。

  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三单元自我介绍的习作中,笔者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说”的训练。列出提纲:我的简介(姓名、班级等)、我的性格(如急性子还是慢性子,说一件具体的事例)、我的爱好(其中发生的趣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是个胆小鬼,晚上上厕所不敢一个人去。有的学生说自己喜欢画画,画起画来都忘记吃饭。还有的学生说出自己的长相时语言诙谐、幽默,描述自己的眼睛小得不用放大镜是找不到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无拘无束,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笔者再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的我》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三、生活中寻找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会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有许多孩子不知道写什么或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这不是他们的过错,孩子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难以发现写作素材。这时,我们应当尽可能的为孩子们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和自我体验。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教材的'第四篇习作是“我学会了―――”一篇自由习作,要求可以写自己学会的一件事。学生看到题目,还是有些茫然,感觉无处入手,不知道写些什么。以《我学会了洗碗》为题,对学生进行了集体指导。这一内容学生很熟悉,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具体操作过,知道洗碗的正确方法。习作前我先让学生仔细描述洗碗前的准备工作,洗碗的步骤,洗碗中遇到的麻烦,自己的收获。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习作指导以“我学会了”为中心,提供句式“首先……然后……接着……”作为描述洗碗的步骤,再具体写自己劳动时动作和心理活动,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词语,让学生可以选择运用。习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有了素材,快乐轻松地完成了这篇习作。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写了“我学会了跳绳”、“我学会了溜冰”、“我学会了炒菜”……只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联系起来,多注意观察,他们有了写作的素材,习作也就简单多了。

  四、扩大阅读,丰富知识,注重词汇的积累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鲁迅说: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

  老师可以介绍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的美妙,感受文字的魅力。优美的语言会不知不觉地拨动孩子们心中的琴弦,让文字渐渐地融入他们的思想,与文章产生不可思议的共鸣,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和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随时把自己看到的好的词语,优美的文段摘抄下来,写作时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他们才会有感而写,有情而发,写出充满生活真情的好文章。总之,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名篇中汲取营养,多思多练,一定能让学生把写作文当做一件简单、有趣的事。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14

  小学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小学生的性格相比于其他人显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多注意引导,珍惜每个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形成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不要扼杀小学生多彩的思维方式和极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语文教学想要走出现在的困境,就必须冲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更新教学的观念。

  【关键词】小学 个性化 作文 措施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前提,根据学生特色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主题思想,老师加以辅导,创造出不同寻常的,真实的作文。语文课要求学生最基本的就是能读会写,而写在这之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在个性化作文创造的过程之中,小学生们将会充分吐露内心真实情感,学生的天分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标签,成为21世纪最需要的个性化人才。

  二、关于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个性化教学主要是区别于其他,鼓励小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的独特视角。个性化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主体性是个性化教学最基础的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独立思考。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讲,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缺乏生活的经验,与社会接触少。导致写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不准确。写东西时东拼西凑,假话,谎话,大话在作文中随处可见。因为网络的发达,小学生作文抄袭现象也日趋严重。在写作态度方面,完全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而写,缺乏主动性,老师在评分时候趋于中间化,导致学生不能体会到写好一篇文章所带来的成就感。就老师方面而言,语文老师在教育小学生写作时,过多的教育学生如何才能得高分,重视的是写作技巧,不重视文章的内容。因为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理解不正确,忽视了思维的训练。老师在拟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意愿,从应试教育出发,在写作开始就为学生套上了一个枷锁。在作文批改时,没有个性化的评分,批改目的单一,批改速度慢,当遇到不相符的观念或者跑题时,横加指责。这些方面都会抑制学生作文表达的个性化。

  四、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教师在作文中告诉学生“龙头,猪肚,凤尾”的模式,有时能够取得高分,但这正是陈旧教育模式的弊端。在写作时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造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孔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在论语中记载,孔子有很多的弟子。智力层次不齐,孔子根据他们的智力水平,把他们分为“下愚”“中人”“上智”三类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授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合的知识,在解答他们问题的时候,也用他们能够理解的知识解惑。孔子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教育时就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冉有胆小,没有主见,孔子就以鼓励为主,让他以后能够果敢的行动;子路鲁莽,孔子就在适当的时候泼冷水,告诫他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凡事三思而后行。孔子在教育时,也根据弟子的兴趣爱好设置了文学、德行、政事、言语学科,让弟子们的特长都得到了发挥。在小学生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中,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注重教师的个性化教育

  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教师的讲解。教师的兴趣、思想、言语、教态都会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育者应该从我做起,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教学条件,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特色教育。在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亲自写作,从居高临下变为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世界有不同面,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学生交流,使之被信任,被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敢于质疑,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创造性的评语

  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展示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评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而个性化的评语则能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同时也是一个很好地示范。除了教师的评语外,也可以选择让学生之间互评,在评的过程之中,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迪,点拨。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之中,同龄人的作品更能让他们引起共鸣,激发学习的乐趣,取别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这些感悟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教不会然而又很需要的。在评价时,教师应该注意形成竞争性,利用学生间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乐趣。开展纵向评价,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得到进步后要肯定学生的.努力。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达到目标后,都要适当的给予激励,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创造良好的氛围

  现代很多人都有从众的心理。有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对小学生爱上写作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个性化作文教学成功的保证。学生带着不同的体验,教师营造出了氛围,使他们能够轻松的写出自己所见,所感。在进行教学时,应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乐观的氛围,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写作,从教室拓展到校园,家庭,社会和自然。只有开阔的空间,才能自由的表达。

  5.开展活动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等特性,习作的素材都是来源于身边事物。为了激励学生的兴趣,应该让学生们增加交流,多参加活动,用活动来避免日常教学出现的枯燥,浅薄。综合性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对身边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明辨是非。组织趣味的语文活动,例如让学生写汽车方面的文章,就带学生去参观一下汽车展;让学生写大自然的动物,就带学生去观察一下动物的生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作。教会小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心灵体会,眼睛观察,耳朵聆听,就会知道世界的美妙。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何愁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五、总结

  作文是一个学生展现自我,表达自己想法的最好舞台,在写作过程中,释放自己的个性。小学生作文应该多点放开,少一点束缚,这样才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个性。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精选3篇)03-11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03-22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02-0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03-2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倾听习惯的培养03-2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01-23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02-02

浅谈教学经验与心得12-29

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03-19

教学心得之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怪状”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