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知道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请教别人。
2、在尝试请教的实践过程中知道请教的时机要适宜、问题要说清楚、不明白时要及时追问、要运用礼貌用语。
3、通过同桌练习、小组交流、生生互动等形式学习、实践“请教”的过程,学会向别人请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生活中,人们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
比如,情景文字框中的“丢三落四”和“借东西不还”。阅读情境文字框的事例,思考:从哪儿能看出这两个问题不好解决?
学生抓住“经常丢三落四”了解“丢三落四”已经成了习惯,抓住“提醒他吧,怕显得我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体会这个问题让人左右为难。总之,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
顺势导人,引人话题: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是个好办法。请别人帮助我们想办法,这就叫“请教”。
二、引发“请教”,汇总要领
1、已有经验,梳理归纳。
(1)关联生活,“请教”经验分享。
活动一:“请教经验”分享会。
在小组中交流,向别人请教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总整理:
要有礼貌:请教时说“您好”,请教后说“谢谢”。
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我想向您请教一件事情,可以吗?
要把请教的问题(或者说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
(2)问题人手,发现“请教误区”。
活动二:火眼金睛看问题。
请教是学习和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事情,请看看下面的请教有什么问题?
①出示:
浩浩独自去上武术训练班迷路了,想问路,又不敢。可是,马上就要迟到了,他硬着头皮走到他前面的老奶奶身边,小声说:“我找不到去武术班的路了。”老奶奶没有回头,继续向前走了。浩浩这次请教的问题:没有站到对方面前说话,没有有礼貌地打招呼,也没有把问题说得很清楚。
②出示:
午自习时,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小丽同学有道数学题不会做。她拍了一下坐在前排的课代表,问道:“这道题怎么做啊?”课代表回头看了她一眼,继续写作业。
小丽这次请教的问题主要是请教时机、请教方式不合适。
还可以结合生活中你了解到的一些请教的事例再想想:请教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
在上面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出请教应该注意的要领: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有礼貌请教,说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尝试请教,发现总结。
活动三:小试牛刀,初“请教”。
从“丢三落四”和“借东西总不还”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同桌合作,进行“请教”的尝试。然后请两组同学到前面展示,大家评议,重点关注前面环节总结的请教要领是否落实。
例1:解决“丢三落四”的问题,学生评价这个“请教”完成得怎么样。
学生A: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可以吗?
学生B:当然,希望我能帮上你。
学生A: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水、有时候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学生B:我觉得你可以准备一个记事本,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或者要带的东西记录下来,做到一点就打个钩,这样提醒自己。
学生A:可是我还是怕我会忘了,你说我能不能让爸爸妈妈提醒我一下呀?
学生B:总依赖别人提醒是很难把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改掉的。你要相信自己。
实在不行就把每天要带的东西写好贴在门上,出门前再检查一遍,慢慢地就会改掉这个坏习惯了!
学生A:嗯嗯,我回去试试。谢谢你的帮助!
学生B:不客气!这个展示范例中做到了前面,总结的“请教”要领,想了两个办法,都很可行,或许真能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呢。
例2:听录音一一解决“借东西不还”。请学生评价一下这个请教完成得好在哪儿。
学生A:打扰一下,你现在有空吗?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学生B:我有空,你有什么问题呀?
学生A:我的邻居小辉前几天把我的足球借走了,到现在都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我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
学生B:这还不简单,你让别的朋友帮你把球要回来。
学生A:那不太好吧,可是我还是很想要我的球。
学生B:还有个办法,找个机会,约他和大家一起踢球,等踢完球回来之后直接把球拿回来。
学生A:约他时得提醒他拿足球吧?有点不好意思啊。
学生B:你就说:好久没踢球了,周六上午我们去踢一次球吧。想着拿足球啊。不就行啦。
学生A: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既不尴尬,也能拿回我的足球!谢谢你的帮助!
学生B:你客气了!大家就是要互相帮助呀!
可从请教者、被请教者的角度来评价。如,请教者有礼貌,问题说得清楚;被请教者主意出得好,可贵的是还有及时追问。
小结:“请教”时不仅请教时机要适宜、要有礼貌、把问题说清楚、要表达感谢,而且在没听明白时候要及时追问。
三、入境演练,多“请教”
1、活动一:搜集问题,进入真实情境。
导人:在生活中,谁都会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来想一想,有什么需要请教的问题?
注意:一定是遇到的真问题,而且是不好;解决、值得请教的问题。
比如:
(1)我是小组长,老师让我组织我们小组成员排演一个课本剧,可是我没做过这样的事,谁能告诉我怎么做?
(2)我做事特别慢,吃饭总是最后一个吃完,写作业也总是写到很晚。考试时,因为慢总是做不完试卷。妈妈总说我磨磨蹭蹭的。我该怎样改掉这个“慢”毛病呢?
(3)我之前向小明借了一本书,回来发现、上边还有作者的签名呢。可是这本书找不到了,到现在我也没还给他,他也没向我要、我应该主动找他说呢,还是就不提这件事了?
(4)我和我的好朋友,昨天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我想与他和好,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我该怎么办?
(5)我上课总是“走神”,经常被爸爸妈妈和老师批评。我也想改,可总是控制不住。这可怎么办?
(6)自从有了弟弟,妈妈就偏向弟弟。弟弟总是在我写作业的时候来捣乱,跟弟弟好好说,他不听;跟妈妈说,她总是说弟弟还小呢。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2、活动二:倾诉问题,真“请教”。
(1)组内请教。
将遇到的问题向小组成员进行请教,听听他们有什么好建议。注意落实请教的相关要点,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问。请教结束后,按照评价量表进行互评。
(2)全班展示。
了解“组内请教”中的问题是否解决,请教是否成功。成功和未成功分别选一个进行展示,按照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成功的请教:请组员推荐展示请教要点充分的例子,评价时关注请教的问题是否说清楚,是否有及时的追问。
未成功的请教:在全班内再尝试请教,有可能会经历不成功到成功两个阶段,对于请教要点落实得会更好。教师相机进行点拨。
如:
学生A:你好!我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
学生B:可以,你说吧。
学生A:我是小组长,老师让我组织我们小组成员排演一个课本剧,可是我没做过这样的事,你能告诉我怎么做吗?
学生B:你可以先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分女子角色,再让大家记好台词,然后再一起排练。
学生A:可是,这不就跟分角色朗读一样了吗?
学生B:不一样,课本剧不是读课文,是说台词,而且还要做动作,像演员一样。
学生A:可是书中没有写出来做什么动作,这怎么办?
学生B:在请教过程中,当请教的学生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法时,容易忽略对提供帮助的人表示感谢。
这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他给你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满意吗?
学生A:我不太满意。
教师:(追问)如果你不满意,你应该怎么做?
学生A:要对他说谢谢,之后,继续向其他人请教。
教师:(追问学生B)当你不能帮他的时候,你还可以做什么?
学生B:不好意思,我没帮上你!你可以再去请教其他同学或者老师。
学生A:谢谢你耐心帮助我!我再向老师请教一下。
学生A:老师,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您现在方便吗?
老师:可以,你想问什么问题?
学生A:我是小组长,要组织我们小组成员排演一个课本剧,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加上动作,怎样才能像演员一样表演出来,您能告诉我怎么做吗?
老师:你要先把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再根据剧本分配角色,每个角色根据剧本准备台词,揣摩语气、表情,练习动作,以及舞台走位。
学生A:我还是不太明白怎么把课文改编成剧本。
老师:我给你一个剧本的例子,你可以和你的组员一起仿照着改编。其他不懂的地方,你可以随时来找我。
学生A:好的,谢谢老师!
学生可能围绕“有礼貌”“注意请教时机”“说清问题”“及时追问”“表示感谢”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发现“不管别人是否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都要表示感谢”“自己帮不上时可以告诉他找谁帮忙”。
这个板块的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
在生生互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阅读提示,对照图画,通读课文。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通过图画对照,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当小讲解员讲讲文中涉及的风景和人物。
3.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查字典、观察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策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写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学习描写方式,体会语言的生动,在课文学习中理解句子表达效果并体会、积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领悟细节描写的细致。
2.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讲解学到的内容,提出质疑,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在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多种艺术作品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理解词语意思。
(1)什么叫“名扬中外”?名扬中外: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
(2)让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
4.读题质疑。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补充《清明上河图》的简介:闻名中外的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幅画是谁画的?这幅画都画的什么?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独特在哪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题产生兴趣,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与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祖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课题质疑的能力,学会思考提问,带着问题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让我们了解了这幅名画,知道了关于它的很多知识。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分别组词。
作zuō(作坊) 溜liū(溜冰) 乘shèng(千乘之国)
作zuò(作业) 溜liù(一溜烟) 乘chéng(乘法)
3.请你们试着概括一下每段段意。
第一段:概括介绍《清明上河图》背景。
第二段:写画上人物多,各行各业,各色人物都有。
第三段:写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
第四段:写画面上有险些发生“交通事故”的场景。
第五段: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可以分为几部分?
总结:简介、内容、 历史价值。
【设计意图】将语言概括的能力放在理解课文的前期来培养,培养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求抓重点词语。初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完成读通顺、读准确的要求,并能大致概括文章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出示阅读提示:读了阅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阅读方法──对照图画读课文。阅读要求──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哪些内容;交流读后感受。
3.读了第一段,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总结:《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作者、名字;尺寸,画面内容;现状。
4.学习第二段。
(1)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总结:《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
(2)用什么方式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
出示课件: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小结: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的。省略号表示画面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没有被写出来,表示人物之多。
(3)这段话不仅在写人多,还从哪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人多的'?在书上把你找到的词语画一画。(从各种行业这个方面,向我们描述了人十分多,有各种职业)
(4)课文不仅详细地给我们举例说明有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哪句话向我们直接说明了人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5)请你来说说你的感受,当你看到这幅画上有这么多的人。
预设:体会出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这么多人都能画出来很了不起。
5.学习第三段。
(1)这段主要写的哪儿?
总结:街市。
(2)你能找出这段的中心句吗?
第一句: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这段的结构怎么划分呢?
总起句;各类商店,形态各异的人;画技精湛。
(4)从这段体会到什么: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谁来给我们当小导游,发挥你的想象,先给我们介绍介绍街上的人,再补充还会有什么样的?
6.学习第四段。
(1)说说看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总结:局部情景。
(2)“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如何理解“传神”?
预设:画得十分逼真,就像真的一样!
小结: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或物生动逼真。“传”又读“zhuàn”,如“自传、小传”。
(3)这句话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敬佩)
总结:这句话是一个感叹句,写作者在欣赏画家的作品后,情不自禁的赞叹,所以作者是饱含赞美之情的。请大家也带着这份赞美之情来读读这句话。
7.朗读课文第五段。
(1)这段是在介绍它的历史价值,那么你是怎么理解它的价值的?
能再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这是十分难得的。
(2)你想对这幅画的作者说些什么呢?
预设:谢谢您,为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作品,能为我们再现八百年前的场景,让我们理解到百姓的生活,仿佛看到了他们热闹的场景。
【设计意图】将内容理解作为文章学习的主线,情感理解作为理解内容后的提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及其中油然而生的赞美之情;观察作者的表达方式,将句式与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相结合,如“有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与《赵州桥》一课的相似句式作比较,对比学习,激发学生读书乐趣。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由抒发情感,表达心中感慨。
(四)课后思考,扩展延伸
1.谁来为我们当一下解说员,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怎么给别人介绍?
北宋名画、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你能说说它们好在哪儿吗?
【设计意图】在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口语表达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学会熟练、简洁地组织语言。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在说的过程中这种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1.继续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
2.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回家向父母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钓、拢”两个生字,会写课后“耍、装、劲、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4.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味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2.体会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能体会到课文描写的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三、教学策略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教师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
2.多媒体情景法: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设悬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
3.导语: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并板书:金色的草地。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教师随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 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 手掌 有趣
3.理解词语。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作者是谁?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设计意图】读通文本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三)理解课文,品悟作者情感
1.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1)出示图片,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配乐出示一组图片。
导语: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
(3)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2.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
预设1: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很有趣。
(1)朗读第2自然段。
(2)抓住描写哥俩神情的词语“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
(4)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预设2: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
(1)默读课文3自然段,看看他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并出示蒲公英变化表,按课文内容填完整。
时间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绿色 花的颜色
(2)草地的颜色会变化,这是多么有趣的发现啊!朗读第3自然段。
3.读演结合,探究草地变化之谜。
(1)出示蒲公英张开和合拢的图片,并用手势图来解释蒲公英和草地颜色的变化。
(2)对照表格,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地在一天的三个时间里是怎样变化的,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来。再指名说一说。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早晨,花朵________时,___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___;中午,花朵________时,它是___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___,草地就又变成________的了。
(3)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们却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同学们请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练习朗读,先自己练着读一读。
4.体会段落写法。
(1)齐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一找作者在写蒲公英一天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时,由哪个句子连起来写的?
预设:这是为什么呢?
(2)“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把蒲公英一天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连接起来了,这一自然段写草地变颜色的一段话先写发现草地变颜色的事实,然后用“这是为什么呢?”来连接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两层意思不但讲得十分清楚,而且还很通顺。同学们以后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样的方法,当然可以用其他的连接句。
(3)小主人公2次发现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看到的,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一回事。第二次发现是带着问题,特意去观察后所看到的。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有所发现。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为什么说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
(2)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当不恰当?
(3)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样?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 “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
(四)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1.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利用课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这些植物的神奇之处,从而对课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实践性要求。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3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五)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
2.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
【设计意图】1.基础检测练习。2.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感悟小刺猬的聪明机灵。
2.抓住作者评价刺猬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能够有顺序地复述小刺猬偷枣的过程,适度运用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4.走进作者心里,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把刺猬当做朋友,这是大自然赐给的珍贵礼物。
教学重点:
在体会课文生动语言的同时,感受小刺猬的高明。
教学难点:
学生在品读中走进作者心里,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基于学情 整体把握 品味描写“枣”语言的优美
1.导言:同学们,大自然是美妙的,也是无私的,它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有个叫宗介华的作家,就发现大自然赐给他一个带刺的朋友,让他非常开心跟老师一起板书,(板书:带刺的朋友)注意“刺”这个字的字形。(教师指导。)
2.师:在家读课文了吗?读了几遍?那大家一定知道这个带刺的朋友是谁?一起告诉我。(出示图:刺猬)
3.现在我请大家再自由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小刺猬的什么事?(小刺猬偷枣的事。)
4.师:这枣什么样?竟引来小刺猬偷呢?
(教师配着音乐,出示图片,朗读第一段:描写枣的语句。)
这枣什么样?(好红的枣,还很多,还很香)能读出来吗?
第二板块:理清顺序 读中揣摩 品悟“偷枣”语言的生动
1.过渡语:看了这样的枣,你会有什么想法?(很馋,很想吃到。)
是啊,这样的枣不但你馋,小刺猬也馋呀!所以小刺猬就来——偷枣。
看来:作者描写枣很有必要,正是这又红、又香、又红的枣,才引来了小刺猬。
2.请同学们默读2至11自然段,边读边想,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预设:小刺猬先爬上树,然后用力摇晃树,把枣要下来,再把枣扎在背上,跑了。
3.师:通过我们读及同学们的汇报,我感觉小刺猬偷枣就是一个动画片,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画面?
(1.小刺猬爬上树。2.小刺猬用力摇树,把枣要下来。3.小刺猬打滚把枣都扎在背上,跑了。)
教师随机概括(爬树 摇枣 收枣)并板书。
4.师:小刺猬偷枣的这三个画面,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写了出来,请同学们读读描写小刺猬(爬树 摇枣 收枣)的语句,边读边思考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小刺猬?把你的感受写在字里行间。
5.走进“爬树”的画面。
让我们先走进“爬树”的画面。
指名读描写小刺猬爬树的句子: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a师:读出怎样的刺猬?(动作缓慢的刺猬)如果你是小刺猬为什么爬的这么慢呀?怎么还诡秘地爬向老树枝?(我是来偷枣的,怕被别人发现,所以要小心点。)这是个怎样的小刺猬?(聪明、机灵、有心眼)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小刺猬的聪明机灵吗?(指名读)
b教师造境:让我们进入那个场景:一个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小刺猬来偷枣了:(播放动画片中动物爬树的响声)指名读。
c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么一个小刺猬,你赶跑它吗?(不)为什么?此刻作者就想看看这东西还要干什么?
6.走进“摇枣”的画面。
师:这个小刺猬刚才还小心翼翼、缓慢诡秘,可是到了树上却变样了:
指名读: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师:小刺猬,怎么敢这么用力摇呀?你刚才不是怕被发现吗?一个一个地摘,还没有声音多好啊!
(预设:1.我想让枣快点下来;2.我想让枣多下来些;3.这时我没发现有人,所以用劲摇争取时间,为的是速战速决,才不被发现。)这是多么有心眼的小刺猬呀!
如果说小刺猬那样缓慢诡秘的爬,是小心翼翼且聪明机灵,那么这用力摇晃说明这是一个——(预设:1.聪明机灵的小刺猬;2一个很有办法的小刺猬;是一个高明的小刺猬……)它高明在——(预设:1.能抓紧时间弄更多的枣;2.方法巧妙;3.速战速决)
看来这“用力摇晃”里谁能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读出小刺猬的高明。实时指导。
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个画面,你赶走小刺猬吗?(不)为什么?师:不能你赶走,看:(课件出示文字: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地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很重呢!)
指名读:噗的一声说明什么?掉下来的速度快。不小心吗?(不是)你怎么知道?(联系下文说。)小刺猬为什么这样做?(它在抓紧时间,这会正没人,要快)小家伙多有心眼,高明。
2.还有更高明的呢?
出示: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读读这句话那些地方体现了小刺猬高明?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归拢到一起,然后打了一个滚儿。
对比读:体会“匆匆地”体会抓近时间,“归拢到一起”、“就地打滚”方法巧秒。
这句中还那些地方体现刺猬高明: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路线好:隐蔽自己)急火火地跑了。(争取时间)
谁来读读“收枣”一段,读出小刺猬的聪明机灵和高明。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这时配上音乐,有点紧张点的)这一拢、一滚、一扎、一驼可以看出刺猬的是太高明了。
所以作者说:(齐读)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第三板块:品读称呼 体会揣摩 感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三个场面中,作者称呼小刺猬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出示: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当小刺猬在树上爬时:作者称呼说——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欢小刺猬)
当小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时:作者称呼说——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作者感到有些经验,不知这家伙搞什么鬼。)
当小刺猬其巧妙地收枣逃跑时:作者称呼说——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作者有中的钦佩)。
第四板块:复述偷枣 内化语言 品读
1.课文读完了,谁能用“小刺猬本事高明”为开头,所说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最好用上书中的一些描写小刺猬的一些动词。
(1)自己练着说一说。(2)在小组中和小伙伴中说说。(3)教学生到前边说。(达到:完整、有顺序、生动)
2.推荐读《带刺的朋友》关于小刺猬的其他故事,和伙伴交流刺猬给你留下的新印象,感悟生动的语言。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5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⑶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五、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直奔中心:
1、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2、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学生围绕“思亲”质疑。(①为什么思亲?②怎样思亲?)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第二课时
二、诗文对照,读中解疑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思亲?读后讨论
(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恰逢一年一度得重阳节又到了(生接读第二自然段)。
2、文题对照,理解“倍”的意思。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交流后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
4、用上这些好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看谁用的`好词多。
5、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导感情朗读。(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配乐范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2、自由读,讨论问题:王维是怎样思亲的?(前半段:王维思念以前与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情景。后半段:王维遥想此时兄弟们是怎样思念他的。)
3、学习前半段。(1、一边配乐,一边让学生默读,启发学生想象:“总要”、“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的情境,体会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的遗憾。2、指导感情朗读。)
4、学习后半段。抓住“一定也在思念我“、无限深情地说……”反复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
5、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第四自然段
1、王维此时的心情可用书上的哪句话表达?(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3、联系上文,体会王维的思绪万千。(两个省略号)
4、师:他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5、出示古诗,配上乐曲,让学生扮演诗人,上台诵读。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7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 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学习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1、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过节日,不过她们不是过春节,而是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想不想看看他们怎样过圣诞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教师和着音乐与画面简介圣诞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想不想读这篇文章?(生齐喊“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给予树
2、质疑课题:这个课题好特别啊。谁能把它读好?指名生读课题,正音给(ji),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课题,想一想,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两大问题:(1)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点评:从儿童生活世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回味生活的快乐,再次感受节日生活的美,身心获得愉悦,在愉悦中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引发探究的欲望,在个性化建构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凸现共性的认识,整合出有价值的、统领全课的问题,搭建出新的探究平台,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
二、初读,感知美的语言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你能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吗?
2、读后交流。(1)指名学生读书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段落,要求读正确、流利。(3)通过与课文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评: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问题、明确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通过自读,对给予树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给予树的含义。同时根据中年级段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对词语的认读,进一步夯实基础,积淀语言。对词语的认读,凸现厚度,不仅仅读正确,更能引导学生从读的情感中透出对词语的理解,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美。]
三、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并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担心----生气----激动)
[点评: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整个活动以学生的学、思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为学生的合作呈现清晰的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的情思,理清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孕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团结互助的品质,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力。]
四、品读,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读“担心”,感悟忧中之美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只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啊,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而在圣诞节时却是担心,谁能把这“担心”读好。
4、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担心”一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用美好的亲情去感受亲情的美丽,用对母亲的爱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真切地感受到“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二)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哥哥或姐姐,你能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3、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妈妈生气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如何向妈妈解释呢?
4、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5、播放音乐,师生角色表演,情境对话。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进行对话)
(2)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3)在师生个别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整体互动,随机提问,如,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别人、关心家人……)她难过什么?(没给妈妈、哥哥、姐姐买象样的礼物……) 金吉娅你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渲染情境)?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你决定买吗?你知道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么?(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娅的爱,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精美的圣诞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呀,这实在令金吉娅为难,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的这种内心感受?
6、指导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7、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点评:教学的着眼点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矛盾心情的关键词语,步步深入,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自我建构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摹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建构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三)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深层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娅、妈妈三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也会象金吉娅一样仁爱、同情、体贴别人,回报社会对我的爱,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看到和听到陌生女孩的言行时,你又会怎么想?(使别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帮助别人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又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关爱他人,有一颗仁爱、同情、体贴别人的心,这正是妈妈的心愿……)
3、指导感情朗读。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如愿以偿”一词,在感悟语意的基础上,“寻言以明象”,以读见悟,展开想象,进入语境,领悟文情,理解教材内涵之美,进行生命对话,在对话中还原人性之美,感受到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三、拓展,升华美的意蕴
1、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刚上课时,有同学提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课文学到这儿,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这是一棵________树(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热心、愿望……)
2、走进现实生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随机画出一棵圣诞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3、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总评]:
马克思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美代代相传。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这篇教学设计,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尤其是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 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一片葱茏的净土---美的精神殿堂。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8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教学流程:
课前热身:
疯狂背古诗(《静夜思》至《泊船瓜州》)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访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
b、组词(回忆、记忆……)
c、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3、再读课题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
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的认读。
3、多形式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①学生汇报,板书:独组词(单独、独自……)
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②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
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
②换词体会情感
“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b、“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④配乐《九月九的酒》,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家乡人、家乡事都如放电影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
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_。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___。
4、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
课件逐一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会想到谁?
6、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角色互换:兄弟啊,看着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谁?
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引用诗句)
你想祝愿他?
②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余音式朗诵,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他们心中无奈地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2、王维思念亲人,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王维就想到自己:独自异乡为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我们也不禁吟诵(生齐读古诗)。
五、升华情感,深入人心
1、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
2、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9
《太阳》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中的一篇常识性文章,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和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由于运用了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因此文章通俗易懂,有较强的说服力.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13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易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认真阅读,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有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启发.
[教具准备]:
考虑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因此开课伊始用一段动画片设疑激趣.
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有关太阳的录像,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
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一起看一看吧.(播放课件——后羿射日.)
教师解说: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找来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才不那么热了.
2,这个故事叫——后羿射日(学生齐答).
日就是太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后羿射日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想一想,后羿能不能射下太阳 (学生简单回答不能)
5,小结:要想把原因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就得好好读读课文.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质疑:词语光会读不行,还应该读懂意思,不懂的提出来.
(学生质疑,互相解答,教师注意总结理解词义的方法.
红色的字是这一课的生字,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哪个字你想给大家提个醒
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1,小结:生字学得不错,大家一读课文有收获.(指黑板)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呢——后羿为什么射不下太阳.请大家默读课文,拿起笔,找到有关答案随手画下来,为了便于大家随手圈画,我建议你们把书平放在桌子上.(教师巡视)
2,(几分钟之后)我发现这一会儿功夫,同学们的书上就出现了不少的直线,曲线,看来大家再读书很有收获.说一说你找到的理由吧.
(此环节让实际是让学生说太阳的三个特点,如果学生一下子说出三个理由,可以直接板书大,热,远,再一个个原因结合课文说具体.)
学生交流:
远——(如果学生只说太阳离地球很远,所以射不下太阳,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把太阳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说清楚.)
(1)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2)指名朗读,评一评,他哪儿读得好 (突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 你教大家一招:为什么要这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字进行说明的好处.)
(4)小结:这位同学真会读书,他抓住了一亿五千万两千五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读懂了太阳的远,而作者也正是用这些具体的数字,把太阳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说得清清楚楚.用上他教的方法,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5)指名读.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0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故事发生的时代离学生也比较遥远,故事内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读懂读通课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要融入到朗读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通过自己的感悟受到教育。
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
指导读多音字:华:做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huá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解放、惊异、坚定、敬佩、价值、贫穷、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1
1、 认识3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展示手中的几封信)老师手里拿着的就是老师的朋友写给老师的信。(选读几段)信可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使人与人的心更接近,情更相连。那你们想不想学会写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一首儿童诗《信》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信的吧。
(二)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⑴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把课文读通顺。
⑵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纠正读音:
姹紫嫣红 雏鸟 替 蜜蜂 航海
⑶找出字词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补充)
⑷解释词语并造句:
①雏鸟:幼小的鸟。雏还可以组词为“雏鹰”, 我们经常把小朋友比作展翅飞翔的雏鹰,希望同学们像雏鹰那样,打好基础,身体棒,学习棒,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
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姹:美丽,嫣:娇艳。近义词: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造句: 花展上来自各个地区、不同季节的花,聚于一堂,将这个冬天都渲染的姹紫嫣红。
③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造句: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清澈的西湖简直就是一面大镜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⑵指名读,评价,齐读
⑶这首诗有几节?请给它们标上序号。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诗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告诉人们写信用纸和笔,用手和心
第二部分(第2-5小节):替不同的人写信,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三部分(第6小节):信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
⑷思考并回答:我替谁给谁写信?
预设答案: 我替(雏鸟)给( 妈妈)写信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
我替(大海 )给( 小船)写信
我替(云)给( 云)写信
我替(树)给( 树 )写信
根据板书提问:老师把我字加了引号你同意吗?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答案:这里的“我”指的是小作者,是课文中的“我”,所以加引号。
(四)学习第一部分(第1小节):
①小小的我为什么想写那么多信(我刚学会了写信,心里真高兴!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所以这个时候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很兴奋,很热情)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
②“想”、“多么想”有什么区别?(程度不同)谁能用“多么想”说一句话?(如:我多么想到北京亲眼看看长城啊!) “许多”、“许多许多”它们有什么不同?“许多许多的信”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如:很远,很远很远;好多,好多好多) 怎么读更能体现写信人的心情?(读的时候要把多么想、许多许多这两个词语重读,就能读出句子的含义了。)
③用兴奋的语气齐读第一小节
④老师这里有一个疑问了。作者说写信要用笔和纸,手和心,用笔、纸、手写信我能明白,那用心是指什么?
●用心就是用心想,写信的时候写出好的词语和句子。
●用心就是要思考,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用心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小结:用心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⑤这一节有一个特殊的标点,它叫破折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引出了下面的诗歌
(五)结束语
作者学会了写信,还替雏鸟、花朵它们写了很多很多的信,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作者替它们写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2、 提出问题:作者要用什么来写信?用心指什么?她替谁给谁写了信?
(二) 教学第二部分:
1、 学习第2小节
⑴指名读该小节
⑵“我”替它写了什么呢?(替小鸟写信,是让妈妈快回家,天已近黄昏)
⑶“黄昏”是指什么时候?(傍晚时候,太阳快下山了)天已近黄昏,说明小鸟怎么样了?(着急了)小鸟着急了。小鸟为什么着急了?担心妈妈在外面有危险。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焦急、盼望)
⑷你们看雏鸟是不是很爱妈妈,很关心妈妈呀?雏鸟希望希望妈妈能平安,健康,妈妈也希望我们平安健康。这说明雏鸟和妈妈是心连着心的,对吗?雏鸟和妈妈的'心,贴得紧紧、紧紧……在这里,我们要读出对妈妈的关爱之情。
指名读,齐读
2、 学习第3小节
⑴接下来作者又替谁给谁写信了?写了什么?(“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请他快来采蜜。)
⑵为什么要“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 “姹紫嫣红”什么意思?
⑶花朵向蜜蜂提供食用的蜂蜜,而蜜蜂呢,又为花朵传播花粉,它们这是在互相帮助。说明它们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⑷花儿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热情、欢迎、期盼。
⑸谁想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3、 学习第4小节
⑴谁能告诉我,这一小节讲了什么?
⑵“风平浪静”是什么意思?(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⑶为什么大海要小船这个时候出海?(因为没有危险了)如果有海上风浪小船出不出海呢?(不出海,进港躲避。)
⑷那你觉得大海对小船是怎样的?(关心小船)大海总是为小船着想,这说明大海和小船得心……(贴得紧紧、紧紧)。在这里要读出大海对小船的关爱之情。
⑸指名读
4、 学习第5小节
⑴接下来你还读懂了什么?
⑵“绵绵春雨”是什么样的雨?(连绵不断的小雨)雨从哪里来?(从云变来的)春天到了,这样的小雨可以滋润大地。而只有很多云聚在一起才能下雨。
⑶森林是什么?(树多是林,林连成片就是森林。)当树和树团结在一起,共同生长,共同享受阳光和雨露,此时的它们是不是心和心紧紧相连啊?
⑷在这里要读出云和云,树和树之间的相互关爱,团结一致。指名读
5、作者写了五封信,这五封信其实正代表了作者的五个美好的愿望。你们是不是也像作者这样,希望这五个愿望成为现实啊?就让我们怀着这种美好的愿望,共同深情的齐声朗读第2-5小节吧!
(三)教学第三部分(第6小节)
⑴指名读最后一小节,画出不懂的句子
⑵出示: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的紧紧、紧紧……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在第一小节就已经知道,写信要用心,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信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只有表露人的真情实感,才能使人与人互相信任,心更接近,情更相连。
⑶小组讨论:书信有什么作用?(交流感情、互通信息)
⑷这一小节里也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大家发现了吗?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啊?表示省略了一些,省略了自己给别人的信(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这首诗多么的美啊!不但写得美,里面的愿望也很美。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让我们齐读这整首诗歌吧!
2、你们也想像作者那样,替谁给谁写信吗?那就仿造这首诗的格式,拿起你们手中的笔,用心在纸上写下来吧?
替春姑娘给种子写信,春天已经来到,你们快快发芽。
替天空给小鸟写信,天已经放晴,你们快来飞翔。
……
(五)结束:
信能让我们真实的流露自己的情感,让人与人实现心灵的沟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板书设计: 信
雏鸟 妈妈 快回巢
花朵 蜜蜂 来采蜜 信
“我” 用心写信 大海 小船 去航海 让心和心,贴得
云 云 变成春雨 紧紧、紧紧……
树 树 连成森林
……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2
学习目标
①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②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③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④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⑤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外搜集形声字并制成字卡,准备一两个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②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回顾学习,反思所得
①教师引导:本组课文已学完,你们一定从中得到不少启发,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对观察的认识。(交流时要多加引导和肯定)
畅谈观察,指导交流
①教师启发:这段时间,同学们玩了什么,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吗?现在交流一下我们中的发现,好吗?
②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要重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设法让大家都来说,涉及范围尽可能广些。
③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问题或意见。
开展竞赛,评选最佳
①组织开展观察发现的竞讲比赛,教师提出比赛要求:
a.看谁的仪态大方、声音响亮。
b.看谁的观察过程说得清楚、明白。
c.看谁的发现更有价值。
②各组推荐一人上台参加竞赛。
③师生共同评议。可设“仪态奖”、“观察奖”、“发现奖”等奖项。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3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4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15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学会请教别人。
2、请教别人时如何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注意有礼貌。
3、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重点】
注意使用请教的礼貌用语。
【教学难点】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明天要有很多领导和老师到我们班里来听课,一想起来老师的心呀就怦怦直跳。老师心里有些紧张了。我想请教请教同学们,怎样做才会让老师不紧张,不害怕呢?(学生自由发言)
哦,谢谢同学们了,听你们这么一说,老师真是信心倍增,我们能做到最棒吗?看来,我以后遇到困难得多向你们请教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会如何向人请教。
(课件出示1)请教(板书:请教)
二、组织游戏,学会请教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闯关游戏吗?今天就让我们在快乐的闯关游戏中增长知识,学会本领。
(1)(课件出示2)百科知识
(2)游戏中有四个字,每个字中都藏着一道题目。在闯关的过程中,遇到难题自己不能解决时,你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向人请教,当你们全部闯关成功时,你们会得到一份意外的惊喜哟。大家想要吗?好,谁先来闯关?你想闯哪关?
(3)(课件出示3)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冰雪女王小锡兵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睡美人
(4)哪些是安徒生童话,哪些是格林童话?(指名说说)你看看,你有不会的吗?(指名发言)该怎么办呢?(向别人请教)你想请教谁?(学生发言,并完成请教。)
(5)谁来评价一下刚才他们俩的谈话?他应该怎样问?(自由发言)说完以后呢?(要记得说谢谢)好,重新再来请教请教刚才这位同学吧!
(6)刚才他的闯关成功吗?小结:刚才我们明白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人请教,请教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4)
①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
②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③如果你无法解答别人向你请教的问题,也要礼貌地回应。
2、同学们,你们还想闯关吗?
(1)(课件出示5)
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2)你会吗?怎么办?可我们不知道她说对了没有?还可以请教谁呢?(老师)。我们可以请教数学老师老师。可数学老师不在现场,你可以怎么向他请教?(打电话)
(3)你们不知陈老师的电话号码,怎么办?我知道,你怎么问我?(学生向老师询问)。老师的手机里正好有陈老师的电话,你打电话请教他吧?(学生打电话)。
(4)她说对了吗?这回我们又闯关成功了。
(5)教师小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在请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礼貌,表达要清楚,被请教的人要认真听,而且方式有很多,可以打电话、发邮件等。
3、看到同学们玩闯关这么热闹,老师也想来选一题了,可以吗?
(课件出示8)画面背景:
街道旁边一个小日杂店,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靠门边货架的显眼位置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袋装盐,店里有几个人(不同年龄的顾客)在买东西,店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正忙着收钱。
东东走进小店,向四周看了看,然后走近卖盐的货架,自言自语地说:“加碘盐,加碘盐……”他围着货架转了几圈,挠挠头,心想:妈妈叫我买一包加碘盐,但是我又不认识字,哪一包才是加碘盐呢?怎么办?
(1)同学们,东东的难题你能想办法帮他解决吗?你想到什么好办法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分好角色分别扮演女老板、顾客1(老奶奶)、顾客2(中年男人)和东东,讨论:如果你是东东,你向谁请教?怎样请教?
(2)各小组评议各代表的表现,说一说代表们的优点和缺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要求评议:
(课件出示6)
称呼对方也很重要,说话的态度是否谦虚;说话的语气是否诚恳;说话是否有礼貌;说的话是否清楚明了;请教是否达到了目的。
(3)按照以上几个注意事项,每个小组自行分配角色,再次表演如何请教。根据交际的要求适当提出建议,并推荐优秀的小组上台表演。
(4)师生小结请教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课件出示7)
说的态度要谦虚,说的语气要诚恳,说话要有礼貌,说的话要清楚明了,说话要目的明确,要注意对象,请教别人后要道谢,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礼貌。
4、还剩最后一关了,大家还想闯吗?谁来?
(课件出示9)问路
老师想到你们每个同学的家中去家访,可老师不知从学校出发怎么到达你家,我想请教你们。你们能帮助我吗?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请教请教吧。
(1)现在谁来上台闯这关?
(2)评议:刚才老师在向他请教时,你们注意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10)追问
如果我们没有听懂可以继续问,直到我完全弄懂为止,这种不停地问就是追问。
(3)这一边的孩子想知道那一边孩子的家吗?好现在请同学借这个机会自由地去请教你的好朋友的家吧!注意要追问清楚哟。现在我来采访刚才谁的请教最成功。
(4)同学们大家的闯关成功了,老师很高兴,因为大家又学到了一种本领。
三、联系生活,学习请教。
1、演一演。
课间教室内,学生赵友兰遇到了一道不会做的数学题目,她大声地对班长郭巧玲说:“喂!郭巧玲,这道题怎么做啊?”班长郭巧玲抬头看了赵友兰一眼,没有理她继续埋头做题。
(1)同学们,看完表演,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学生谈谈那位同学在请教时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课件出示11)注意礼貌时间(地点)合适
(3)假如你是赵友兰同学,她应怎样向班长请教呢?(师生互演)
(4)指名表演,师生评议。(说的话很清楚、说的话很符合学生的口气,很有礼貌,演得也很像,好像这两个人就在大家面前。)
(5)评价过渡:请教别人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场合该怎样。我想每个同学都有向他人请教的经历。但是大家可别以为请教他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噢,不信你瞧……
2、演一演。
华运昌和赵东杰在一起装飞机模型,华运昌装不起来,就和赵东杰同学请教。
(1)学生根据刚才老师的.表演进行互动,亲自实践“请教”。
(2)指名表演,师生评议。
四、指导请教方法。
1、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请教才能做到?
2、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出请教方法:
(课件出示12)注意礼貌语言清楚认真倾听诚恳道谢
(板书:注意礼貌语言清楚认真倾听诚恳道谢)
五、结合实际,练习“请教”。
1、学生分组进行沟通、请教,老师巡视,有重点地记下小组中学生提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
2、请个别学生提出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让他们明白,有些科学性的、专业性的问题还得请教专业人士。
六、深化延伸
1、学生交流,共同总结,向别人请教时注意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也尝试请教了别人。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别人,也别忘记了请教别人,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更别忘了我们同时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3、齐读顺口溜。(课件出示13)
遇到问题莫慌张,谦虚请教消困难,说话态度要诚恳,礼貌用语更大方,表达清楚不糊涂,请教完毕说谢谢,排除困难就这样,希望养成好习惯。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游戏,探讨请教的问题,在请教中总结请教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自学探讨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设计意图:初步总结方法的基础上再来闯关,进一步总结请教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进一步练习请教,评价中提高。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请教水平。】
【板书设计】
请教
注意礼貌语言清楚
认真倾听诚恳道谢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450字】相关文章:
小学作文有你真好11-12
小学有你真好作文09-20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06-13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03-04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经典】04-20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热】06-12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荐】06-12
【热门】有你真好小学作文06-12
有你真好小学作文【精】06-12
【精】有你真好小学作文06-12